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篇】墨索里尼3:从大哥到小伙伴

巴巴维维 2024-07-24 09:57:42
【人物篇】墨索里尼3:从大哥到小伙伴

欧洲大陆是一个独立的地理板块,这里从来没有真正统一过。罗马人、日耳曼人、斯拉夫人、凯尔特人和维京人都曾经兴盛过,但都没有能力将整个欧洲踩在脚下,最终在欧洲出现了若干个或大或小的国家。

中世纪的欧洲犹如一潭死水一般,穷困是欧洲每个国王头上抹不去的印记。当航海时代来临时,各国找到了一把致富的钥匙,大西洋和地中海沿岸国家效仿当年给他们造成苦难的维京人,出海四处掠夺。他们的策略比维京人“高明”,每到一地并非抢了就走,而是停下来建立据点,进而发展成了日后的殖民地。

殖民地有矿山,有适合耕种的土地,还有只需要给点食物的廉价劳动力。当“欧洲绅士”们穿着考究的晚礼服出席宴会时,殖民地的奴隶每天则衣不遮体,食不果腹。

自罗马帝国消亡后,亚平宁半岛就陷入四分五裂中,“意大利”这个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被视为地理概念,而非国家名称。1861年,埃马努埃莱三世的爷爷统一了意大利,之后意大利人开始效仿欧洲强国向海外扩展殖民地。在地中海的对面,整个非洲此时已经几乎都被欧洲强国瓜分。

1884年,传统列强和新兴列强在柏林召开会议,与会国家共15个,包括14个欧洲国家和远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会议的名义议题是解决“非洲刚果河流域归属问题”,实际上这次会议是解决各国在非洲殖民地如何划分的问题。历时104天的会议最终形成决议,意大利分得了东非的厄立特里亚(也称“依利特里亚)和索马里的一部分。两块殖民地相近却并不相连,在他们之间隔着法属吉布提、英属索马里和仍然坚持独立的埃塞俄比亚(也称”阿比西尼亚)。英国和法国之所以在这里插上一根锲子,是因为那里是连接红海和印度洋的枢纽,地中海航线的要地。

墨索里尼上台后,国内因为局势日渐稳定,经济上开始有些起色。可意大利与各国相比依然贫弱,经济和军事力量都很有限。墨索里尼开出的药方是扩展殖民地,他说:“殖民地的发展,不仅能解决我们人口过剩的问题,我们的经济问题也随之解决。现在距离大战(一战)已经过去整整十年,这个问题还没有解决。”

墨索里尼给自己和整个意大利人设定的目标是恢复昔日罗马帝国的疆土,将地中海变成意大利的内海。可放眼望去,昔日的领土要么已经独立,并受到英法等国的保护,要么已经成为各国的殖民地,背后有宗主国的加持。最终,墨索里尼选择对埃塞俄比亚下手。

埃塞俄比亚是非洲为数不多保持独立的国家,这里土地肥沃,盛产咖啡、棉花和各种谷物,同时还储存着丰富的煤、铁、铂等矿藏。如果意大利把它抢到手,不但可以将厄立特里亚和意属索马里连成一体,还可以控制尼罗河水源,进而控制尼罗河下游的苏丹、埃及的水利灌溉,这对意大利建立帝国十分有利。

墨索里尼的先辈们在19世纪末就试图吞并埃塞俄比亚。1895年,意大利挑起第一次埃塞俄比亚战争,在次年决定性的“阿杜瓦战役”中,意大利军队一败涂地,成为日后意大利的一道可耻的伤疤。

墨索里尼没有立即诉诸武力,意大利的国家实力无法支撑他以“强硬”示人。1922年11月,在上台仅一个月后,他前往瑞士洛桑参加一场国际会议,在那里他见到了法国总理普恩加莱和英国外交大臣寇松。英国人和法国人给了墨索里尼一个见面礼,将爱琴海上的罗德岛和多德卡尼斯群岛划给了意大利(现属于希腊)。这是意大利人多年来首次毫不费力地得到的实惠,当墨索里尼回到罗马时,受到了民众的热烈欢迎。

1923年7月,墨索里尼与南斯拉夫展开谈判,拿到了他的“行动导师”邓南遮没能得到了阜姆港(现属克罗地亚)。这座曾经属于奥匈帝国的城市居住的人口87%是意大利人,所以能够将其并入意大利,让民众拍手称快。

不久之后,墨索里尼又一次满足了国民的虚荣心。8月,意大利和希腊爆发冲突,墨索里尼决心展示强硬姿态。他要求希腊政府道歉,其军舰向意大利国旗鸣炮致敬,并赔款50万英镑。希腊政府没有立即答应,于是墨索里尼出兵占领了科孚岛。之后在国联的斡旋下,希腊对墨索里尼提出的要求悉数照办,墨索里尼则下令意大利军队撤兵。

