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拉拉创始人周胜馥,农民出身,从澳门狂揽3000万如今身价240亿

昌宇说商业 2025-02-03 13:38:42

文| 生心

编辑| 生心

——【·前言·】——

2002年的澳门赌场里,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的年轻人正盯着手中的扑克牌,指尖轻敲桌面——他不是赌徒,而是用数学和心理学“计算”胜负的职业玩家。

这个在牌桌上冷静得像机器的人,正是日后创立货拉拉的周胜馥。

从广东农村的泥泞小路,到澳门赌场的华丽牌桌,再到互联网货运帝国的巅峰,周胜馥的人生轨迹充满戏剧性。

1978年,他出生在潮汕一个农民家庭,全家七口挤在漏雨的土房里,连买作业本都要赊账。

但命运的第一次转折来得猝不及防:17岁那年,他以广东省高考状元身份叩开香港大学大门,成为全村第一个大学生。

在贝恩咨询公司拿着百万年薪时,没人想到他会辞职去赌场谋生;更没人料到,这个“赌徒”竟用7年时间赢下3000万港币,转身又把这笔钱押进更疯狂的赌局——用互联网改造中国最传统的货运行业。

当2013年他带着“货拉拉”闯入市场时,连投资人都捏把汗:“让卡车司机用手机接单?这比让赌徒戒赌还难!”

“当时货运司机都在电线杆上贴小广告,客户找车得靠运气。”周胜馥回忆起2013年的行业乱象时,仍会皱眉。

这位曾经的扑克高手明白,风浪越大,鱼越贵——他押上全部3000万身家,带着5人团队挤在香港观塘的共享办公室,开启了“货运版Uber”的试验。

2014年,货拉拉(原名EasyVan)在香港上线第一天,只接到3个订单。司机们看着这个要求他们安装APP的年轻人直摇头:“我拉货二十年,还需要手机教?”

周胜馥咬着牙推出“接单就奖200港元”的补贴,三个月烧掉500万,终于让300辆货车挂上了粉色车贴。

但当他们想复制模式到内地时,却发现香港经验完全失灵——内地司机宁愿蹲在建材市场门口啃馒头,也不信手机能派单。

“我们就像打德州扑克时拿到了烂牌,必须换个牌桌。”2015年,团队转战泰国曼谷,这里摩托车货运发达,但缺乏标准化服务。

他们给摩托车装GPS、培训司机穿制服,甚至设计了泰语版“师傅辛苦了”的接单提示音。

这场豪赌意外奏效:半年拿下曼谷30%市场份额,新加坡、菲律宾订单量月均增长200%。

这段经历让周胜馥顿悟:“东南亚教会我们,接地气比高科技更重要。”

2017年杀回内地时,等待他们的是58速运(现快狗打车)的狙击。

两家平台在深圳华强北短兵相接:快狗给司机补贴油卡,货拉拉就送手机支架;对手推出“首单免费”,他们立刻加码“前五单半价”。

最激烈时,双方地推人员在物流园里举着喇叭对喊,吓得园区保安报警调解。

但周胜馥藏了张底牌——他从扑克生涯里练就的概率思维,让货拉拉把补贴精确到“每公里多给2毛”,而对手还在粗放式撒钱。

深夜的深圳科兴科学园里,CTO谭稳宝的团队正在攻克致命难题:如何让30秒内响应率从75%提升到90%?

他们给算法喂了10万条历史订单数据,最终发明了“热力预测系统”,能提前15分钟预判某地需要多少货车。这套系统让司机每天多接2.3单,空驶率下降37%。

2018年双十一,当某快递公司因爆仓跪求支援时,货拉拉2小时内调集500辆货车冲进仓库,这一战彻底打响行业名号。

2021年2月的深圳街头,50万辆贴着粉色车标的货车正在狂奔——它们刚经历了一场中国互联网史上最疯狂的订单洪峰。

春节前三天,货拉拉单日完单量突破100万,服务器每秒要处理678个需求,连周胜馥都挤在技术部吃泡面盯数据。

这个曾被嘲“教不会老司机”的平台,此刻正把中国80%的建材、90%的鲜花绿植、70%的宠物笼搬进千家万户。

“周总,我们登顶了!”当秘书拿着福布斯榜单冲进办公室时,周胜馥正蹲在地上修会议室坏掉的转椅。

估值240亿美元的消息传来,这个习惯算概率的人却说:“比数字更重要的是,我们让300万司机月收入涨了1800块。”

