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远古时期,帝尧渐趋年老,深感责任重大,于是决定命舜摄行天子之政,以此来观察上天的旨意和百姓的反应。舜受命之后,兢兢业业,首先致力于观测璿玑玉衡,通过这一神秘而古老的天文仪器,来整齐日月五星的运行规律,以确保天时与人事的和谐有序。
随后,舜虔诚地举行各类祭祀活动。他向上帝祈求福佑,庄重地禋祭六宗,满怀敬畏地遥望山川,恭敬地分辨群神。他还恭敬地揖拜五瑞,精心挑选吉祥的月日,接见四岳和诸位州牧,并慎重地颁赐瑞玉。
每年的二月,舜开始东巡狩,抵达岱宗。在那里,他举行祡祭,依照尊卑次序祭祀山川。接着,他会见东方的君长,协调四季的月份和日期,统一音律、度量衡,修订五礼,规定诸侯朝见天子时所执的五玉、三帛、二生、一死等不同等级的礼物,如同五器之制,完成这些之后才返回。
到了五月,舜又踏上南巡狩的征程;八月,则进行西巡狩;十一月,展开北巡狩。每一次巡狩,都如同初次那般严谨认真、有条不紊。巡狩归来,舜都会来到祖祢庙,用特牛之礼祭祀祖先。每隔五年进行一次巡狩,诸侯们则在四方朝见。
舜广开言路,全面地告知众人自己的想法和期望。他明确地以功绩来考验诸侯和官员,根据他们的功绩赏赐车服。舜还开创性地设立了十二个州,治理河流,疏通水道,以保障百姓免受水患之苦。
在刑罚方面,舜以象刑作为典型的惩戒方式,对于较轻的罪过,采用流放的方式予以宽恕;对于较重的罪行,则使用鞭刑作为官刑,扑刑作为教刑,而对于可以赎罪的罪行,则允许用金来赎回刑罚。对于因过失造成的灾害和过错,予以赦免;但对于怙恶不悛、始终作恶的人,则坚决处以刑罚。
“钦哉,钦哉,惟刑之静哉!”这声声呼喊,饱含着舜对刑罚公正与平和的殷切期望和不懈追求。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舜的这些举措为后世的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对自然和神灵充满敬畏,舜的祭祀和巡狩活动不仅是一种政治手段,更是凝聚人心、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方式。从文化角度而言,统一度量衡、修订礼仪等行为,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华夏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社会角度分析,合理的刑罚制度保障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使得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国家得以繁荣昌盛。
在远古时期,讙兜向尧进言推荐共工,尧经过深思熟虑后认为不可行,但还是让共工尝试担任工师一职。然而,共工最终果然放纵邪僻,行为不端。与此同时,四岳向尧举荐鲧来治理汹涌的洪水,尧觉得鲧并非合适人选,可四岳执意强烈请求让鲧一试。结果鲧在治水过程中未能取得成效,导致百姓的生活依旧深受水患困扰,诸多不便。
那时候,三苗在江淮以及荆州一带,屡次兴风作浪,制造混乱。面对如此局势,舜归来后向尧进言,建议将共工流放到幽陵之地,使其影响北狄;把驩兜放逐到崇山,借此改变南蛮;将三苗迁徙至三危,以转变西戎;把鲧诛杀在羽山,从而改变东夷。
尧在位七十年时,才寻得舜这位贤能之士。又过了二十年,尧渐感年老力衰,于是下令让舜代行天子的政务,并将舜举荐给上天。尧退位之后,整整历经了二十八年方才离世。
在尧逝世之时,百姓们陷入了深深的悲哀之中,其悲痛之状犹如失去了亲生父母一般。整整三年的时间里,四方各地都没有人奏乐娱乐,大家都沉浸在对尧的深切思念之中。
