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提示】
總覺得第四十章和第四十二章應該在一起,一起討論“這世界”的起源。沒錯,出土殘本給我們做了示範,只需要將傳本的第四十章“道之動者反,道之用者弱”和第四十一章“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位置對調,就可以了。也就是“上士聞道章”變成了四十章,“反者道之動章”變成了第四十一章,我們現在正在學習的第四十二章,動也也不要動了。
一切OK。
【视频版】
【文字版】
一天一分鐘,一句道德經。今天我繼續給大家分享老子道德經第四十二章,第一句“道生一”。
這是最難解的句子之一,這不是最難解的句子。道且不必說,單說這個“一”。最嗑哧(可恥的吉林方言)的是,道即一,道生道,自己生自己。雌雄同體?自性繁殖?還是採用植株分蘖?細胞分裂?
道是不陰不陽的亦陰亦陽的這沒錯,但你說因此是道自生那就錯了,老子早就說了“道不自生”哦。
道生一,道從混沌無限終極純粹的虛無中締造了最元初秩序,也就是元維軸。
【不充说】
我獨斷了。所謂“獨斷”,就是沒有論述地下結論。
首先,我獨斷老子在這裏極為詳細地描摹了這世界這個宇宙起源的基本過程。
先天地而存在的道,首先生出來一個“一”。這個“一”被我命名為“元維軸”,我用它代表宇宙最初的“元初秩序”。
假設這世界這個宇宙是由兩個集合構成的。“一無”和“所有”。
一無,就是無,就是混沌,就是“無極”。
所有,就是有,就是所有的有,就是萬有。
無中有個疑似“一”的存在,這也是無中唯一的存在。有中肯定也有一個“一”,是有中,最初的最模糊的似有非有的存在。或稱之為萌動&覺醒。
所以,所謂“一”的第一特徵是無陰無陽,不陰不陽,同時又似陰似陽,好像又是亦陰亦陽。
第二,此時的“一”,是“無”-極中唯一的存在,又是“有”-所有中第一個所謂存在。無中唯一的存在,有中第一個存在。
假設,“一無”是個大圓圈,“所有”也是個大圓圈。兩圓的切點就是“一”。
一是兩圓的切點。一是有與無的交叉共點。
一是一個點。點,在數學上,屬於三無戰士——無空間,無時間,無質量無能量無信息量。但,切點,總的來說還是有一個點的。這僅有的一點點,就是最初的有,或者說有的最初秩序。
如,兩圓相切,會有一個切點。數軸上正負之間,有一個〇點。兩條座標軸有一個交點,非正非負,卻是平面的起點。
所以,一,相當於數軸上的〇;平面座標系中的O(x , y)其中x=0;y=0;立體座標系中的O(x , y ,z)其中x=0;y=0;z=0;這就是空間,也就是說這個“一”是三維空間的起點。他也是我們所處的“這世界”的起點。我們幾乎所有的人都可以感受到的這世界是一個“四維時空”。所以,這裏的“一”,也是“這世界”的起點。
所以,“一”第三個特徵,就是一不是數學上的一個點而是一個“元維軸”或者說,元維軸就是一個點。燒腦,一,不是數學上的點,他是數學上的軸(元維軸)。但是這個“一”是“這世界”的一個點,原點,圓點,起點,切點,是不是宇宙大爆炸假說的所謂“奇點”?不好說,我私下深以為然,甚以為是。

一是一個被當做(元維)軸的點;一又是一個被當做點的(元維)軸(還得頑強地說一下,詳情請前往《識破天經》and《新道學大綱》一探究竟)。
【AI作文】
“道生一”是老子《道德经》中的一个重要哲学概念。
从哲学层面理解,“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和根本规律,“一”可以被视为从“道”中产生的最初的统一体或者混沌未分的状态。这个“一”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和创造力,是后续阴阳二气、天地万物产生的开端。
它表达了一种宇宙生成论的观点,强调了“道”的先在性和创生性。“道生一”反映了老子对于世界起源和发展的深刻思考,认为万物皆有其根源和内在的秩序。
(AI不代表本人觀點,僅供友道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