1925年10月,墨索里尼前往瑞士洛迦诺,与欧洲七国平起平坐,共同商讨德国西部边界问题。他在会上很少发言,以一个大国元首的身份表现得不卑不亢。会议期间,他与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南斯拉夫等国签署了一系列商务性条约。之后各国首脑、国王、外交大臣相继访问罗马,让墨索里尼俨然成为一名耀眼的外交家。

在取得了一些外交成就后,墨索里尼的态度开始转变。1928年6月,他对几年前签订的《凡尔赛条约》发表评论,他说:“一些公正的既成事实将保持不变,任何人都不想废除,甚至不想讨论它。但是不存在永远存在的条约,因为世界是不断前进的……言辞是好东西,但是大炮、军舰、飞机和步枪更好。”

为了让自己更多地展示强硬的一面,他主动卸任外交大臣一职,将“和平”的面孔交给了迪诺·格兰迪,然后陆续接手陆、海、空军大臣的职务。也是在这一时期,意大利和埃塞俄比亚签订《亲善友好条约》,彼此保证“不得采取任何威胁对方的行动”。但他也发出了一个奇怪的警告:“1935年至1940年,欧洲将处于它的历史上一种非常有趣和微妙的关头。”

墨索里尼的警告从自己的行动开始。1934年12月5日,意属索马里殖民军与埃塞俄比亚警卫队在瓦尔瓦尔地区爆发冲突,造成32名意军和110名埃军死亡。事件发生后,意大利要求埃方正式赔礼道歉,勒令参战的埃军向死去的意军致敬,同时赔偿30万埃元。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赛拉西将争端提交国联裁决。12月30日,墨索里尼下令:“摧毁埃塞俄比亚武装部队。”

当时的欧洲局势对意大利比较有利,希特勒已经上台,并在1934年的夏天取得了独裁的权力。法国惧怕德国崛起,因此在外交上与墨索里尼走近。1935年1月,法国外长赖伐尔到访罗马,这位日后法国维希政府的总理与墨索里尼签订了《罗马协定》,意大利获得了靠近意属索马里的一段800平方公里的红海海岸和11万平方公里的非洲沙漠,代价是放弃对法属突尼斯的索求。这是一场利益交换,法国放弃了东非,消除了在突尼斯问题上与意大利的冲突隐患。

和法国媾和后,墨索里尼让已经降格担任驻英大使的格兰迪和英国交涉。意大利提出和英国签署一份协定,“以便调整意英在埃塞俄比亚的利益”。英国很不情愿,因为把埃塞俄比亚交给意大利人,会威胁英国在苏丹、埃及和苏伊士运河的安全利益。但同时英国也不愿意得罪墨索里尼,因为英国处理不好和意大利的关系,会将其推向德国的怀抱。

英国人虽然没有和意大利签署协议,但从他们扭扭捏捏的做派上看,墨索里尼断定英国人不会“为了保卫一个不能侧身于文明人群中的野蛮国家而流血”。1935年2月,在德·博诺的率领下,意大利开始向非洲增兵,至当年秋天,30万意大利军队集结在埃塞俄比亚边境。

10月3日,意大利不宣而战,从意属索马里和厄立特里亚出兵入侵埃塞俄比亚。墨索里尼起初宣称埃塞俄比亚人是入侵者,但国际社会讽刺他说:“命令自己军队从自己的领土撤退时,塞拉西就犯下战争罪行了。”之后,墨索里尼自己也觉得他的话太虚伪了,所幸撕去伪装,向西方抱怨:“为什么你们自己要做的时候就做了,而我们做了就有罪?进军已经开始,现在停止就太迟了。你们都已经拥有了物产丰富的殖民地,意大利也理应有才行。我们只要有了这些,就会变得像你们一样安分守己了。”

意军在装备原始的埃军面前打得极为艰难,到了1935年底,墨索里尼撤掉了自己一战时期的长官德·博诺,改由巴多利奥担任入侵总司令。为了鼓舞士气,他将自己的女婿加莱阿佐·齐亚诺和两个儿子维多利奥、布鲁诺派到前线,担任空军飞行员。他还下令在埃塞俄比亚使用化学武器,由于埃军和平民没有防毒措施,27.5万人在这场战争中死于毒气。

英国的态度正如墨索里尼预判的那样,只是发表了不痛不痒的谴责声明。1935年底,英国外交大臣霍尔和法国外长赖伐尔拟定了一份计划,内容是把埃塞俄比亚2/3的领土划归意大利,剩余的1/3仍归国王塞拉西统治,作为补偿,意大利还可以得到红海沿岸原属英法的、靠近厄立特里亚的一段狭长沿海地带。这份日后称为“赖伐尔-霍尔计划”足够诱人,墨索里尼欣然接受。不过计划竟意外泄露,英法国内舆论大哗,两位直接参与者相继下台,此事也不了了之。