尧深知自己的儿子丹朱不成器,没有足够的才能和品德来执掌天下。在这种情况下,他面临着艰难的抉择。将天下授予舜,那么天下人将会受益,而丹朱会处于不利的境地;若将天下授予丹朱,那么天下人将会遭受苦难,而丹朱却能获得利益。然而,尧坚定地说道:“我终究不能因为让一人获利而让天下人受苦。”最终,他毅然决然地将天下授予了舜。
尧驾崩之后,三年的丧期结束,舜出于谦让,将天子之位让给丹朱,自己避居于南河之南。然而,诸侯前来朝见的不去丹朱那里而来到舜这里,有案件诉讼的不去找丹朱而去找舜,歌颂赞美的人不歌颂丹朱而歌颂舜。舜感慨道:“这是上天的旨意啊!”于是,舜回到中原地区登上天子之位,这便是帝舜。
虞舜,他的名字叫做重华。重华的父亲是瞽叟,瞽叟的父亲乃是桥牛,桥牛的父亲为句望,句望的父亲是敬康,敬康的父亲为穷蝉,穷蝉的父亲则是帝颛顼,颛顼的父亲是昌意。如此算来,一直到舜,已经历经了整整七世。
从穷蝉一直到帝舜这一段漫长的时期,他们家族的地位逐渐衰落,都卑微地成为了普通的庶民。在那个时代,社会等级分明,贵族与平民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然而,尽管舜的先辈们逐渐失去了高贵的地位,沦为庶民,但他们或许依然在艰难的生活中坚守着家族的某些传统和信念。
舜的父亲瞽叟双目失明,而在舜的母亲去世之后,瞽叟又重新娶妻,生下了象。象生性傲慢,不可一世。
瞽叟偏爱后来的妻子和儿子,常常心怀杀意,想要除掉舜。面对这样的危险处境,舜只能选择躲避和逃离。哪怕只是犯下了微不足道的小过错,舜都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然而,舜始终怀着一颗孝顺和宽容的心,顺从地侍奉父亲以及后母,对待弟弟也关爱有加。每一天,舜都以更加笃实和谨慎的态度来对待他们,从来没有丝毫的懈怠和松懈。
舜,乃是冀州出身之人。舜曾在历山辛勤耕耘田地,在雷泽捕鱼为生,于河滨从事制陶工作,在寿丘制作各种日用器具,还在负夏顺应时节进行贸易活动。
舜的父亲瞽叟顽固不化,母亲凶狠泼辣,弟弟象傲慢无礼,他们全都心怀恶念,想要杀害舜。然而,舜始终顺应时势,没有偏离为人子应有的孝道。对待兄弟,他展现出孝顺与慈爱。每当他们想要杀害舜时,总是找不到合适的机会;即便刻意寻求,舜也常常出现在他们身旁,表现出毫无防备的样子。
舜在二十岁的时候,就因其孝顺的品行而闻名四方。到了三十岁,帝尧询问有谁可以任用,四岳全都举荐了虞舜,声称他可以担当大任。于是,尧便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舜,以此来观察他的内在品德,又派九个儿子与舜相处,从而考察他的外在表现。舜居住在妫汭,其内在的品行愈发严谨。尧的两个女儿不敢凭借自身的尊贵而对舜的亲戚傲慢无礼,很有妇道。尧的九个儿子也都更加忠厚老实。
舜在历山耕种时,历山的人们都相互谦让田界;在雷泽捕鱼时,雷泽的人们都相互谦让居住的地方;在河滨制陶时,河滨出产的陶器全都质量优良,没有粗劣的。仅仅一年的时间,他所居住的地方就聚集了众多人口;再过两年,这里发展成为了一个小城邑;到了第三年,竟然变成了一座大都市。尧于是赏赐给舜细葛布做的衣服,还有琴,并为他修筑了仓库,赐予牛羊。
然而,瞽叟仍然想要杀害舜,让舜登上粮仓的顶部涂抹,瞽叟却从下面放火焚烧粮仓。舜便用两个斗笠护住自己,从粮仓上跳了下来,得以不死。后来,瞽叟又让舜挖井,舜在挖井的时候,特意在井壁上挖了一个隐蔽的通道通向外面。舜进入深井后,瞽叟和象一起往井里填土,想要将舜活埋,舜却从隐蔽的通道逃了出去。瞽叟和象大喜过望,以为舜已经死了。象说道:“这个计谋原本是我出的。”象与他的父母瓜分舜的财产,于是说:“舜的妻子尧的两个女儿,还有琴,归我所有。牛羊和仓库归父母。”象于是住进了舜的宫室,弹奏起舜的琴。舜前往探望,象惊愕且不快,说道:“我正在为舜的去世而感到忧伤!”舜说:“是啊,你能这样也算是不错了!”舜再次侍奉瞽叟,关爱弟弟,愈发谨慎小心。
