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年前山西永济,百年蒲州古城,舜风唐韵令人惊叹!

历史图馆知识一览 2024-03-08 23:45:16

山西永济,古称蒲坂、蒲州。蒲州历史悠久,曾为舜帝的都城、中华民族发祥地的核心区域。盛唐时期,蒲州古城是中都的所在地。唐代和明代的蒲州城规模最大。

有道是:晋山晋水、舜风唐韵,源远流长;清雍正六年(1728年),升蒲州府,置永济县。永济之名,由此开始!

百年蒲州城

蒲州,历来是山西为数不多的名城巨镇,被称为“天下之中”。那么,过去的蒲州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民国三年(1914年),荷兰人弗兰克·尼古拉斯·迈耶,先后三次来到中国考察。他走遍了蒲州的每个角落,拍下了大量照片。

如今,这些珍贵历史照片被披露出来,我们看到了110年前蒲州的城市和人文风貌,让人眼前一亮。照片进行了上色和清晰度修复。老照片搜集不易,值得珍藏。

1914年,山西蒲州鼓楼前景象。鼓楼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城台四面均有拱形门洞。在钟楼南面的拱门上方,镶嵌有一块石匾额,上面阴刻四个大字“迎熏解愠”。

历史上的蒲州故城,有东、南、西、北四座城门,分别为:迎熙、首阳、蒲津、振威。如今,西城门瓮城基本保存完好。鼓楼原有三层重檐式木制阁楼已经损毁,仅留砖砌台基。

这是荷兰人弗兰克·尼古拉斯·迈耶的考察车队,正在蒲州当地一家客栈里短暂停留。

两辆马车上,装着几只大皮箱,里面装的是考察队所需的设备和行李。几名车夫站在车边,整装待发前往下一站。

1914年,山西蒲州城内一户人家宅院门前景象。从建筑的外观看,绝非寻常人家。

住宅样建筑式,具有山西民居特有的显著风格。门楼也建造得十分精致考究,装饰有复杂的砖雕图案,飞檐高挑,古色古香。照片中,一名老妇从大门前走过。

这天,荷兰人弗兰克·尼古拉斯·迈耶率领考察队,来到了蒲州当地一个村落里。

在村子的中间,有一个圆形的池塘,一个小男孩在池塘边玩水。池塘四周分布着一些民居瓦房。远处,巍峨的城楼清晰可见。

这张照片,拍摄于蒲州当地的一条街道,街道两侧的建筑古色古香,店铺都在开门营业。

一座砖砌的跨街牌坊,前方挂着宣传标语。这条街太泥泞了,车马在路上碾出了很深的车辙。一名男子推着独轮车,从泥巴路上走过,回头看向摄影师一行人。

1914年,山西蒲州郊外,一个断崖下面,种植有很多的枣树和柿子树。远处是大片的农田。山西地形号称“表里山河”,河谷、盆地、山地三种地貌。西高东低,北高南低,丘陵多,平原少,河流少。

千百年来,山西境内的黄土层被水蚀和风化,沟壑纵横、水土失衡、破碎干裂。给人以原始、荒凉、粗犷的感觉。尤其是沙沟、荒山、幽谷,更是呈现出独特的低容地貌。

山西蒲境内,一座建在高处的木牌楼。牌楼下的台阶出现了坍塌,看上去年代久远。

照片中,在牌楼的一侧,生长着一棵千年柏树,枝干遒劲。在牌楼不远处,还有一尊石狮子。从牌楼周围的环境看,这里可能是一座已经破败的寺院旧址。

1914年,山西蒲州西门外景象,高大的城墙和城门楼清晰可见。100多年前的蒲州城,看上起古色古香,很有年代感。

城门前的护城河上,有一座小石桥。城墙外有很多民房临水而建。河水清澈,古建筑倒映在水中,很有年代感。蒲州,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和两千年的繁荣。

弗兰克·尼古拉斯·迈耶考察队一行人,来到蒲州城外的一条大路上,忽然迷了路,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

