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见证了房地产史上的至暗时刻,多达12家暴雷房企从股市里退市,其中不乏阳光城、泰禾、新力控股这些耳熟能详的千亿房企。
而到了2024年,昔日的2000亿、甚至3000亿的巨头房企也撑不住了,宣告着退市潮已然全面蔓延地产圈。
01
4月26日,来自江苏的建筑巨头中南建设出事了。
其股票收盘价报0.72元,已连续15个交易日低于1元,即使在未来5个交易日中每日涨停也无法重返1元,这也意味着其股价将连续20个交易日均低于1元,因此提前锁定“退市”。
中南建设的高光时刻在2020年7月,彼时销售金额突破2000亿大关,老板陈锦石荣登江苏南通首富,其股价更是创新高的10.45元。
之后随着行业下行,业绩一落千丈,2021年至2023年累计净亏损已达183.19亿元,截至2023年末,一年内的各项有息负债合计227.3亿元,手上的现金流41.47亿元实在捉襟见肘,更别提一堆展期的美元债了。
之前有多风光,如今就有多狼狈。
作为千亿营收的地产巨头,参建过鸟巢、国家大剧院、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等国家项目,从2000亿规模到如今市值仅剩下 27 亿。
黯然退场留下一地鸡毛,不禁令人唏嘘不已。
02
除了中南,还有不少知名房企在“1元股价”的天台排排站。
比如老牌房企世茂集团旗下的A股上市平台世茂股份,如今也是摇摇欲坠。
截至2024年3月29日,ST世茂及子公司公开市场债务、非公开市场的银行和非银金融机构债务累计123.24亿元未能如期支付。
4月26日其股票收盘价报0.67元,已连续11个交易日低于人民币1元,如果再来一次跌停,也将提前锁定“退市”!
还有来自重庆的迪马股份,26日收盘价格为0.91元,低于1元,情况危机,随时都可能触及面值退市。
除了以上三家跌入1元面临面值退市风险外,华夏幸福、ST金科、华远地产的股价正在加速跌向1元,其中ST金科的股价已经连续4个交易日跌停,至1.03元;华夏幸福目前股价为1.07元;华远地产的股价为1.14元,最低已经跌至过1元。
即便顺着时代大势,到过2000亿、3000亿高位的房企,也会价值瞬间清零。
行业加速出清,退市潮大局已定。
03
在中南建设退市背后,其实暗流涌动,这股退市潮对当下地产圈走向影响巨大!
首先,股市是资本的晴雨表,这些房企基本都是民营企业,它们要么退市要么濒临出局,印证了资本对民企的信心已然跌到谷底。
包括“宇宙第一房企碧桂园”在内,还有上坤地产、亿达中国、当代置业、中原建业、融信中国、德信中国、建业新生活、正商实业、恒达集团等十几家民企均因延迟刊发业绩而于4月2日停牌。
如若市场资方不再给这些房企注资,导致债务重组进程延缓,势必会引发一波新危机。
从债务危机,到股市危机。
同时,退市潮也会被整个行业笼罩一层信用危机的阴影,没有一个民企能独善其身。
万科股票从21年的31.71跌到了如今的6.83,跌幅达78%,民企里的标杆龙湖也从21年的48.7跌到如今的11,跌幅77%。
悲观情绪加剧,已经笼罩到了行业优等生头上。
04
住建部部长前不久就提到,对于严重资不抵债,失去经营能力的房企要按照法制化、市场化的原则,该破产的破产,该重组的重组。
言下之意,在楼市下行洗牌期,部分上市房企资金断裂、无法造血,退出市场就成了必然,而且是可以接受的。
长远来看,这种优胜劣汰对于股民、买房者和行业结构优化都是利大于弊。
忍受阵痛,是为了迎接一个更健康的房地产。
而留给这些退市或者接近退市的房企时间确实也不多了,对于大部分民企,金融机构不愿意成为其财务风险的接盘侠。
为了还债只能靠自己,拒绝躺平,尽各种手段活下去。
比如中南建设,正在积极引入资金,等待着“白衣天使”的救命钱,4月20日,由南通市海门区政府牵头,中南建设与太盟投资集团及江苏资产等机构在洽谈债务化解、股权交易等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太盟投资是亚洲著名资本,3月30日就斥资 600 亿拿下万达商管60% 的股权,如今又染指中南建设,只能说外资抄底的嗅觉太敏锐了。
比如世茂集团,正在加速债务重组方案落地、清偿短债。
先后以1.35亿成功拍卖了南京鼓楼世茂52+商业体,2.6亿转让深圳坪山世茂广场,2.85亿转让泉州商业地块给恒昌置业,把优质资产卖卖卖,推进资产重组。
以前房企百强榜上多半都是民企,现在民企活着都是难事,世事难料啊。
各家房企们加油,都挺过2024年的退市潮吧。
关注大爆炸 运气大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