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曾言:禹乃姒姓,其后裔获分封,以所封之国为姓,遂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寻氏、彤城氏、襃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戈氏等诸多姓氏。就拿夏后氏来说,其在夏朝时期或许拥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可能掌控着关键的政治或经济资源。
孔子致力于校正夏时,众多学者也纷纷传承夏小正。夏小正这部典籍,详细记载了当时的天文历法和农事活动,对于研究古代农业社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自虞、夏之时起,贡赋制度已然完备。这一制度的形成,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政权的强化。例如,在农业方面,百姓需要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量的粮食作物;在手工业方面,工匠们可能要呈上精心制作的手工制品。
有传言称禹在江南会诸侯,在计算功绩之时不幸崩逝,因而葬于此地,并将此地命名为会稽。所谓会稽,意即会计。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看,这一名称的由来蕴含着深刻的意义。它不仅见证了禹的功绩和伟大,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功绩计算和管理的重视。在那个久远的时代,这种对于功绩的重视或许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为后世的治理理念和制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夏禹,其名曰文命。禹之父乃鲧,鲧之父乃是帝颛顼,颛顼之父为昌意,而昌意之父则是赫赫有名的黄帝。禹,实乃黄帝之玄孙以及帝颛顼之孙。
禹的曾祖父昌意以及父亲鲧,皆未能登上帝位,只得为人臣。在帝尧统治之时期,洪水泛滥成灾,滔滔大水漫天而来,汹涌澎湃,怀抱着山峦,淹没了丘陵,致使黎民百姓深陷无尽的忧愁之中。
尧一心寻求能够治理洪水之人,群臣以及四岳皆举荐鲧。尧却说道:“鲧此人违背天命,毁坏同族,断不可用。”四岳则回应:“遍观众人,未有比鲧更为贤能者,还望帝君尝试用之。”于是,尧听从了四岳的建议,启用鲧来治理洪水。然而,历经九年之久,洪水依旧肆虐不止,治水之功未能告成。
于是,帝尧广寻贤能之人,最终觅得舜。舜得以被任用,代理行使天子之政,四处巡狩。在巡视过程中,舜发现鲧治水毫无成效,便将鲧流放到羽山,鲧最终身死。天下之人皆认为舜的惩处乃是正确之举。
于是,舜举荐鲧之子禹,并令其继续鲧未竟的治水大业。
尧逝世之后,帝舜向四岳询问道:“可有能成就并完善尧所行之事之人,让其居官任职?”众人皆回应道:“伯禹担任司空一职,定能成就并完善尧的功业。”帝舜说道:“唉,诚然如此!”随即下令给禹:“你去平定水土,务必要勤勉努力。”禹行拜礼并叩头,谦让于契、后稷、皋陶。帝舜说道:“你还是前往去处理你的事务吧。”
禹这个人,思维敏捷,做事干练,而且能够克勤克俭。他的德行从不违背正道,他的仁慈让人感到亲切,他所说的话值得信赖。他发出的声音如同音律般和谐,他的自身行为可作为准则,他的名声因自身的作为而传扬。他勤勉不倦,庄重肃穆,成为众人遵循的纲纪典范。
