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道德经0432:天[若]无(一)以清,将恐裂;地【若】无……

妍春聊文化 2025-03-10 17:28:37
【前提示】 给错误找了理由,其实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贵高“是怎样衍入上面的?为什么几千年来没有人能窥破这个小小的秘密?就是因为没有“课堂笔记”的概念。老子是在讲道,尹喜等是在听道。老子边讲边在石壁石墙或脚下的泥地上划拉板书,老子是人类第一板书者。但听讲者还没有当堂记笔记的条件,所以只能是课后几个人凑在一起,拼凑记忆的碎片,集成了这部五千多字的老子传本。每个人都誊录一本,或背诵一遍,这样就形成了道德经最初的版本。 【视频版】 【文字版】 一天一分钟,一句道德经。今天我继续给大家分享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九章接下来一句“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候王无以正,将恐蹶。 简单说我认为“无”字后面缺失“一”。 “万物”句,依上述,为了对文更为了内在逻辑严谨。 “侯王”句,看似乱实际上并不乱。因为是板书整理事,所以“贵高”之类被衍在这里。下面的“贵高”之类,都是在解释“貞/正”的。 【不充说】 上一句“其致之”,本身就包含着假设关系的语气。暗含着“反过来说”的意思,所以我用[若]来表示,这一层若有若无可加可不加的意思。 但是【一】是真有但被省略掉的。假设天宇失去了“一”(一,最初的秩序肇始,成为元维轴),来晴朗,那么天将炸裂崩溃。这是老子对“一”的重要性的论述,也是老子对宇宙时空天地周期运动的描述,同时还是对某一宇宙终结方式的科学猜测。 天[若]无【一】以清,将恐裂; 地[若]无【一】以宁,将恐废; 神[若]无【一】以灵,将恐歇; 谷[若]无【一】以盈,将恐竭; 万物[若]无【一】以生,将恐灭; 候王[若]无【一】以正,将恐蹶。 天宇假如没有“一”来晴朗它,它恐怕就要炸裂崩溃。 地球(诸多行星之一为代表)假如没有“一”来安宁它,它恐怕就要化为齑粉废弃。神明假如没有“一”来灵气/力/性它,它恐怕就要歇菜了。生殖神器假如没有“一”来滋润它,它恐怕也会停止生产。万物假如没有“一”来维护它的生命,它恐怕就要死亡灭绝。人类社会的领导者侯王们假如没有“一”来维护正常/正当的秩序,它恐怕就要噶了(疯狂无序)。 再来说说“正”。正宗,正当,正常。什么是“正当”的社会秩序? “候王[若]无【一】以正,将恐蹶”这一句有很多错样传出,出土残本也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讹误花样虽多但并不复杂,如果去掉贵高之说,就变成了“正”抑或“貞”。貞同眞,真正同也。 是关键在于,没有人能指出“正”的确切含义是“贵高”,因而没有人说清下面这一丘与上面的“一”说有什么关系。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榖。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至誉无誉。是故不欲碌碌lù如玉,珞珞如石。 所谓“贵高说”的意思是——这世界本来就有高有低,有贵有贱。但是贵贱高下是流动的,平衡的,平等的。贵没什么了不起,贵以贱为本。高也并不就高高在上,高以下为基。这是客观存在,不容肆意篡改,不会因为侯王们自称下贱,故意在名称上作践自己就能换来某种平衡,本来应该有的秩序。具体下面还会讲到,不再进一步详述。 【AI作文】 推究它的原理。天不清明恐怕要崩裂;地不安宁恐怕要塌陷;神没有灵性恐怕要停歇;山谷没有充盈恐怕要枯竭;万物不能生长恐怕要灭绝;侯王不能保持高贵的地位恐怕要垮台。 (不代表本人观点,豆包真的笨笨的) #春日生活打卡季#​ #晒图笔记大赛#​ #我在头条重逢老友#​ #一位农民代表的发言被掌声打断3次#​
0 阅读:0
妍春聊文化

妍春聊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