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中,我们提到过2016-2023年东航物流的营业收入、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能够实现年化19.76%、33.45%、59.62%的高速增长。
如果按照高增长理应匹配高估值的原则,公司的PE值应该非常高才对,但是打开该股一看,当前的PE值竟然只有8.17倍,实在叫人有些大跌眼镜。

为什么会这样呢?仔细推敲一番,我个人觉得原因可能在于以下几点:
1、航空运输业本身较为缺乏想象力,公司涵盖航空速运、地面综合服务、综合物流解决方案三大业务,其中前两项都属于成长性偏低的领域。
如下表,我们可以看到2017年至今国内民航货物运输量增长极为缓慢。显然,量上不去直接会对航空速运、地面综合服务造成较大影响,决定这两项基本业务只有稳定输出能力,而无太大成长空间。(其本身也受限于东航旗下的航班及货站规模)

2、新兴业务综合物流解决方案看似增增速不错(2023年增长了16.74%),毕竟这几年我国跨境电商发展很快,其规模从2018年的1.06万亿,跃升至2023年的2.37万亿,5年增长一倍以上,复合增长率为17%,这还是穿插了3年疫情这种不利因素下的成绩。
但问题是这一领域的毛利率实在有些太低,2023年只有13.52%,2024年1-6月也只有13.79%,在规模还不至于颠覆传统格局的情况下,成长效果其实是大打折扣的。
3、公司近况不佳,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色彩,2023年营业收入、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下降了12.14%、31.58%、33.72%。2024年前三季度,情况虽然有所回暖,但是相比2022年同期业绩,仍然是差了一大截。
究其原因,就在于运价指数处于低位运行,以下是浦东出境航空货运指数(BAI80),该指数越高、运价越高。2021年末,BAI80指数是12000点,随后出现了快速下滑,到2023年只有3700点,2024年虽然有所恢复,但始终还是处于低位徘徊。
很明显,未来能否再度增长,极度依赖于BAI80指数是否能重新回到高位,因此市场很难将其作为成长股来看待。

不过这种情况对投资者而言,可能并非完全是什么坏事。
首先,当下BAI80指数始终处于较低的位置运行,这也意味着现阶段净利润的含金量很高,向上弹性空间较大。未来即使估值不变,一旦运价向上,仅靠净利润回暖也能提升股价。
其次,航空速运、地面综合服务两项业务算是基本盘,由于费用成本低,遇到下行周期也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不会像许多强周期行业那样面临大面积巨额亏损的窘况。退一步讲,即便BAI80指数长期不起来,继续一直处于低位徘徊,也不至于扛不下去。

其三,综合物流解决方案中的跨境电商和产地直达业务增长前景继续向好。
2018-2023年跨境电商的收入比重从2.78%,提升到了22.78%,2024年上半年再度增长47%;产地直达是指国外生鲜产品从原产地运送至国内消费者手中,2023年开始这一块出现了爆发式增长,同比大增66%,2024年上半年又再度增长了将近1倍。按照这种趋势,假以时日,这两块未必不能带来新的惊喜,改变市场的估值预期。
综上所述,个人倾向于认为当前的东航物流总体还行。(全文完)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