新任的英国外交大臣艾登在国联的框架下提出了一项针对意大利的经济制裁。法国对制裁没有兴趣,美国以“非国联成员”为由拒绝参加,继续向意大利提供石油。希特勒也不买英国的账,他们公开为意大利提供煤炭,还暗地里给意大利输送武器。墨索里尼曾对希特勒说:“如果国联把对意大利的经济制裁扩大到石油方面,那我一周后就只好退出埃塞俄比亚。”

1936年3月,德国借着各国的目光都投向了非洲,秘密出兵收复了莱茵河非军事区。5月5日,意军攻入埃塞俄比亚首都,国王塞拉西流亡英国。5月9日,墨索里尼宣布将埃塞俄比亚并入意大利。意大利国王埃马努埃莱三世自封埃塞俄比亚皇帝,并为墨索里尼授予意大利最高勋章。

意埃战争结束后不久,1936年7月21日,一架飞机抵达罗马。走下飞机的是西班牙叛军首领佛朗哥的使者,他向墨索里尼简单汇报了西班牙的局势。不久前叛军主要头目萨卡内尔因空难殒命,而佛朗哥和他的3万军队还远在加纳利群岛,政府军已经封锁了海峡,叛军主力都在非洲,形势对叛军已经相当危急。使者此行的目的是请求意大利出动空军帮助佛朗哥从非洲运输部队。

墨索里尼还获悉,佛朗哥的使者有两批,另一批人已经去了柏林。他一直以来都将西班牙纳入新罗马帝国的版图,所以很早就打定主意,在适当的时机介入西班牙事务。意大利虽然和德国关系和睦,但他们很忌惮德国势力向伊比利亚半岛渗透。7月30日,20架意大利飞机从撒丁岛起飞前往摩洛哥,意军事人员编入西班牙外籍军团,帮助叛军空军部队和装备。

11月,墨索里尼和佛朗哥签署一项秘密协议,之后意大利国内成立“赴西班牙作战委员会”,开始招募“志愿”人员赴西班牙作战。整个内战期间,意大利为西班牙提供了1000架飞机、2000门火炮、1000件自动武器和24万支步枪、700辆坦克、1.4万辆汽车。此外,4.4万名“志愿”人员编成4个步兵师直接参加西班牙内战,上述投入共耗费意大利140亿里拉。就连希特勒也承认:意大利人在西班牙有更多的利益。

1937年9月,墨索里尼访问柏林,双方达成谅解。希特勒同意“在西班牙,意大利的利益和潜力有优先权,德国在地中海不会妨碍意大利。”同时,墨索里尼也向希勒特承诺:意大利不会损害德国在奥地利的利益。

1939年3月,西班牙内战结束。亲法西斯的佛朗哥攻陷了政府军最后的堡垒马德里。从此之后,意大利和英法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了。他不得不向希特勒靠拢,两人以及两国紧紧地捆绑到了一起。

在谈论二战历史时,人们习惯把希特勒和墨索里尼放在一起。前者滔滔不绝发表长篇大论,后者虽然昂着头,一副高傲的神情,可嘴里全都是恭维希特勒的话。其实墨索里尼打一开始就看不起希特勒,他自持是法西斯的鼻祖,而希特勒不过是自己的模仿者。

希特勒起初的确在模仿墨索里尼。1919年的秋天,希特勒加入德国工人党,那时墨索里尼刚刚组建“法西斯战斗团”不久。3年后,墨索里尼取得了意大利的政权,这让希特勒大受鼓舞,他决定相仿墨索里尼,在德国复制“进军罗马”的行动。

啤酒馆暴动是“进军罗马”的德国版,希特勒和纳粹党徒计划首先夺取巴伐利亚州的政权,然后号召人们向柏林进军。暴动因缺少基础和组织不严密而夭折,希特勒因此在监狱里蹲了13个月(包括审判前被羁押的4个月)。这次挫折没有改变墨索里尼在希特勒心中的形象。他仍然称墨索里尼为“伟人”,认为“阿尔卑斯山南面的那位伟人不愿和意大利的敌人签订任何条约,而是千方百计地力图消灭他们”。他还预言墨索里尼将进入“地球上的伟人之列”。

对于希特勒的“跪舔”,墨索里尼不以为然,直到1930年纳粹在德国国会取得了第二大在野党的地位后,他才开始对希特勒刮目相看。1933年1月,希特勒击败政敌,当选德国总理。墨索里尼也十分高兴,毕竟这是“法西斯的一次胜利”。在墨索里尼看来,希特勒上台可以增加他与英法谈判的筹码。不久之后,他提出一项德意英法四国公约草案,旨在四方在军备问题上达成谅解。谈判进行到1933年10月,希特勒首先掀翻了桌子,这让墨索里尼相当恼火,他于12月31日发表声明:如果不能根据四国公约修改条约(指《凡尔赛条约》),那就只好让大炮说话了!

