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网友在留言区提问——同仁堂能不能跑赢市场平均收益?
坦率讲,我不知道他话中的平均收益到底指代的是什么?如果按照我自己的理解,沪深300属于大盘指数代表着市场平均水平,跑赢平均收益应该相当于跑赢大盘的意思。

从历史上看,沪深300的长期年化收益率在8%左右,只要年化超过了8%,大概就算跑赢了平均水平。
对照这个标准,下面我来看看当下的同仁堂。
如果不考虑撞到风口题材、偶然性发疯等情况,从长期看,股票的收益率直接取决于两点:
1、企业本身的赚钱能力。赚钱能力越强,长期收益率越好。
2、所支付的溢价。实际表现胜过股价预期,收益越好,反之越差。
我们先看第一点。如何衡量企业的赚钱能力呢?最佳指标就是看ROE(即股权回报率),因为这一数据是企业经营的最终落脚点。
近十年来,同仁堂的ROE均值为11.05%。严格讲,这个水平并不算太高,距离15%的优秀标准尚有一定差距,这也是我一直不碰同仁堂的原因所在。

从上表,可以看到同仁堂的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大体已经固化,由于旗下业务包括工业和商业两部分(商业包含药店),净利率和总资产周转率基本上很难获得大幅提升,本身生意模式也毋须上满杠杆。
故而,从未来的长远趋势看,公司ROE的提升空间较为有限,属于一种已经极为成熟的状态。(能赚钱,但不顶级)
再看第二点。经过连续调整,当前同仁堂的PE值已从2023年的65.72倍,下降至当前的31.09倍,貌似缩水幅度已经相当可观。
但是,我们要看到2013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为87.15亿、6.56亿、6.33亿,到2023年分别提升到了178.61亿、16.69亿、16.57亿,实际上分别累计仅增长了104.95%、154.42%、161.77%,折合年化分别只有7.44%、9.79%、10.1%。

很明显,10%左右的年化增速与31.09倍的高PE是不相匹配的,我也不认为未来十年体量更大同仁堂会比十年前成长性更强,因此高昂的股价更多是靠某种市场情绪在支撑,而非它确实这么优秀。
所以,尽管跌了这么多,当下的同仁堂仍然处于一种高溢价状态。当然这也是中药股的一种普遍通病——长期高溢价,一直以来很难遇到可以下嘴的机会。
我不敢说在充满各种偶然性的未来,同仁堂一定不能跑赢市场平均水收益平,毕竟发疯、打题材鸡血这些都有可能会发生,没有什么是确凿无疑的。

只能说就经营端的实际表现而言,对应当前的溢价,市场预期有些偏高,必须依赖于情绪的持续高胀,才可能跑赢平均收益水平。至于市场情绪这种东西,就犹如三岁小孩的笑脸,实在谁也预判不好。
我的看法是,在当下有大把性价比更高的选项状况下,其实没有必要非要碰价格依然很贵的中药股。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