禹于是便与益、后稷尊奉帝命,命令诸侯以及百姓征调人力来搬运土石,沿着山脉树立标识,确定高山大河的位置。禹痛心于先父鲧治水功业不成而遭受诛杀,于是不辞辛劳,殚精竭虑,在外奔波十三年,路过自家门口都不敢进去。
他穿着简陋的衣物,饮食节俭,对鬼神却极为孝敬。居住的宫室低矮狭小,却将费用投入到沟渠的修建中。在陆地上行走就乘坐车子,在水道中行进就乘船,在泥泞的路上行走就乘橇,在山地行走就乘坐檋。左手拿着准绳,右手握着规矩,一年四季都奔波在外,从而划分九州,开通九条道路,修筑九大湖泽的堤岸,测量九座大山。
他让益给广大民众分发稻谷,让他们在低洼潮湿的地方种植。命令后稷给民众提供难得的食物。食物不足时,就调配有余的地方来补给不足的地方,以使诸侯之间能够均衡。禹还巡行考察各地的土地适宜种植何种作物以便上贡,以及山川的便利情况。
禹的行程从冀州开始。冀州:首先整治了壶口,接着治理了梁山和岐山。修缮完太原之后,又推进到了岳阳。覃怀一带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一直延伸到衡漳。这里的土壤是白色的柔土。赋税为上上错,田地属于中中等,恒水、卫水的河道已经疏通,大陆泽也已得到治理。鸟夷族进贡皮服。从右边沿着碣石山,最终流入大海。
济水和黄河之间是沇州:九条河道已经疏导通畅,雷夏形成了湖泽,雍水、沮水在此会合,土地适宜种桑养蚕,于是民众得以从山丘上搬下来居住在平地上。这里的土壤是黑色的坟土,草木繁茂。田地属于中下等,赋税规定为正税,经过十三年才与其他地区相同。这里进贡的物品是漆和丝,盛在筐子里的是有花纹的丝织品。通过济水、漯水,船只可以通往黄河。
大海和泰山之间是青州:堣夷一带已经被平定,潍水、淄水得以疏导。这里的土壤是白色的坟土,海滨广阔且多盐碱地,这里的田地属于上下等,赋税为中上等。进贡的物品是盐和细葛布,海产种类繁多,泰山山谷出产丝、大麻、铅、松树和奇特的石头,莱夷地区从事畜牧,盛在筐子里的是酓丝。通过汶水,船只可以通往济水。
海岱以及淮河一带是徐州:淮河、沂河得到了治理,蒙山、羽山一带得以开垦种植。大野泽已经成为都邑,东原一带也变得平坦。这里的土壤是红色的黏土且肥沃,草木逐渐繁茂浓密。这里的田地属于上中等,赋税属于中中等。进贡的物品有五色土,羽山山谷的夏狄,峄阳山的孤桐,泗水边的浮磬,淮夷地区的蚌珠和鱼,盛在筐子里的是黑色的细绢和白色的绢。通过淮河、泗水,船只可以通往黄河。
淮海一带是扬州:彭蠡泽已经成为都邑,是阳鸟栖息的地方。三江已经流入大海,震泽得以安定。竹箭广泛分布。这里的草十分茂盛,树木高大,土地是湿润的泥泞。田地属于下下等,赋税属于下上等夹杂。进贡的物品有三种金属,美玉、琨石、竹箭,象牙、皮革、鸟羽、旄牛尾,岛夷地区的用草编织的衣服,盛在筐子里的是有彩色花纹的贝,用包裹装着的是橘子、柚子,这些是按照规定进贡的。这里连接江海,通过淮河、泗水相通。
荆山以及衡山以南的地区是荆州:长江、汉水在此汇聚后奔向大海。九江一带治理得十分得当,沱水、涔水已经疏通,云梦泽一带也得到了整治。这里的土地是湿润的泥泞。田地属于下中等,赋税属于上下等。进贡的物品有羽毛、旄牛尾、象牙、皮革,三种金属,椿木、柘木、桧木、柏树,磨刀石、砥石、砮石、丹砂,还有箘簬、楛木,三个诸侯国进献当地特产时要上报名称,用包裹装着菁茅,盛在筐子里的是黑色和浅红色的丝织品以及玑组,九江一带进献大龟。通过长江、沱水、涔水、汉水,越过雒水,到达南河。
荆山与黄河之间是豫州:伊水、雒水、瀍水、涧水都已汇入黄河,荥播一带成为都邑,开通了荷泽的航道,受到了明都的润泽。这里的土壤,是底层坚实的黑土。田地属于中上等,赋税是杂有上中等级。进贡的物品有漆、丝、细葛布、纻麻,盛在筐子里的是细丝棉絮,规定进贡的还有磬和错。通过雒水,可以到达黄河。
