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说,联合国的改革理应在联合国的框架内讨论。而G7不过是由7个西方发达经济体组成的小集团而已。然而,在本次G7广岛峰会上,却讨论起了联合国改革的问题。尤其是身为联合国秘书长的古特雷斯,却也在这样的“小集团”性质的峰会大声疾呼“联合国改革”。不得不说,透着几分“诡异”和“不寻常”。
甚至有观点认为,这次G7峰会的诸多信息释放出了耐人寻味的信号,似乎是在为俄乌冲突之后的世界新格局进行“规划”,甚至有将俄罗斯“排挤”出安理会的“阴谋”和为美国在美元体系上“金蝉脱壳”的“猫腻”。
在刚刚于21日闭幕的G7广岛峰会上,获邀与会的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呼吁进行联合国安理会和布雷顿森林体系改革。并表示,世界到了“权力重新分配”的时候了。
古特雷斯在发言中说:相关的国际体系只是反映了1945年时的国际关系;相关的金融结构已面临过时、失调和不公。应当基于当今全球的现实情况进行权力的重新分配。
古特雷斯的讲话不难解读,那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情势的变化,近80年来运行的“世界权力构架”已经“不合时宜”,到了“重新分配权力”的时候。而这种“权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代表着政治权力的联合国安理会。二是代表着经济权力的布林顿森林体系。一言以蔽之,那就是“改变”基于二战建立起来的全球治理“权力构架”。
对于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呼吁”,舆论场上有人提出了如下几个问题:(1)身为联合国秘书长的古特雷斯为何要在非联合国范畴的G7峰会上提及联合国改革问题?(2)古特雷斯为何要将安理会改革与布雷顿森林体系改革相提并论?(3)难道古特雷斯也支持“去美元”?(4)“权力重新分配”的真实意图是什么?(5)美国在背后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有分析认为,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之所以在日本广岛举行的G7领导人峰会上呼吁进行联合国改革,可能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联合国改革已经在联合国内部的讨论中进入“死胡同”。二是G7集团的国际地位“重要”。三是东道主日本的“操作”。
众所周知,所谓的联合国改革,其实质就是“联合国安理会改革”。因为,安理会是联合国六大机构中唯一的“权力机构”。直白地说,之所以有人对联合国的改革那么上心,完全是奔着“权力”去的。
联合国的六大机构分别是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安理会)、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联合国托管委员会、联合国海牙国际法庭和联合国秘书处。
在联合国的六大机构中,随着帕劳的独立,联合国托管委员会实际上已经停止运行。联合国秘书处其实只是个办事机构。联合国大会虽然具有代表性,但其通过的决议却不具有法律效力。尽管安理会也只是一个机构,但它通过的政治决议却具有约束力。
安理会由15个成员国组成,其中10个非常任理事国通过选举产生,美、中、俄、英、法五国为常任理事国,且拥有一票否决权。
一些国家提出的安理会改革方案是扩大安理会,相应增加常任理事国和非常任理事国的席位。直白地说,真正的目的是增加常任理事国席位,而且还要与老五常一样拥有“否决票”。
从客观上来说,增加具有一票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席位,等于在间接稀释五常的权力。所以,难度大也就可以理解了。直白地说,“自我释权”是需要外部压力的。这可能是古特雷斯在G7峰会上谈论安理会改革的原因之一。
尽管G7这个“小集团”只有7个国家,但不得不承认,它曾有过很重要的国际地位。尽管G7已经今不如昔,但不得不说,现如今的G7集团仍然在世界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分量,且在政治上具有代表西方阵营发声的作用。
G7成员分别是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和加拿大。在历史上,G7集团的GDP曾占到世界经济总量的70%,即便是现在“衰落”了,也仍然可以占到世界经济总量的40%左右,加之这次峰会还邀请了印度、巴西、印尼和越南等新兴经济体与会,峰会的分量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古特雷斯在这样的场合“呼吁联合国改革”,也是可以理解的。
作为峰会的东道主,通常有两个“特权”,一是邀请谁参加的特权。二是拟定讨论话题的特权。而作为本次G7峰会东道主的日本,同时也是联合国改革的积极推动者之一,是最想进入安理会,最渴望改变二战后“权力构架”的国家。如果从这个角度分析,也就能够理解古特雷斯为什么会被邀请和为什么要呼吁联合国改革了。
有分析认为,古特雷斯之所以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改革与联合国安理会的改革相提并论,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布雷顿森林体系”尽管有美国因素,但却具有国际性。二是说给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听的,具有“捆绑”效用。
“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就是“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和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不仅有世界“关税总协定”这个补充协议,而且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这两大“配套机构”。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说,布雷顿森林体系也属于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的权力范畴。
大家都知道,在当下,世界上有不少国家很反感“美元霸权”,而布雷顿森林体系又是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所以,古特雷斯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改革与“联合国安理会”的改革相提并论,有“迎合”其他国家之意,但真正目的还是促进安理会改革。因为,“布雷顿森林体系”早已名存实亡。
呼吁“改革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建立全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并不能证明古特雷斯是在反对“美元霸权”和支持“去美元”。相反,甚至有分析认为,这是助力美国在“去美元”风潮中“金蝉脱壳”。
1944年7月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其“核心”是美元与黄金挂钩。然而,在运行十多年后,由于世界经济体量的增加和扩大,美国已经无力承受“美元与黄金挂钩”给美元信誉带来的压力,于是,美国时任总统尼克松于1971年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1973年,美元与石油开始“捆绑”。
毋庸置疑,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就已经终结。所以,古特雷斯呼吁的改革布雷顿森林体系并无实际意义,只是为了“衬托”安理会改革而已。
至于美元与石油的捆绑机制,不得不说,那是美国在美元体系上的一次“华丽转身”。确切地说,那是美国的一次“聪明”的“战略性转移”。因为,美国不仅以此摆脱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给美国造成的压力,而且保持和发展了“美元体系”的优势,当然,也可以称之为维护了“美元的霸权地位”。
现在,“美元体系”又一次遇到了冲击,美国还能够“重演历史”吗?大家知道,随着世界经济力量的变化,特别是疫情和这场俄乌冲突对世界经济和政治的冲击,国际上掀起了一场“去美元”风潮。对此,有观点认为,“美元霸权体系”将一去不复返,美国衰落也将不可逆转。果真如此吗?