他在内部立下规矩:所有高管每月必须跟车体验3次。有次他亲自帮用户搬钢琴,被认出后司机老李调侃:“周老板,你这身板该多分点股份给我们。”

2021年长沙跳车事件像一盆冰水浇在烈火上,网友骂声淹没了客服电话。

周胜馥凌晨三点召开紧急会议,屏幕上还挂着女儿画的“爸爸早点回家”的涂鸦。

接下来48小时,他们干了三件大事:全国上线录音功能,给百万车辆装智能报警按钮,设立24小时安全响应中心。

有高管提议冷处理,他直接拍桌子:“当年赌钱输了可以重来,人命关天的事没第二次机会!”

在郑州物流园,干了半辈子的王师傅现在会跟同行显摆:“我App上的接单率91%,你们这些80%以下的得叫我师兄!”

货拉拉把货运变成了“游戏”——准时率影响星级,好评多能抢大单。

这种改变让交通部专家都感叹:“他们用三年走完了出租车行业三十年的标准化之路。”

当国际投行追问盈利模式时,周胜馥总爱举佛山陶瓷市场的例子:那里87%的货车司机每天第一单来自货拉拉,但他们60%的订单却是平台外的私下交易。

“我们要做的是整个生态的水电煤”,这话让美国分析师听得云里雾里,却让浙江义乌的小商品老板们竖起大拇指——去年双十一,有商家靠货拉拉组建的“临时车队”,把发货时间从72小时压缩到9小时。

在巴西圣保罗的贫民窟,贴着粉色贴纸的货车成了新风景。

当地司机埃杜尔学会的第一句中文是“抢单成功”,而他不知道的是,这套系统能自动识别葡语里的“急件”“易碎品”等关键词。

货拉拉国际版已覆盖11个国家,在墨西哥城甚至干掉了Uber Freight。周胜馥的终极野心藏在办公室地图上:用五年时间,让地球表面任意两点间的陆运需求,都能在30分钟内被响应。

当深圳科技园的霓虹灯照亮货拉拉总部时,周胜馥常站在落地窗前俯瞰楼下川流不息的货车——那些闪烁的粉色车标,像毛细血管般延伸向城市的每个角落。

这个昔日数着扑克筹码的青年,如今掌管着全球最大的同城货运平台,却仍穿着99元的优衣库T恤,用着屏幕碎裂的旧手机。

2023年的数据显示,货拉拉已渗透中国86%的县城,连西藏那曲的牧民都学会用App运牦牛肉。

更惊人的是,平台上47%的司机子女正在读大学,这个数字让周胜馥比看到财务报表更欣慰:“我们真正改变的不是物流,而是300万个家庭的未来。”

挑战从未停止,新能源货车的普及让运价降了15%,自动驾驶技术正在虎视眈眈。

周胜馥的应对之策是成立“司机职业学院”,教老司机们学编程、考无人机驾照。有学员在结业典礼上感慨:“开了二十年车,没想到现在要给机器人当监工。”

经济学家张维迎这样评价:“货拉拉的成功,本质是把中国的人口红利转化成了数据红利。”

当周胜馥在达沃斯论坛说出“要让货运比送外卖更快”时,台下响起的不仅是掌声,还有此起彼伏的订单提示音——此刻,正有150万人通过他的平台,搬运着整个中国的柴米油盐。

或许正如那位帮周胜馥搬过家的司机老陈所说:“周老板赌赢的不是钱,是看懂了中国人都想过好日子的内心想法。”

【参考资料】:

《货拉拉创始人周胜馥,农民出身,从澳门狂揽3000万如今身价240亿》作者:历史的方圆

0 阅读:55
昌宇说商业

昌宇说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