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日,新年的第一个工作日,贵州的寒风里飘着细雨。省纪委的一纸公告在朋友圈炸开了锅: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丁雄军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组织调查。
“又一个茅台董事长倒下了。”茅台镇上,几个老员工围在厂区的长廊里低声议论。这个职位仿佛被诅咒了一般,近十年来已经有三任董事长相继落马。
“50岁啊,正是干事创业的黄金年龄...”贵阳某领导圈子里,有人惋惜地摇头。
茅台,这个市值两万亿的白酒帝国,它的董事长位置仿佛坐在火山口上。回望过去十年,已有三任董事长相继落马。
茅台厂区的董事长办公室里,窗外是漫山遍野的高粱地,空气中飘荡着酱香味。办公桌上还摆着丁雄军离任前签过的文件,笔迹工整有力。
“他真是个有想法的人。”一位茅台老员工回忆道,“可惜太急于求成了。”
2021年的夏天,47岁的丁雄军走马上任茅台。这位武大的理学博士带着满腔热血,要改变茅台的“高冷形象”。
“茅台不能只是老一辈的专属,年轻人也应该能喝得起、喝得好。”在第一次管理层会议上,丁雄军铿锵有力地说。
话音未落,会议室里已经响起窃窃私语。有人支持,也有人忧虑。茅台百年基业,岂是儿戏?
可丁雄军已经按捺不住了。很快,一系列跨界产品轮番上阵:茅台咖啡、茅台冰淇淋、茅台巧克力...年轻人在抖音上打卡,茅台突然变得“萌萌哒”。
“董事长,这样会不会有损茅台的调性?”一位老员工试探着问。
“创新哪有不冒险的?”丁雄军笑着拍拍他的肩,”你看看我们的股价,市值都破两万亿了!”
确实,在丁雄军的主政下,茅台业绩节节攀升。i茅台App上线后,直营渠道收入暴增,毛利率高达96%。元宇宙平台“巽风”也引来无数粉丝追捧。
2022年的股东大会上,丁雄军一改往届的高冷作风。他穿着休闲西装,端着酒杯挨桌敬酒,和股东们谈笑风生。
“丁董事长,给签个名呗!”一个年轻股东笑着递上酒瓶。
“签名、合影,都没问题!”丁雄军豪爽地说,“茅台是咱们大家的。”
现场掌声雷动。这一幕被媒体广泛报道,网友们纷纷点赞:“终于不是那个傲慢的茅台了!”
但在光鲜的表面下,暗流涌动。茅台老一辈的人开始担忧:品牌年轻化是好事,但底线在哪里?跨界创新固然重要,但传统工艺怎么办?
季克良,这位在茅台工作了47年的老臣,看着厂区里熙熙攘攘的游客,默默摇头:“做酒要静心,管人要明心。现在的人啊,太浮躁。”
2024年春天,一纸调令来得突然。丁雄军调任市场监管局,表面上是平调,实则暗含警示。
“给你机会,好自为之。”这是一位老领导的私下提醒。可惜丁雄军没能听懂这句话的分量。
回望茅台这些年的董事长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袁仁国是土生土长的茅台人,从基层干起,一步步爬到最高位置。他在位7年,将茅台推向巅峰,却在权力的漩涡中迷失了方向。
“最大的错误就是没能看透人心。”这是袁仁国在狱中的感慨。2023年9月,他在狱中去世,终年66岁。
高卫东从交通厅长空降茅台,风风火火要大干一场,结果一年半就匆匆离场。他被贬到煤田地质局,没多久也落了马。
“茅台就像一个漩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层干部说,“站得太高,看得太多,经不住诱惑的人,早晚会掉下去。”
有趣的是,茅台最早的掌门人赖永初,也是位理科出身的技术专家。1935年,他带领茅台在战火中生存,酿出了“国酿”美誉。可那时的茅台,还只是一个小作坊,没有现在这么多诱惑和纷争。
“一片酒糟万两金。”茅台镇上流传着这句话。这里不仅在酿酒,更在酿造着权力与金钱的游戏。
新任董事长张德芹走马上任时,特意去拜访了季克良。老人家正在品茶,闻言抬头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茅台的酒要慢慢酿,权力也要慢慢用。”
张德芹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作为一个在茅台工作多年的老人,他太明白这句话的分量。
2025年的第一个工作日,丁雄军落马的消息传来,茅台的股价却纹丝不动。市场似乎已经习惯了这个位置上的人来人往。
“权力是把双刃剑,”一位老员工看着窗外纷飞的雨雪说,“茅台的酒香千年不变,可人心易变啊。”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能静下心来,慢慢酿酒、慢慢做人的掌门人,真的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