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55年六大军区扩编到13大军区后,有些军区设置一个司令员搭配多位政委。其中,搭配政委人数最多的莫过于南京军区,一张任命书上签有一个司令员和七位政委的名字。
该军区军是南京军区。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7f2d865dcd2c871e121c0dd1c84bfc2.jpg)
司令员是许世友,第一政委柯庆施,第二政委唐亮,第三政委江渭清,第四政委萧望东,第五政委江华,第六政委李葆华,第七政委杜平
如此多政委都分管军区哪些工作呢?
尽管军区政委多,实际上多半是挂职,像第一政委柯庆施担任华东局第一书记兼上海第一书记;江渭清是江苏第一书记;江华是浙江第一书记;李葆华是安徽第一书记。
当时的南京军区管辖范围也就是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于说第一书记都兼任军区政委。他们虽然兼任政委,但不负责具体工作。负责军区工作只有唐亮、萧望东、杜平三人。
从排名上,唐亮排名第二政委,负责军区日常工作,他在1955年就担任军区政委,当时的南京军区还没有这里这么多政委。
那么,这样的情况下,哪位政委说了算呢?
一般情况下,军政主官谁说了算,要看谁是军区党委第一书记。这是主持军区党委会议,并拍板决定的人。第一书记由柯庆施担任,而他并不在南京工作,而是在上海主持华东局以及上海地方工作,因此军区主要工作是由其他人负责。
军区政委一职可设置多位,军区党委书记也可以设第一书记、第二书记,第三书记,副书记等。如果没有第二书记,那就是排名在前的副书记主持工作。
实际情况是,军区党委唐亮为第二书记,许世友为第三书记,也就是说唐亮抓军区全面工作。但他身体不好,1964年就申请离职休养,许世友成为第二书记,萧望东为第三书记。
1965年以后,军区政委人数已经调整,柯庆施故去,唐亮离休,萧望东调文化部副部长,军区工作实际上由杜平负责,但他前面还有其他书记,如许世友等人。因许世友在特殊时期负责地方工作,军区工作杜平负责。
其实,在1960年中央恢复六大局时,很多大军区都设有多位政委,而且六大局第一书记兼任第一政委、军区第一书记。如沈阳军区第一政委宋任穷;成都军区第一政委李井泉;兰州军区第一政委刘澜涛;北京军区第一政委李雪峰;广州军区第一政委陶铸,以及南京军区柯庆施。
在六七十年代,一个大军区司令配备多位政委非常普遍,到八十年代后,地方干部不兼任大军区负责人,政委也由原来多人改为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