对于国际上的“去美元”风潮,美国看似已经“躺平”,似乎也没有拿出什么有力的手段应对。然而,如果据此认为美国会“听天由命”的话,那就有点错得离谱了。
直白地说,早有分析人士指出,美国也许正在“憋大招”,可能会在“去美元”和“建立新的世界货币体系”的呼声中主动将美元与石油“解绑”,像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那样,使美元体系再来一次“华丽转身”。当然,这次只能叫作“金蝉脱壳”了。
尽管目前还不知道美国将会以何种方式“延续”美元体系的优势地位,但有一点却是肯定的,那就是,美国不可能“坐以待毙”。再者,无论到什么时候,都不应该低估美国人的忧患意识和“未雨绸缪”惯性,更不应该低估美国人的“阳谋”或“阴谋”战略。而这,自然也包括美国在新世界格局规划层面的“阳谋战略”。
直白地说,这次G7广岛峰会中的“诡异”现象和“猫腻”之处表明,美国正在利用这场俄乌冲突为战后的世界权力“再分配”布局。实话实说,古特雷斯的讲话就有为此“鼓与呼”之意味。所以说,重构二战后的权力体系已经是美国的“阳谋”。
对于新世界格局和权力的重新分配,有分析认为,美国可能有两个“如意算盘”。一是稳固和强化西方主导的规则秩序和治理体系。二是趁此机会将俄罗斯“踢出”世界政治舞台中心,即将俄罗斯“赶出”安理会。
在俄罗斯发动对乌克兰特别军事行动后,俄罗斯方面曾阐述了其中一个理由,那就是终结美国的霸权和西方主导的国际规则秩序。不过,就在前一段时间,国际上对俄方的这一说法似乎有了“微调”,那就是:人们并不是反对二战后的国际治理体系和规则秩序,而主要是反对美国和西方的“双标”。这样的“微调”到底说明什么,在战后的“权力分配”中肯定会有所体现。
那么,美国将会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加强和稳固西方主导的国际规则和秩序呢?最便捷的方法就是将美国认可的国家“塞进”联合国安理会,比如印度、日本、德国等与美国人价值观接近或接受其价值观的国家。也许有人会问:美国这样的操作不会被“一票否决”吗?对此,下文将有美国会如何“规避”这个难题的阐述。
美国的第二个“如意算盘”是借助这场俄乌冲突在政治和道义层面的“话语权”,将俄罗斯直接“踢出”安理会。对此,姑且不论这场冲突的最终结局如何,但无疑,美国和西方早已开始了“布局”。
目前为止,这种布局至少已经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国际刑事法院对普京签发了“逮捕令”。二是欧洲议会和欧盟已经着手组织追责这场战争的特别法庭。三是美国正在“绕开”安理会,进而将侧重点放在了联合国大会的表决上。
由于俄罗斯是具有一票否决权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因此,肯定有人会说,任何将俄罗斯踢出安理会的动议,都会被俄罗斯“一票否决”。其实,这个“原理”也同样适用于上文提到的印度等国进入安理会的问题。显然,如果印度、德国、日本、巴西等国能够进入安理会的话,俄罗斯同样有被踢出安理会的可能。
其实,根据美国媒体的报道,早在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智库就开始了如何将俄罗斯踢出安理会或剥夺俄罗斯那张“否决票”的讨论和规划。
据说,美国可能会有三种选择。一是以联合国大会来“替代”安理会。二是以美国“牺牲”部分权力为代价,即美国以放弃自己“一票否决权”的“釜底抽薪”模式让俄罗斯的那张“否决票”自动失效。三是采取极端“手段”,直接“拆散”联合国,并以西方为“班底”重建一个国际性组织。所以,不要低估美国和西方为了维护其主导地位而“无所不用其极”的决心。
在这次G7广岛峰会上,日本利用东道主的机会拟定了很多堪称“猫腻”的议题,其中不乏日本的“私欲”,亦有美国的战略性“阴谋”和“阳谋”。至于美国的“阳谋”是否能够实现,“阴谋”是否能够得逞,时间会给出答案。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这场俄乌冲突给了美国掌握战后“权力重新分配主动权”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