1993年毛远新化名来上海工作,两年后上司欲提拔,毛:我身体不好

沛柔聊社会 2023-03-05 01:22:16

1946年7月的一天,一名女子带着自己年仅5岁的孩子,被人带到了延安王家坪。很快,他们将见到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

毛泽东

这对母子不是别人,正是毛泽东弟弟毛泽民的遗孀朱旦华及其儿子毛远新。事实上,这是朱旦华与毛泽民成婚后,第一次以弟妹的身份去见这位名扬天下的亲人。

毛泽民是毛泽东的二弟,早年跟随大哥加入共产党投身革命。1938年他和陈潭秋等人前往新疆做统战工作,后来先后担任新疆省政府财政厅副厅长、新疆省民政厅厅长。

1941年2月14日,毛泽民和妻子朱旦华有了一个孩子。一周后,他给这个男婴取名“远新”:“中国革命任重道远,孩子是在新疆出生的,我看叫远新挺好的。”

然而,就在一年多后,新疆军阀盛世才转变立场,于当年9月将毛泽民、陈潭秋等中共派往新疆的重要干部软禁,并在几个月后将他们投入监狱。

虽然身陷囹圄,毛泽民依然坚持立场,不曾向敌人妥协。1943年9月,他和陈潭秋等人被盛世才的军警秘密处决。

另一边,同样被投入监狱的朱旦华一直没有得到丈夫的下落,只得一边抚养小远新长大,一边盼望毛泽民早日出现。就这样,过去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到了1946年,在中共中央的协调营救下,被长期关在新疆的100多名共产党员及其家属获得释放,来到了红色革命圣地延安。

彼时的毛远新已经懂得一些事情了,他好奇地问母亲朱旦华:“妈妈,叔叔们都说我的大伯叫毛主席,他是什么样子?长得和爸爸一样吗?”

朱旦华

面对小远新好奇的眼神,朱旦华回答:“毛主席是你的亲大伯,他和你爸爸长得很像,你看了就知道。你等着吧,大伯一定会让你去见他的。”

果然,那年7月中旬的一天,在吃过晚饭后,中央军委保卫部的一名干事将朱旦华母子接往王家坪,毛泽东的住处就在那里。此时的朱旦华,内心既激动又有些紧张。

很快,她老远就看到一个身材高大的男子在一棵树下等候着,那便是毛泽东。毛泽东看到他们后,大步上前走来,并一把抱起毛远新,亲切地说道:“噢,润莲(毛泽民的字)的儿子,我抱抱,大伯抱抱!”

朱旦华连忙对儿子说:“快叫大伯,叫大伯!”“大伯!”被毛泽东紧紧抱在怀里的小远新应声叫道。“大伯,你怎么有毛主席和毛泽东两个名字呢?”他充满稚气地问道。

这个问题让毛泽东乐开了怀,哈哈大笑起来。将这对母子请进窑洞后,毛泽东亲切地询问朱旦华之前在新疆的情况,和如今回到延安后的情形。在交谈中,两人都没有提及生死不明的毛泽民,怕引起对方感伤。

告别之际,朱旦华将毛远新叫过来,对他说:“孩子,大伯还有工作要忙,我们以后再来看大伯。”小远新向毛泽东道别后,毛泽东又摸了摸侄子的头,热情地说:“你这伢子,我喜欢。以后多到大伯这里来!”

这之后,毛远新进入了当地托儿所。1949年初北平解放后,他前往那里的育英小学就读。同年7月,毛远新又跟随母亲来到江西南昌,被分在南昌八一保育院大班,每天由保育员送到附近小学上学。

由于那所小学条件比较差,再加上自己听不懂南昌话,小远新很快吵着要回北京育英小学。开始抗美援朝后,他又说自己长大后要参军打美国人,只有回到北京才方便实现。

到了1951年9月,朱旦华前往北京参加全国妇联工作会议,将毛远新也带了过去。在开预备会期间,朱德夫人康克清主动表示:“开会你带个孩子不方便,孩子住我家吧。”

毛泽民一家

于是,当晚毛远新就跟着康克清去了朱老总家。几天后,康克清又带他去看望毛主席。毛远新见到李讷后,这对姐弟很快玩到了一起。

等妇联会议结束后,朱旦华来到中南海看望毛主席,并说起了毛远新想回北京上学的事。毛主席听说后,将侄子叫了过来:“你想在北京上学,是吗?”

