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他主张:“政府政策是军国政策,人民教育是军国教育,社会组织是军国组织。”这就是他推行“民用政治”的思想基础。其内容有:建立行政网,编订村制;颁布《人民须知》和《家庭须知》,宣扬以儒家思想为中心的封建伦理道;推行“六政三事”(六政:水利、种树、蚕桑、禁烟、天足、剪发(男人剪辫子),三事:种棉、造林、畜牧)。阎锡山还成立所谓“洗心社”,让知识分子每周举行“自省”,灌输封建意识。当时,社会比较安定,生产有所发展,北洋政府因此授予山西“模范省”的称号。
1920年,阎锡山召开“进山会议”,研究对付“五四”运动后人民革命日益高涨的策略,认为共产主义是“人人为圣人始可办到”的制度,提出土地公有私种、资田公给、限制工商业、实行“村本政治”等主张,妄图与时代潮流抗衡。他为了加强统治,强化基层,以村为政治本位,以“编村”为施政单位,选举地主豪绅,分任村长村副;设立村公所、息讼会、监察会、人民会议等机构,对贩卖和吸食毒品、娼、聚赌、偷盗、斗殴:游手好闲、忤道不孝等坏人进行感化教育;还成立保卫团,对青年壮年进行军事训练。同时,还建设可制武器的小型军 火工业,并将晋军扩编为4个混成旅,辖12个步兵团、4个炮兵营、1个机枪连。在经济和军事实力增强之后,阎锡山渐弃其保境安民”的政策,滋长了对外扩展的野心。
阎锡山能统治山西多年,其原因,除了山西地形有利,可攻可守,阎又投机奸诈,很善于应变,以致成为民国以来政治舞台上之“不倒翁”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锡山执行了一条任人唯亲的路线,即“任人唯亲戚”,“任人唯同乡”的极端的封建主义路线。他的高级文武官员,不是他的亲戚,就是他的同乡。民国以来,山西军政学界流传着一句谚语:“学会五台话,就有洋刀挎。”
阎锡山用人,特别强调地域性,首先是山西省人。如是山西省内的人,阎锡山又是看重晋北的人,不重用晋南的人。在晋北的人中他首先要用五台人,其次才是邻县的人。在五台人中,他又首先要用他本村人,或有亲戚关系的邻村人。阎锡山是军阀,他的政权主要建立在军权统治之上。他的将领中被提升为集团军总司令以上职位的,五台县就有三个人:杨爱源、王靖国和赵承绶,而受阎锡山排挤的,则有早期的山西高级将领商震、徐永昌等。
阎对傅作义,既加使用,又不视为心腹,所以最后把他挤到绥远去了,徐永昌、傅作义虽是山西人,但不是五台人,亲疏之分,十分明显。由于阎锡山实行封建地域观念的用人路线,所以他所亲信的那些高级将领们在新军阀混战期间,曾公开说:“总司令'革命’,咱就'革命’,总司令不'革命’,咱也不'革命’。”有人后来坦率地说:“我就是阎锡山的一条狗,让我咬谁就咬谁。”
阎锡山在山西的统治地位逐步稳定后,其它各系军阀矛盾日益尖锐。在混战中,阎两面三刀,看风使舵,倚强凌弱,大打出手,扩张了自己的势力。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双方都派人与阎锡山联系,但阎见这场战争前景莫测,持中立态度。当冯玉祥在北京发动政变后,他见直系失败已成定局,便出兵联冯倒直,从中渔利。两年后,直奉联合进攻冯玉祥,阎锡山乘火打劫,加入直奉联军,将统治地盘由山西扩大到绥远,并收编了韩复榘、石友三、徐永昌等部。战事稍息,阎锡山即着手进行山西第二次扩军,军队亦改名为绥远军。
北伐战争前,国民党一直是争取阎锡山,他一直观望不动,广东国民政府曾几次派人联系,要求他出兵配合,他只是虚与委蛇。北伐军很快占领两湖,又节节胜利,善观市场行情的阎锡山,看到中国政治行情在急剧变化,于是更帆换向,声言响应北伐,愿在北方作反奉张的先锋。蒋介石建立南京反动政权后,阎锡山就任“北方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职务,挂起了青天白日旗。随后,即在山西疯狂反 共,到处捕杀共产党人及进步人士。与此同时,他又进行了山西第三次扩军,将晋军统编为7 个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