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弹爆炸时,跳进水里有用吗?日本一少女用亲身经历告诉你答案

熊猫宝观历史 2024-12-25 04:49:12

往水里跳能躲过原子弹?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但偏偏有人靠这个举动活了下来。

1945年8月6日,美国把一颗名叫“小男孩”的原子弹扔在了广岛头上。

这是人类历史上次核武器实战。爆炸直接造成了广岛近14万人非正常死亡。

可就在这场“人间地狱”里,一个13岁的日本女孩二玉光雄以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躲过了最致命的伤害——她跳进了水里。这事儿一传开,很多人开始觉得水是核爆里的“救命稻草”。

可问题是,水真有那么神奇吗?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 水能挡住火,但挡不住辐射

核爆炸带来的高温和冲击波的确是毁灭性的。爆心温度高达6000摄氏度,相当于在地面上开了一个“小太阳”。

二玉光雄跳进水里的时候,确实躲过了最凶猛的热浪——至少比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强一点。但别忘了,核爆的真正杀手是辐射。

这东西无孔不入,水根本挡不住。二玉光雄之所以没被辐射直接“秒杀”,主要是因为她离爆心有4公里远,已经在致死辐射剂量的边缘了。

换句话说,水的作用其实很有限,更多是心理安慰。

2. “侥幸心理”和“错觉”让她活了下来

当时的广岛居民早已对美军的轰炸机习以为常,甚至有点麻木。

这种“狼来了”的心理也影响了二玉光雄和她的小伙伴们。他们没跑进防空洞,而是继续在湖边玩耍。

这种行为在今天看,可能会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在当时的日本,并不少见。再说回跳水这件事,其实是二玉光雄被高温和气浪掀翻,半无意识地掉进水里的,而非主动选择。

这种“被动反应”反而救了她一命——要是她当时站在空旷的地面上,后果可能完全不同。

3. 核爆幸存者的故事往往被“神化”

战争结束后,日本对广岛、长崎的核爆幸存者进行了大量采访,二玉光雄的故事就是在这时候被记录下来的。

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幸存者的经历逐渐被赋予了某种“传奇色彩”。比如跳水这件事,被很多人解读为她“聪明的自救行为”,甚至成了“核爆逃生指南”的典型例子。

但实际上,核爆的幸存与否更多取决于距离、地形、建筑物的遮挡等客观因素,而非个人行为。把她的生还归结为“跳水”,显然是过于简化了问题。

二玉光雄的故事是核时代的一个悲剧缩影。她的生还并不是因为水有多神奇,而是因为她足够幸运。

然而幸运并不能对抗核武器的毁灭性。历史已经证明,核战争没有赢家,只有无尽的伤痛。

0 阅读:56
熊猫宝观历史

熊猫宝观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