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希望干部之间相互琢磨,用人有标准,首长送8个字受益很大!

从阳化石 2025-02-11 03:25:36

丁盛是四野出身的将领,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绩是突出的,因为此前不是担任政工职务,就是在后方工作,真正在前线也就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几年。

他不仅会打仗,治军更有一手,大家提不出用人不公道的话。

解放战争时期,他所在的东野8纵改编为四野45军,解放后45军133师、135与与44军130师组建一支新番号部队54军,他担任首任军长。

过去在135师担任师长,后来在54军担任军长,在他的治军理念里,能者上,不能者换。

谁担任军事干部合适,谁担任政工干部合适,他心里有一杆秤。在部队挺进朝鲜前线后,麾下一些从机关转入作战部队担任团长的,被他调换到更适合的位置。不仅如此,还为54军培养接班人,清楚知道自己也不可能一直留在54军,上级空降干部他左右不了,可尽自己能力,将合适的人培养起来,让熟悉的干部担任,能更好领导和指挥这支部队。

他一直抓部队凝聚力,没有凝聚力,就团结不了,今天你琢磨我,明天我琢磨你,是干不好工作的。他知道未来建军离不开知识分子,对知识分子很重视,有文化、脑子反应快。当然,对资历老的也是一视同仁。

这体现在干部使用问题上,如何让大家信服,认为你公道,就是干部任用上,不能任人唯亲,要做到五湖四海。因为54军是由两支部队组建而来,不能因为自己来自45军,就让45军出身的干部占据军、师重要位置。要根据能力,找到一个平衡点。54军的干部有空降过来的副军长、也有从内部提拔起来的副军长、政治部主任、副参谋长。

有些内部的干部虽然也有能力,但没有被提拔,因为要班子要平衡,要注意照顾各方面。

在用人方面,丁盛认为要给人机会,犯错教育后,或者这个单位使用不大妥当,换一个比较合适对方工作的来做。做到批评从严,处理从宽。让犯错的人认识的错,也让对方不带情绪工作。

对于亲疏问题,有一位首长告诉他,亲者要严。熟悉的部下要做主要批评,不熟悉的次要批评。这就是:亲者要疏,疏者要亲。

丁盛不仅仅有能力指挥作战,在治军、处理人事问题等都有一套,这也是他在少将里脱颖而出,成为少将中为数不多担任大军区司令的将领。

0 阅读:32
从阳化石

从阳化石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