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方阳和汤

老糖话健康 2024-06-13 11:56:36

【组成】熟地一两(30g)白芥子二钱,炒,研(6g) 鹿角胶三钱(9g)肉桂一钱,去皮,研粉(3g)姜炭五分(2g)麻黄五分(2g)生甘草一钱(3g)

【用法】原方未注用法(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主治】阴疽。患处漫肿无头,酸痛无热,皮色不变,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或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等。

【制方原理】本方为治疗阴证痈疽疮疡的代表方剂。阴疽多由素体阳气不足,精血亏虚,邪毒深窜入里,侵附于肌肉、筋骨、血脉之中,以致寒凝痰滞,经脉痹阻而成,故可见到局部漫肿无头,酸痛无热,皮色不变和全身阴寒之象。治法当标本兼顾,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方中重用熟地黄温补营血,填精益髓;鹿角胶助阳养血,生精补髓,强筋壮骨。两药相配,益精补血助阳以扶其本,共为君药。肉桂、炮姜温阳散寒而通利血脉,共为臣药。以少量麻黄辛温宣散,发越阳气,开泄腠理,以散肌表腠理之寒凝。王洪绪曰:阴疽之治“非麻黄不能开其腠理,非肉桂、炮姜不能解其寒凝,此三味虽酷暑不可缺一也。腠理一开,寒凝一解,气血乃行,毒亦随之消矣”(《外科证治全生集》)。白芥子善消皮里膜外之痰,此二味同为佐药。甘草解毒和药,兼为佐使。诸药相合,共奏助阳补血,温经散寒,除痰通滞之效。

制方特点:温补营血与辛散通滞相伍,补不敛邪,散不伤正,相反相成。

【临床应用】

1.用方要点 本方是治疗外科阴疽的常用方。临床以患处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舌淡,脉沉细为使用依据。

2.临证加减 方中熟地黄宜重用以加强补血固本之力;麻黄用量宜少,以免辛散太过而耗伤正气;若无鹿角胶可用鹿角片代之。若阳虚寒甚而见畏寒肢冷者,可加附子温阳逐寒;若气血不足者,可加黄芪、当归补气养血。

3.现代运用 常用于骨或关节结核、淋巴结结核、腹膜结核、慢性骨髓炎、慢性淋巴结炎、类风湿关节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肌肉深部脓肿,及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妇女痛经、腰椎间盘膨突、腰脊椎肥大、坐骨神经痛等属阳虚血亏、寒凝痰滞者。

4.使用注意 痈疡阳证,或阴虚有热,或阴疽破溃,本方均不宜使用。

(内容摘自谢鸣主编的方剂学教材)

1 阅读:22

老糖话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