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将周三设为永久节假日的提议

小星视看社会 2025-01-06 15:52:32

“今天是2024年1月3日,周三,假期最后一天。”小王坐在阳台上晒太阳,看着手机里的日历,心里涌起一股难言的幸福感。

元旦三天假,刚好卡在周三,把一周完美地切成了两半。“这就是打工人的理想生活啊!”他在朋友圈感慨。评论区瞬间被各路打工人占领:“周三永久休息,世界和平!”

谁不想做四休三呢?可这条路,比我们想象的要曲折得多。

时光倒回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北京一家国企上班的张阿姨,至今还记得那时的“战斗星期天”。

“那会儿一周就休一天,可这一天比上班还累。”张阿姨边说边比划,“早上五点就得起床,赶在街市开门前去买菜。回家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下午还得去看望父母。累得跟打了仗似的。”

她叹了口气:“周一上班反而觉得是种解脱。”

那时的人们,把休息日掰成了二十四个小时,恨不得一分钟掰成六十秒用。休息日变成了另一种形式的劳动日,只不过是换了个地方干活罢了。

1994年,国家开始试行“大小周”制度。大周双休,小周单休,隔周轮换。这个新鲜词儿一出来,引发了不小的轰动。

“记得第一次遇到大周,我还以为工资条出错了。”在邮电局工作的李叔笑着回忆,”跑去找领导理论,说我这周少上了一天班,工资是不是算错了?领导说这是新规定,我还半信半疑。”

转眼到了1995年,双休终于在全国正式推行。这个消息一出,街头巷尾都在热议。

“那阵子整个单位都跟过年似的。”李叔说,“大家一到周五就开始计划周末干啥。看电影、去公园、约朋友打麻将,感觉生活一下子丰富起来了。”

可喜悦之余,也有人担心:“休那么多天,工资会不会减少啊?”

这种担忧不无道理。1988年,国家科委做过一项调查,让人在“多一天工资”和”多一天休息”之间选择。

结果出人意料:80%的人选择了休息。在物质并不丰裕的年代,人们宁愿少赚点钱,也想多休息一天。

三十五年过去,2023年社交媒体上又出现类似的提问:“你愿意为了高工资放弃双休吗?”

评论区炸开了锅:“双休是底线,碰不得!”“除非工资翻三倍,不然我选择享受生活。”“钱是赚不完的,命只有一条。”

时代在变,人们对假期的渴望却始终如一。

去年,一位在法国工作的中国姑娘因为加班太多被HR约谈的新闻,在国内引发热议。不少人感慨:“外国人的观念真好,就该这样。”

也有人不以为然:“年轻人不就该多拼一拼吗?”

小王在评论区留言:”不是不想拼,是拼完想有自己的生活。”这条评论获得了上万点赞。

2023年底,乐视宣布实行四天半工作制。消息一出,他们的招聘系统差点被挤爆。

“我愿意降薪30%去乐视!”有人在社交媒体上喊。

这让人想起冰岛的四天工作制实验。实验结果显示:71%的员工疲惫感降低,73%的生活满意度上升。

可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在中国,很多人连双休都还没完全实现。

“我们公司周末双休,但经常要求'自愿加班'。”小王苦笑着说,”不自愿也得自愿,懂吧?”

一项调查显示:全年104天假期中,能全部休完的人不到四分之一。将近五分之一的人,周末基本无休。

更让人唏嘘的是,”打工人小张”开公司招人,承诺”双休、五险一金、试用期交社保”。这些本该是基本保障的待遇,却被夸赞”福利真好”。

“做四休三”的梦想,在很多人眼里还很遥远。有人调侃:“先把双休落实了再说吧。”

不过,这个梦想并非完全不可能实现。中科院曾在2018年发布报告,建议从2030年起实行”做四休三”。

“那时候我都四十多了。”小王躺在阳台的藤椅上感叹,“不过,我爸那辈子都没想到能双休,现在不也实现了吗?”

阳光透过树叶在他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掏出手机,给闺蜜发了条消息:“今天周三,咱俩约着吃个火锅?”

这个被周三分割的一周,就像人生的缩影。有期待,有喘息,还有继续奔跑的勇气。

也许未来的某一天,我们真的能实现“做四休三”的梦想。到那时,这个世界会不会变得更美好一点?

谁知道呢。反正现在,我们还在为实现这个梦想努力着、奔跑着。

就像网友说的:“小时候写作文,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缺点。现在才发现,这根本就是理想生活啊!”



0 阅读:0
小星视看社会

小星视看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