华山以南、黑水以北是梁州:汶山、嶓冢山已经得到开垦,沱水、涔水已经疏通,蔡山、蒙山已经整治平整,和夷地区也取得了功绩。这里的土壤是青黑色。田地属于下上等,赋税是下中等级并杂有其他等级。进贡的物品有美玉、铁、银、镂刻的金属、砮石、磬,还有熊、罴、狐、貍、兽皮织成的衣物。西倾山一带顺着桓水前来,通过潜水,越过沔水,进入渭水,在黄河中交汇。
黑水与西河之间是雍州:弱水向西流去,泾水流入渭水的弯曲处。漆水、沮水已经顺从河道,沣水也汇入其中。荆山、岐山已经治理完毕,终南山、敦物山一直到鸟鼠山。高原和低地都取得了功绩,一直到都野。三危山已经经过测量,三苗也得到了很好的安置。这里的土壤是黄色的。田地属于上上等,赋税是中下等级。进贡的物品有美玉、琳玉、琅玕。通过积石山,到达龙门西河,在渭水弯曲处会合。昆仑、析支、渠搜等地的兽皮,以及西戎都已顺从。
说起这九条山脉:从汧山、岐山一直到荆山,跨越了黄河;从壶口、雷首山一直到太岳山;从砥柱山、析城山一直到王屋山;从太行山、常山一直到碣石山,最终延伸入大海;从西倾山、朱圉山、鸟鼠山一直到太华山;从熊耳山、外方山、桐柏山一直到负尾山;沿着嶓冢山,一直到达荆山;从内方山一直到大别山;从汶山的南面一直到衡山,穿过九江,一直延伸到敷浅原。
论及九条大川:弱水一直流到合黎,其剩余的水流注入流沙。疏通黑水,一直到三危山,最终流入南海。疏导黄河从积石山开始,一直到龙门山,向南到达华阴,向东到达砥柱山,再往东到达盟津,向东经过雒汭,一直到邳州,向北经过降水,一直到大陆泽,向北分散成为九条河道,共同汇聚成逆河,最后流入大海。沿着嶓冢山疏导漾水,向东流成为汉水,再往东成为沧浪之水,经过三澨,流入大别山,向南注入长江,向东汇聚的水泽成为彭蠡湖,向东成为北江,最终流入大海。
沿着汶山疏导长江,向东分出支流成为沱水,再往东到达醴水,穿过九江,一直到达东陵,向东绵延向北与汇水会合,向东成为中江,流入大海。疏导沇水,向东成为济水,流入黄河,泛滥成为荥泽,向东流出陶丘的北面,再往东到达荷泽,又向东北与汶水会合,又向东北流入大海。疏导淮河从桐柏山开始,向东在泗水、沂水处会合,向东流入大海。疏导渭水从鸟鼠山的同穴,向东在沣水处会合,又向东北到达泾水,向东经过漆水、沮水,流入黄河。疏导雒水从熊耳山开始,向东北在涧水、瀍水处会合,又向东在伊水处会合,向东北流入黄河。
于是九州得以统一,四方边远之地都有人居住,九条山脉得到考察整治,九条大川得到疏通清理,九个大泽也修筑了堤岸,四海之内都来朝会。六府的政务处理得很好,各地的土地都进行了公正的划分,谨慎地确定财物赋税,都按照三等土壤制定赋税的等级。在中原地区赏赐土地和姓氏:“要敬重我的德行,不得违抗我的命令。”
规定天子直接管辖的地区向外五百里是甸服:一百里内缴纳整捆的庄稼,二百里内缴纳禾穗,三百里内缴纳谷秆,四百里内缴纳粟米,五百里内缴纳稻米。甸服以外五百里是侯服:一百里内是天子封给卿大夫的采邑,二百里内是封给诸侯的小国,三百里内是较大的诸侯国。侯服以外五百里是绥服:三百里内推行文教,二百里内整顿武备。绥服以外五百里是要服:三百里内是夷人居住之地,二百里内是流放罪人之地。要服以外五百里是荒服:三百里内是蛮人居住之地,二百里内是流放犯人的地方。
东部一直延伸到大海,西部覆盖到流沙,北方、南方都到达了极远之地:帝王的声威和教化传遍了四海。于是帝舜赏赐给禹黑色的圭玉,以此向天下宣告大禹治水的成功。天下从此太平安定,得到了良好的治理。皋陶担任掌管刑法的官员来管理民众。在帝舜上朝时,禹、伯夷、皋陶在帝舜面前一起交谈。