“我本来在北京读书的嘛,干嘛要搞到南昌去?”小远新嘟着嘴说道。毛主席点了点头,用爱抚的目光看着他:“在我这里就像温室的花朵,跟你妈妈在江西可以说经风雨见世面,你晓得吗?”

“大伯,我不住你这里,住到学校去,怎么是温室里的花朵呢?”这番“抢白”令毛主席哈哈大笑起来:“说得有道理嘛。”

就这样,毛远新留在了北京,并成为了毛主席家庭里的一位成员。凡是穿的用的,只要李敏、李讷有,就少不了他的。不仅如此,毛主席外出时,不管是去北京近郊还是北戴河,也都会把这个侄子带上。

重新入读育英小学后,毛远新于1954年毕业,被保送到北京101中学。在那里的6年里,他的各科学习成绩都很优秀,长期担任班长。高三时,毛远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

凭借自己的家庭出身以及个人表现,1960年下半年,19岁的毛远新获得了保送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机会。得知消息后,他兴奋地告诉了毛主席。

可令毛远新没想到的是,这位大伯却不以为然地说:“保送算什么本事?有本事自己去考嘛。”心气很高的毛远新被激起了斗志,决定自己考取一所名牌大学。

结果,毛远新在高考中以优异的成绩被清华大学无线电系录取。毛主席得知后,点点头高兴地说:“唔,这才像润莲的儿子!”

毛泽东与毛远新

入读清华一个学期后,1961年初,毛主席前往广州主持会议,将毛远新带了过去。在那里,他遇到了好几个中学同学,对方基本都在哈军工读书,并纷纷鼓动毛远新也来这里。

中学同窗的一番话,让毛远新动了心。一次,他抓住机会向毛主席提出转学的问题。毛主席知道自己这位侄子能考上清华,能力自是十分优秀,便慈爱地说道:“不晓得陈赓(哈军工院长)要不要你?”后来,当陈赓听说此事后,立即回话:“清华的高材生,当然欢迎,进哪个系由他挑。”

就这样,毛远新成功转入哈军工导弹无线电控制系,同自己在清华的专业类似,基础课程相通。在这所新学校,他继续保持着出色的学业成绩,并且积极参加劳动,扫厕所掏粪都不在话下。于是,毛远新每个学期都会获得各种奖状。

当他寒暑假回北京,把这些奖状拿给毛主席看时,这位大伯虽然心里很满意,却依然严格要求道:“这些都是形式主义的东西,没有多大用,还不是5分,应该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上得5分。”

到了1965年7月,在毛远新准备去农村搞运动时,毛主席为他取了一个名字“李实”。于是,同年年底毛远新提前从哈军工毕业时,其毕业证书上写的就是这个名字。

作为一名高材生,像毛远新这样的毕业生一般会被分配到研究单位。然而,有一天,当毛主席问起他的去向时,摇摇头说:“年轻人不吃苦怎么行?才从学校出来,又到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去,不了解工人,不了解农民,不了解士兵,怎么行?”