希特勒之所以拒绝四国公约,是因为其内容和自己期望的距离太大。他在事后给墨索里尼写了一封私信,解释了自己的苦衷。但希特勒随后提出的要求,让墨索里尼勃然大怒,希特勒暗示德国有意吞并奥地利。

奥地利介于德国和意大利之间,历史上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众所周知,希特勒是奥地利人,他的家乡在德奥边境的林茨。奥地利当局一直担心德国吞并奥地利,所以他们选择靠近意大利。墨索里尼也反对德国吞并意大利,因为那样一来意大利将和一个北方强国接壤,这会给意大利北方边境安全带来更多的隐患。

1934年6月,希特勒在基本控制了国内局势后(2个月后他取得了独裁的权力),出访意大利。那一次的经历非常不愉快,墨索里尼有意冷落希特勒。当双方谈到最敏感的奥地利问题时,希特勒说:“奥地利为德国不可分割的部分,这是我的意志,也是日耳曼民族不屈不挠的意志。”墨索里尼则回敬道:“奥地利为独立国,这是我的意志,也是意大利人民不屈不挠的意志。”结果二人不欢而散。

1934年7月,奥地利总理陶尔斐斯应邀准备前往罗马,就在其动身前被人在总理府枪杀。墨索里尼马上意识到这是他的“模仿者”所为,于是命令4个师进入意奥边境的勃伦纳山口,以防不测。在此之后,意大利和德国的关系陷入低谷。

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在外交上陷入困境。希特勒主动和墨索里尼亲近,还不顾国联的制裁,为意大利提供大量物资,这让墨索里尼颇为感激,二人开始有了“患难之交”的感觉。

就在意大利军队和埃塞俄比亚军队交战时,1936年3月,德国出兵莱茵河非军事区。英法“裁判”一下子要应付两个复杂局面。这既减轻了意大利方面的压力,也减少了德国方面的阻力。两位独裁者发现,当他们联合起来,相互配合的时候,可以利用英法的弱点,使双方都受益。从此之后,德意都采取了“互利”的新政策。

1936年10月,德国和意大利在柏林签署合作协议,规定:德国承认埃塞俄比亚是意大利的一部分,德意共同干涉西班牙事务,两国在巴尔干地区和多瑙河流域划分各自的势力范围。

在送别意大利客人、意大利外长齐亚诺时,希特勒煞有其事地站在贝希特斯加登的自家阳台上眺望远处的奥地利。然后深情地对齐亚诺说:“我必须用望远镜才能看到我的德国祖国。”

齐亚诺将这句话原原本本地讲给墨索里尼听,后者于11月1日的演讲中宣称:“一个伟大的国家最近得到了意大利群众的广泛同情,我说的是德国。”他还说:“柏林和罗马不是一层隔板,而是一个轴心,可以在这个轴心周围团结所有愿意合作的欧洲国家。”

1937年4月,戈林到访罗马,向墨索里尼透露“德奥合并已经势在必行”。墨索里尼没有表态,只是摇摇头。当年9月24日,墨索里尼动身访问德国。希特勒为其到访做了精心安排,检阅、集会、演说、宴会塞满了墨索里尼的日程。他还刻意让意大利客人参观兵工厂,展示德国的先进武器。德国人还安排了军事表演,为了答谢主人的盛情,墨索里尼授予希特勒“意大利法西斯民兵荣誉队长”的称号。

墨索里尼对这次出访相当满意,因为德国人满足了他的虚荣心。9月29日,希特勒亲自为墨索里尼送行,他久久拉着墨索里尼的手不放,后者则在事后调侃自己都没有时间行“纳粹”礼。

回到罗马后,墨索里尼让齐亚诺安排希特勒回访事宜,希勒特答应将于1938年5月到访罗马。就在两国关系进入蜜月期时,德军于1938年3月兵不血刃地吞并了奥地利。墨索里尼知道自己已经无力阻止,因为德国的实力已经大大超过意大利。他给希特勒捎去了一句话:意大利正以完全冷静的态度注视着局势的发展。

1938年5月,希特勒如约而至。由于意大利元首是国王埃马努埃莱三世,墨索里尼有意避开了为希特勒准备的欢迎仪式。整个访问期间,欢迎规格虽然盛大,但希特勒和陪同前来的里宾特洛甫都感觉到压抑。他们想找机会跟墨索里尼、齐亚诺进行一次认真的对话,但墨索里尼缺少热情。

当德国客人走后,墨索里尼承认:意大利已经和德国绑在一起了,罗马-柏林这条轴线是围绕着希特勒转动的,自己只是一个小伙伴。

1 阅读:75

巴巴维维

简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