皋陶陈述他的谋略说:“要相信道德的力量,谋略明智,辅佐和谐。”禹说:“是这样,那该怎么做呢?”皋陶说:“啊!谨慎地修养自身,思考长远,厚待有秩序地安排亲族,众多明智之人高远辅佐,近处的可以影响到远处就在自身。”禹行礼拜谢这番美言,说:“是这样。”皋陶说:“啊!在于了解人,在于安抚民众。”禹说:“唉!如果都能像这样,只有帝舜做起来会有困难。了解人就是智慧,能够任用人;能够安抚民众就是恩惠,百姓就会归附。能够了解人又能够施惠于民,还担忧什么驩兜,还流放什么有苗,还害怕什么花言巧语、谄媚奉承的人呢?”皋陶说:“是这样,啊!人的行为也有九种德行,也要说他有德行。”
于是说道:“开始做事,宽厚而又威严,温和而又坚定,老实而又恭谨,有治理才能而又谨慎,和顺而又刚毅,正直而又温和,简易而又廉洁,刚正而又笃实,坚强而又正义,彰显这些德行有恒常不变的规律,吉祥啊。每天宣扬三种德行,早晚恭敬努力就可以拥有家室。每天严格恭敬地振奋六种德行,就能够治理好诸侯国。广泛接受普遍施行,九种德行都能施行,贤能之人在官位上,众多官吏严肃谨慎。不要用邪僻淫乱奇异的计谋。不是合适的人处在那个官位上,这叫做扰乱上天之事。上天讨伐有罪之人,五种刑罚五种用途啊。我的话到底可以实行吗?”禹说:“你的话达到了可以成就功业施行的程度。”皋陶说:“我没有别的所知,只是想着辅助治国之道啊。”
帝舜对禹说:“你也畅所欲言吧。”禹行拜礼后说道:“啊,我能说什么呢!我每天都在不停地思考。”皋陶责问禹说:“所说的不停地思考是什么意思?”禹说:“洪水漫天,浩浩荡荡,淹没了高山,包围了丘陵,下面的民众都遭受着洪水的侵害。我在陆地上行走就乘车,在水中行走就乘船,在泥地行走就乘橇,在山上行走就乘檋,在山上行进时砍伐树木。和益一起给众多百姓提供稻谷和新鲜的食物。为疏通九条大河使它们流向大海,疏浚田间的沟渠使水流向大河。和稷一起给众多百姓提供难以获取的食物。食物少的时候,就调配有多余食物的地方去补充食物不足的地方,让民众迁移居住。众多民众这才安定下来,众多诸侯国得到了治理。”皋陶说:“是啊,这是很美好的。”
禹说:“啊,帝啊!您要谨慎地处在您的位置上,安心于此。辅佐您修养德行,天下就会广泛响应。怀着清明的心意来恭敬等待上帝的命令,上天将会再次降下美好的使命。”帝说:“唉,臣子啊,臣子啊!臣子们是我的得力助手和耳目。我想要治理左右的民众,你来辅佐我。我想要观察古人对于日月星辰的象征,制作有文采和刺绣的服饰颜色,你来弄明白。我想要听闻六律、五声、八音,从开始的流畅,到表现出的五言,你来倾听。我如果有了偏差,你来纠正辅佐我。你不要当面阿谀奉承。退下后又诽谤我。敬重四位辅佐的大臣。众多进谗言和受宠的奸佞臣子,如果君主的德行真诚施行,都会变得清正了。”禹说:“是这样。帝如果不能适时地,公平地对待善与恶,那就不会有功绩。”
帝说:“不要像丹朱那样傲慢,只喜好放纵游玩,在无水的地方行船,在家中聚众淫乱,因此断绝了他的世系。我不能顺从这种行为。”禹说:“我娶了涂山氏,过了癸甲之日,生下启我却没有照顾他,正因如此才能成就治理水土的功业。辅佐完成了五服的规划,达到了五千里的范围,设立了十二个州的长官,向外延伸接近四海,都建立了五长的制度,各自遵循正道建立了功绩。然而苗人顽固不服从治理,不能立刻取得功绩,帝您可要考虑这件事啊。”帝说:“宣扬我的德行,那是你的功绩按次序排列出来的。”
皋陶在那时深深地敬仰大禹的德行,于是下达命令,要求民众全都以大禹为榜样来效仿。倘若有人不遵从这样的指令,刑罚就会随之降临。舜的德行可谓是光辉灿烂、照耀四方。就在此时,夔开始演奏音乐,祖先的英灵降临,各位诸侯相互礼让,鸟兽在空中欢快地飞舞。那优美的箫韶之乐演奏了九遍,凤凰也翩翩飞来,仪态万千,百兽纷纷起舞,呈现出一片和谐的景象,朝中的百官也都诚信和睦。