毛泽东与毛远新

“你从军事学院毕业,应该当兵去!”此时毛主席给侄子指了条明路。既然大伯已经发话,毛远新自然谨遵教导。于是,哈军工将他分配到了空军部队。空军领导得知后,将毛远新安排在司令部担任参谋。

可当这一消息被毛主席知道后,他又一次告诫侄子:“当兵不吃苦怎么行?当参谋是吃不到苦的。”空军领导听到这话后,才决定让这位年轻人去高射炮兵某师做普通战士。

这样一来,毛主席终于满意了,他欣慰地对毛远新说:“到连队当兵,这才对头。这件事要让你妈妈知道。”于是,1966年1月,25岁的毛远新穿着一身军装,离开北京前往南昌看望母亲。

自1949年7月开始,朱旦华一直在江西省妇联任职。毛远新去南昌看望她后,又上了一趟井冈山。不久,听说毛主席正在湖北南巡,他便来到武汉向大伯辞别。

看到侄子来了,毛主席十分高兴:“你去部队要路过湖南,跟我一起走,回韶山一趟。”于是,毛远新登上了大伯的专列。

当列车在长沙附近的大托铺停下后,毛主席嘱咐毛远新:“你替我到家里去看看。”就这样,这位年轻人第一次来到韶山。他先是看了老家的故居,接着又拜访了村里几位同宗老人。

毛泽东与毛远新

当天下午3点,毛远新乘车准备返回长沙。可没想到的是,到了湘江边突然风雨大作,导致轮渡停开,他只好又回到韶山在当地招待所住了一晚。

第二天的时候,毛远新终于回到了长沙,并向毛主席报告了自己在韶山的见闻。毛主席听说侄子在湘江边被阻挡的事后,不禁哈哈大笑起来:“祖宗有灵,你不住一晚就想跑,那不行呢,还是乖乖地给我呆一晚上。”那天晚上,两人一直聊到了深夜。

从1966年2月开始,毛远新在驻广西的空军高射炮某部服役了半年多的时间,后又回到了哈军工,在那里逐渐成为了黑龙江的风云人物。

到了27岁时,毛远新在辽宁担任要职,政治影响力日益增大。后来,辽宁的朝阳农学院创造出了“朝农经验”,在当时被誉为“全国教育革命的先进典型”。

1974年,辽宁营口、海城开始陆续发生小型地震,总计多达100多次。进入1975年后,地震出现了增强的迹象,在当地引起了高度关注。

这年2月4日凌晨,当毛远新听取了相关情况汇报后,他果断做出决定:由辽宁人民广播电台直接播出地震预报。很快,辽宁省委作出指示:“从当天晚上起,辽南地区海城、营口两县,所有人员都不要住在室内,生产队的大牲口、农业机械都要拉到室外。各级干部、党员、民兵全部下去,挨家挨户动员老百姓。在生产队和城镇的居民区,用大喇叭广播动员群众。”

而就在当晚7点36分,海城地区发生了7.3级强震。由于之前及时发布了消息,当地伤亡一万余人,挽救了10多万人的生命,损失较小。

近20年后的1993年,上海汽车工业质量检测研究所迎来了一位新人。“李实同志是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的高材生,毕业后一直在空军工作,1989年转业到江西省公安厅工作,考虑到夫妻长期两地分居,现在调到上海,来我们所工作”,所长这样向众人介绍道。

毛远新

这位李实便是时年52岁的毛远新。此时,他的真实身份只有所长和书记两个人知道。在被安排到总工程师办公室做办事员后,毛远新一头扑在工作上,很快表现出了不俗的业务能力。

过了两年,所里主管技术的副所长觉得李实是个难得的人才,便向所长建议将他提升为总工程师办公室主任。

面对这位不明就里的副所长,所长一时之间不知怎么解释,就向毛远新征询了意见。“你就说我身体不好,本人不想再承担更重的担子”,他这样说道。

虽然这样,但所长最终还是不想浪费人才,将一些重要工作交给了毛远新。1997年,上海一家报纸披露了毛远新在该所工作的消息,同事们始知这位“李高工”的身份。不过,大家此时早已经熟悉了他的为人处事,很多人同他成为了朋友,不会再对他另眼相看。

毛远新

2001年2月,60岁的毛远新退休,因为父亲为革命牺牲的关系享受烈属待遇。

0 阅读:2

沛柔聊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