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东战役是以华东野战军为主,中原野战军为辅的一次大规模兵团作战,是华野第一次歼灭近十万敌人的战役。
也是粟裕斗胆直陈,力主留着中原打大规模歼灭战的第一仗,也是出彩的一仗。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9e8ba8433879456c8ba224fcfb98a84.png)
自1947年1月华野成立后,大规模兵团作战很多次,如莱芜战役歼敌五万多,孟良崮战役歼敌三万多等。而豫东战役是怎么酝酿,并且实施呢?
在1948年1月,上级准备让粟裕指挥1、4、6纵为1兵团渡江挺进闽浙赣开辟新区,实现继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之后第二次战略跃进,将战事引到国统区,减轻其他战区的压力。粟裕经过深思熟虑后,认为部队留下打大歼灭战更为有利,因此斗胆直陈,立下军令状,上级表示同意,暂时不渡江留下。
粟裕指挥1兵团南渡黄河到鲁西南地区,拉开豫东战役的序幕。
在经过反复思考后,形成一个战役决心,先打开封,后歼援敌。他们面对的是国军机械化王牌整编第5军,司令官是邱清泉。
战役第一阶段,陈士榘、唐亮率领3纵、8纵对开封进行攻坚,粟裕指挥1、4、6纵队正面阻击邱兵团西援,中野11纵以及冀鲁豫军区部队阻击邱另一路部队。最终陈、唐兵团经过4昼夜激战后,歼灭开封守敌3.8万。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bdccf777f7c46bbce44293c62882b5e.png)
第二阶段,敌人要进攻开封,邱兵团为左,区兵团为右,孙元良部东援开封,胡琏部北援。如何处理呢?他们在讨论中意见不同,是休整还是再战,还是连续作战?打哪路敌人更有把握。最终认为打邱、区兵团,但是需要让两路敌人分隔,歼其一路。
实际情况,邱清泉部不好分割,张震提出两个方案,第一阻击邱兵团,掩护战利品和伤员转移,扩大与区兵团的距离,在运动中歼灭较弱的区兵团;第二,阻击增援开封之地,将缴获的物资转运撤到黄泛区休整。
对应两个方案,粟裕主张第一个,上报给军委,以及刘、邓、陈后。中野认为第二方案可行,因为部队打了开封很疲劳,不易将敌人分割围歼。之所以报给中野,中野部队也参与作战,而且陈老总虽然在中原军区任职,名义上是华野司令兼政委。
这就形成意见不一的情况,一个主张第一,一个主张第二。没多久,军委发电,同意第一方案。邱兵团机械化作战,战斗等各方面强,区兵团与华野作战经验少,而且犹豫徘徊,力争歼灭两个整编师,能歼灭一个也可以。这样中野首长也同意了坚决打。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81a802c5a22f8095fcfc56bac208156.jpg)
战斗部署是,1、4、6纵以及中野11纵为突击集团,打区兵团,陈唐兵团与中野9纵为阻援,阻击邱兵团。在阻击战中,宋时轮到10纵起到很大作用,该纵擅长阻击,号称“排炮不动,必是十纵”的美誉。10纵在杞县移动到太康与敌人反复争夺,苦战5个昼夜,堵住敌人邱兵团东援,让邱、区两个兵团仅仅相隔10公里,却无可奈何。
敌人也调黄百韬兵团快速驰援,而我部要力求歼灭两个整师,调令许世友兵团集中兵力打兖州,打通与我外线兵团的联系,又让中野全力拖住胡琏兵团,战斗规模越打越大。
华野、中野部队以及中原军区地方部队,共20万人在粟裕统一指挥下,与敌人四个兵团25万人展开20天作战,最终歼灭敌人9万人。战后,中原几个新解放区连成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