帝王借此情景创作歌曲说道:“遵循上天赋予的使命,要时刻把握时机,谨慎对待。”接着又歌唱道:“大臣们欢喜啊,君主奋发啊,各种工匠都兴盛啊!”皋陶恭敬地行拜手稽首之礼,大声说道:“要牢记啊,率领众人兴办大事,谨慎对待法规,一定要心怀敬畏!”然后他又重新创作歌曲唱道:“君主英明啊,大臣贤良啊,各种事务都安康啊!”接着再次唱道:“君主琐碎烦杂啊,大臣懒惰啊,所有的事情都会衰败啊!”帝王拜谢道:“确实如此,往后要恭敬谨慎啊!”从那以后,天下之人都尊崇大禹在历法、音律方面的英明决策,将他视为山川神灵的主宰。
在古代社会,君主的德行和决策对于国家的繁荣昌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禹以其卓越的品德和智慧,赢得了皋陶的敬重和民众的效仿。舜的仁德更是为天下树立了楷模,使得社会秩序井然,和谐稳定。夔所演奏的音乐,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象征着国家的繁荣与祥和,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文明程度和文化底蕴。而皋陶的劝诫之歌,从正反两个方面强调了君主与大臣之间的关系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这在历史的长河中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这种君臣之间的互动和对国家治理的思考,为后世的统治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同时,天下民众对大禹的尊崇,也体现了人们对于正义、智慧和美好品德的向往与追求,这种价值观在不同的时代都具有永恒的魅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帝舜郑重地向上天举荐了禹,将其视为自己的继承人。历经了十七年之后,帝舜驾崩。在整整三年的丧期结束之后,禹在阳城谦逊地避让舜之子商均。然而,天下的诸侯们全都舍弃了商均,转而朝拜禹。于是,禹就此登上了天子之位,面朝南而接受天下的朝拜,将国号定为夏后,姓氏为姒氏。
帝禹即位之后,立刻推举皋陶并向众人举荐他,而且还将政事交付于他,怎奈皋陶不久便离世了。之后,帝禹分封皋陶的后人于英、六等地,也有的在许地。接着,帝禹又推举了益,让他掌管政事。
十年之后,帝禹前往东方巡视狩猎,到达会稽时不幸驾崩。他把天下交付给了益。三年的丧期结束,益谦让于帝禹之子启,自己退避到箕山的南面居住。禹的儿子启十分贤能,天下人都对他寄予厚望。等到禹驾崩之时,虽然将天下授予了益,但是益辅佐禹的时间太短,天下尚未达到融洽和谐的局面。所以,诸侯们都纷纷离开益而朝拜启,说道:“他是我们君主帝禹的儿子啊!”就这样,启最终登上了天子之位,这便是夏后帝启。
夏后帝启,乃是禹的儿子,他的母亲是涂山氏之女。
在那个古老的时代,禅让制度是一种崇高的权力交接方式,帝舜选择禹作为继承人,体现了他的睿智和对天下的责任担当。而禹在即位后的一系列举措,如推举皋陶和益,展现了他对人才的重视和对政事的妥善安排。然而,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使得权力的传承出现了新的情况。启的贤能得到了天下人的认可,这反映出当时社会对于领导者能力和品德的看重。从禅让到世袭的转变,不仅仅是权力交接方式的改变,更是社会结构和政治格局演变的一个重要标志。涂山氏作为一个古老的氏族,其女子能成为禹的配偶,也显示了当时不同氏族之间的联姻对于巩固政治联盟和社会稳定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这一系列的事件和人物,共同构成了夏朝初期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