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他是我国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帮助刘备建立了蜀汉王国,官拜丞相。为了匡扶汉室,他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或许因为诸葛亮平时的工作太忙了,他竟顾不上自己传承后代的事。一直到他46岁时,夫人黄月英才终于生下一个儿子,取名诸葛瞻。
也许是诸葛亮的光环太耀眼了,蜀国的百姓对诸葛瞻也报以很大的期望。或许是得益于家族基因的强大,诸葛瞻自小就天资聪颖,超凡脱俗。
然而不幸的是,在诸葛瞻8岁的时候,诸葛亮因病不幸去世。临终前,诸葛亮向刘禅托孤,希望他能好好培养诸葛瞻。
诸葛亮死后不久,黄月英也很快病逝。这对于年幼的诸葛瞻是个不小的打击。好在刘禅很喜欢诸葛瞻,对其悉心培养,关怀有加。在诸葛瞻17岁时,刘禅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并封他骑都尉。
这个官职虽说不大,但是对于一个毫无作战经验的少年,已经属于恩赐了。但是刘禅觉得还不够,第二年又加封诸葛瞻为羽林中郎将,成为统帅御林军的首领,这可是相当于蜀国办公厅主任的位置,可见刘禅对于诸葛瞻是多么的信任。
但问题是,就是这么一个毫无建树的少年,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获得火箭式提拔,并非因为他有卓越的战功和过人之处,也没有什么可炫耀的政绩。他能如此飞黄腾达,无非是有个好爸爸。
诸葛亮生前深受蜀国人民的爱戴,死后也为人民所怀念。或许是爱屋及乌,人们将对丞相的感情完全加载到他的儿子身上。每当朝廷颁布一项好的政令,不管是不是由诸葛瞻提出的,人们总会将功劳记在他的身上,并奔走相告,夸赞诸葛瞻年轻有为。
但是如果一个人的能力不足,却获得如此高的职务和荣誉,那么受害的不止他个人,还有他的国家。
公元253年,吴国太傅诸葛恪(诸葛亮兄长诸葛瑾的儿子)不自量力,居然想出兵伐魏,得知这个消息后,大家还觉得这小子是不是疯了,这不是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嘛。
诸葛恪
如果吴国不敌魏国,被对方干掉,那么三足鼎立的局面将不复存在,而蜀国将独自面对强大的魏国,被灭国就是早晚得事。
当时就有人给诸葛瞻写信,请他提醒自己的堂兄诸葛恪,不要因一时冲动而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但是诸葛瞻却对此置之不理,无动于衷。
吴国伐魏的结果可想而知,因为双方势力悬殊,诸葛恪大败而回。他本人也被万民所怨,后被吴国宗室、权臣孙骏诱杀。
其实,如果诸葛瞻能够写信劝慰诸葛恪,或许不会造成这样的后果。由此事可以看出,诸葛瞻缺乏高瞻远瞩的眼光和高人一等的办事能力。
但是刘禅却对诸葛瞻非常信任。公元261年,他封35岁的诸葛瞻为卫将军,将蜀国的军权交给了他。这还不够,刘禅还让诸葛瞻和辅国大将军董厥共同执掌尚书台,统领国事。就这样,诸葛瞻就掌握了蜀国的军政大权。
诸葛瞻的能力能配得上如此重任吗?接下来的一场战争就能说明一切。
公元263年,魏国分三路进攻蜀国,而蜀国见魏军攻来,仓皇应战。
征西将军邓艾奇袭阴平,攻取江油。江油失守后,刘禅命诸葛瞻阻击邓艾。出发时,全军斗志昂扬,精神振奋。但是到了涪城后,诸葛瞻却犹豫不决,大军不再继续往前走了。
邓艾(剧照)
而这一停,可急坏了一个叫做黄崇德尚书郎,他劝诸葛瞻:领导,咱们可不能停滞不前啊,兵贵神速,如果咱们不赶紧占据有利地形,那么等敌人一旦进入平原,长驱直入,那么咱们就没办法阻挡了。
黄崇劝谏了几次,可诸葛瞻却听不进去。后来的结果的确如黄崇所料,邓艾率军势如破竹,打败了蜀军前锋。诸葛瞻只好退守绵竹,本来处于优势地位的蜀军却走向绝路。不知此时的诸葛瞻是否会为当初自己的错误而悔恨不已。
邓艾派使者给诸葛瞻送信:诸葛总,识时务者为俊杰,目前这个形势已经非常明了,你最好尽快投降。投降后,我一定给我们曹总说,封你为副总。
诸葛瞻虽然能力不行,但是作为诸葛亮的儿子,气节还是有的,他不为对方的高官厚禄所动,坚决不降。他一气之下,将邓艾派来的使者斩杀了。
就这样,魏蜀“绵竹之战”就此爆发。诸葛瞻领兵出击邓艾,邓艾使计诈逃,将诸葛瞻引入包围圈。虽然诸葛瞻奋勇抵抗,却寡不敌众,最终被魏军的弓箭手射倒,最后自杀殉国。其子诸葛尚闻讯,冲入敌阵,力战而死。手下张遵、黄崇、李球三人最终也战死沙场。
诸葛瞻战死后,绵竹失守,邓艾率军直捣成都,刘禅投降,蜀国最终灭亡。
诸葛亮
诸葛瞻都能背锅?虽然实力不行但是好歹以身殉国,没姜维丢汉中邓艾能有偷家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