舜在二十岁的时候,就凭借着孝顺的名声远近皆知。到了三十岁,尧推举了他。五十岁时,舜代行天子的事务,五十八岁时尧逝世,六十岁时舜接替尧登上了帝位。
舜登上帝位整整三十九年,期间曾南巡狩猎,最终在苍梧之野去世。他被安葬在江南的九疑山,此地被称为零陵。舜在登上帝位之后,打着天子的旗帜,前往朝见父亲瞽叟,态度恭敬谨慎,就如同儿子侍奉父亲应有的样子。他还将弟弟象封为诸侯。舜的儿子商均也不成器,于是舜预先向上天推荐了禹。过了十七年,舜逝世。
三年的丧期结束后,禹也像舜让位给尧的儿子那样,想要让位给舜的儿子。然而诸侯们都归顺于禹,最终禹登上了天子之位。尧的儿子丹朱,舜的儿子商均,都拥有自己的疆土,用以供奉祖先的祭祀。他们穿着相应的服饰,遵循着相应的礼乐制度。他们以客人的身份拜见天子,天子不以臣子对待他们,以此表明不敢独断专行。
从黄帝一直到舜、禹,他们都属于同姓,但各自的国号却有所不同,以此来彰显他们的光明德行。
所以,黄帝的国号为有熊,帝颛顼的国号是高阳,帝喾的国号为高辛,帝尧的国号为陶唐,帝舜的国号为有虞。帝禹成为夏后并且有了别的氏,姓姒氏。契建立了商朝,姓子氏。弃创立了周朝,姓姬氏。
从历史演进的角度来看,这种国号的变化和姓氏的区分,反映了社会结构和政治格局的逐渐演变。在远古时期,部落和族群的发展壮大,需要通过独特的国号和姓氏来标识自身的特征和地位。
黄帝以有熊为国号,或许与当时他们部落所依赖的熊类资源或者与熊相关的图腾崇拜有关,象征着力量和生存的依托。帝颛顼的高阳国号,可能暗示着他们所居住的地域有着高远开阔的特点,或者是对光明、温暖等美好意象的追求。帝喾的高辛国号,也许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辛勤劳作、艰苦奋斗精神的崇尚。
帝尧的陶唐国号,或许与制陶业的繁荣或者某个与陶有关的重要历史事件相关联,展现了当时社会在手工业方面的发展成就。帝舜的有虞国号,可能与虞这个地方的特殊意义或者与虞相关的某种祥瑞象征有关。
帝禹的姒姓和夏后国号,标志着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夏朝的建立为国家形态的初步形成奠定了基础。契的子姓和商朝的建立,推动了商业和贸易的发展,也在文化和制度方面有了新的探索。弃的姬姓和周朝的出现,进一步完善了政治制度和礼仪文化,为中华文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思考,这些国号和姓氏的传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内涵。它们不仅是家族和族群的标识,也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融合和发展的见证。
漂泊男儿周如谦
历史人物(帝舜:姬重华)五兄弟·排行第四,帝尧是最小的·排行第五,姬重华死时53岁,叫(舜崩),(舜崩)过后·不到四月(不满四个月)帝尧重病·不冶而亡,帝尧死时51岁,∥涂山会盟过后第二年·60岁的大禹是如何得到禅让,得天下?如何传给(帝尧)的未成年的儿子“姬启”?帝尧去世九年后·69岁的大禹《豳地》来人,叫“豳地”的记史者往往不清楚豳地的领导者是何人物,豳地为何又称(豳师)?史料记载(挚传喾),部落族长(帝喾)在豳地征战一生,帝喾的两个亲弟弟(舜·尧)是如何禅让给大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