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难王子,打两折!

长线如金 2025-02-15 04:00:27

前几天,写关于中国中免估值的文章时,提出了尽管跌了这么多,当前中国中免依然不算便宜的观点。

文后,立刻有位网友留下了一个新的问题——如果说A股中免还不算便宜,那么明显价格比A股低很多的港股中免,是否进入了便宜区间呢?

为此,我专门看了看港股中免的价格,截止2025年2月11日收盘,定价是47.8港币,换算人民币总市值约为988.91亿。

根据业绩快报,2024年中国中免一年的净利润预计为42.63亿,对应988.91亿总总市值,PE值为23.2倍,要低于A股29.59倍。

我们知道A、H两地上市的股票,大体称得上同股同权,所以许多价值投资者往往会提倡应该购买相对更便宜的港股。

但是,在我看来只有当AH溢价足够大的时候,选择港股才显得有意义。因为公司层面的同股同权确实不假,但是机制层面却还有着不小的区别,许多附加权益也是有价值的。

其一、流动性天差地别,有人可能觉得流动性和公司本身的经营没有任何关系,不应该作为评判价值高低的参照因素。不过,我认为流动性至少应该属于机制层面存在的一种潜在好处,例如很多急用钱的人在抛售房子,但由于流动性不足迟迟未能成交,只能继续降价或者坐着干等,而这些其实都是有成本的(无论降价还是耗时间,都可以视为一种需要付出的代价),所以能够随意进出的流动性本身应该是有价值的。

其二、港股通高昂的红利税,内地投资者通过港股通投资港股,获取股息分红时,要收取20%的股息红利税,如果投资标的是红筹股,还会涉及到公告股息是否已计提企业所得税情况,叠加红利税之后股息扣税率将达到28%。

反观A股,如果持有期超过一年,股息完全免税,显然这也属于制度赋予的一种特有价值。

其三、相对于港股,A股常年高溢价发行股票,但是对应的有一个制度性回报机制就是打新红利。不要小看这点,这相当于附赠了一个免费抽取彩票的机会,也是港股所没有的。

综合上述三点机制层面差异,我个人觉得只有AH溢价在50%以上时,即同样金额下以明显更多的股权作为补偿,否则实在没有必要刻意去折腾港股。

更何况当前中免港股的价格其实也谈不上有多低估,我们如果以2024年的42.63亿净利润为基准,假设按照港股计价的988.91亿总市值买下整个公司。

未来十年,若想通过累计净利润收回当前的市值成本,则需要净利润达到14%的年化增速,才可以实现这一目标。

然而,2013-2023年中国中免的年化净利润增速只有11.23%,因此我不认为未来十年在体量更大的情况下,中免的增速能够超越前十年,故而这个14%的增长要求依然有些过高。

当然,有人一定会问,为什么要求十年收回市值成本,为何不能是十五年、二十年呢?

我想说的是投资股票一定要有实业思维,如果投入一门实体生意,十年都收不回初始成本,那么你还会对这么生意感兴趣吗?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0 阅读:7
长线如金

长线如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