他们发现路边有一个茶水摊,于是正向棚子下面喝茶的人们打听前行的路线。仔细看,队伍中还有一名身穿军装的护卫。

考察队暂住在蒲州一处院落里。天气晴朗,他们把考察途中绘制的图纸,还有一些采集的山西本地的植物标本,全都-拿到院子里,铺在地面上晾晒。

这是蒲州黄河边的一个渡口,摆渡的船只停靠在岸边,一些百姓带着货物和行李正准备登船,还有一些马匹也准备上船。仔细看,在渡口边上,还有一个小吃摊。

蒲津渡遗址,位于永济市古蒲州城西门外的黄河东岸。永济蒲津渡,曾修有浮桥。浮桥始毁于战火,只剩下两岸的铁牛。后来因三库蓄洪而使河床淤积,铁牛被埋入河滩。

这是位于蒲州城外的一处果园,里面种的都是柿树。正值秋冬,满园的柿子树,树上的叶子全掉光了,露出遒劲的枝条。远处,青山连绵不绝。

1914年的蒲州普救寺。普救寺,原名永清院,位于蒲州古城东部的峨嵋塬头上,始建于隋初。寺院坐北朝南,居高临下,三面临壑。普救寺因《西厢记》的故事而名扬天下。

寺内矗立有一座方形砖塔——莺莺塔,该塔原名舍利塔,塔身13层、高37米,为世界六大奇塔之一。但寺内殿阁僧舍均已毁,今建筑为现代重建。

考察队来到蒲州城外一座村子里。村子里正在举行一年一度的庙会,街道上人潮涌动。

村中街道上,锣鼓喧天,人们兴高采烈,庆祝活动的队伍一眼望不到尽头,现场热闹非凡。蒲州人杰地灵,民风淳朴,传统文化底蕴深厚。

只见队伍中,有七八个男子抬着一定轿子。奇怪的是,在轿子的上部,站着一名女子和孩子。这是当地一种传统的表演形式,精彩的表演,吸引了很多村民驻足观。

1914年,在山西蒲州城内,街边一家售卖竹编用品的商店。门口摆放着竹筐、竹凳、竹席、竹耙等,商品琳琅满目。

山西传统竹编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竹编工艺品分为细丝工艺品和粗丝竹编工艺品。2008年6月7日,山西竹编经批准列入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考察队一行人,行至蒲州东镇附近,在一座山脚下,拍下了这张照片。两辆马车上装着考察所需的装备和行李。两名车夫坐在车辕上驾驶马车。东镇,是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下辖镇。

1914年,山西蒲州一个村落景象。在一栋房子旁,有两棵巨大的白杨树。

树下拴着几头黄牛。在过去的农村,牛是最主要的生产资料,耕地拉车都离不开它,几乎家家都养牛。像照片中这样的场景,在过去的蒲州农村很常见。

这张照片,也是拍摄于蒲州郊外的农村。当地农民在沟壑及土坡上开垦出了梯田,田地里种植有玉米等庄稼。山西农村独特的山村地貌,令人印象深刻。

有人说,山西农村地貌,除了山还是山。山西地处黄河流域一带,农作物种类繁多,而且在这里诞生了中华最古老的文明,可以说山西是中华文化的起点和摇篮。

在山西蒲州一个院落里,生长着一棵长相怪异的槐树。树干粗壮,枝繁叶茂。槐树的根部膨大,呈现出圆形结节,直径有两米。

因其造型奇特,当地人称它是“宝塔树”。一名护卫将步枪靠在槐树的圆形树根上,这样一对比,你更能直观地感受到树根的巨大。

考察团一行人,来到蒲州郊外的一座寺庙前。不知是什么原因,这座寺庙看上去已经破败不堪。房顶和屋脊出现了坍塌,大殿的门窗也破损不堪。

寺庙前矗立有一座铁塔,塔身锈迹斑斑。在铁塔的旁边,站立着一尊铁马,身上也是满是铁锈,站在旁边的铁人,一只胳膊还是断的。寺庙太荒凉了,看不到有人活动的痕迹。

这天,荷兰人弗兰克·尼古拉斯·迈耶率领的考察队,来到蒲州当地一个小型集镇上。

从照片中看,这座小镇有一条主街,街道两旁是民居和马棚。这里,其实是一个露天小集市。小贩们的商品摆满了街道,街上人不少。

1914年,山西蒲州城外,有大片的麦田。一名孩童正在收割完的麦地里捡麦穗,手里已经捡了一大把。远处,蒲州城里的房屋鳞次栉比,最高的那栋建筑是鼓楼,巍峨壮观。

唐代和明代的蒲州城规模最大。明嘉靖34年(1556年),蒲州城毁于一场地震。后世重建蒲州城,但与昔日辉煌相比,大为逊色,蒲州城最后一次修建是在同治七年(1868年)。

1914年,蒲州郊外的一个土坡上,远远望去有一座小寺庙。寺庙规模不大,只有几间房子和一座三层古砖塔。寺庙周围,种植着一些树木。

结束语:1914年的山西蒲州,原来这么美!每一张老照片都浸润着历史的底色。100多年过去了,过去的蒲州,为“六大雄城”之一;现在的永济,农业发达、风光秀丽、宜居宜业。我们相信,永济的明天会更美好!

0 阅读:2

历史图馆知识一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