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型前列腺炎,起病有急有缓,病势缠绵。由于多数湿热型前列腺炎病机复杂,临床上常有因失治、误治而使病情加重者。
对于湿热型前列腺炎,其病因既有外部湿热侵扰;又有脾虚生湿,湿阻气机,郁而化热,致使湿热互结。它的病机如下,脾主运化,如果脾气亏虚,运化失常,不能充分运化水湿,水湿就会羁留于体内,流注下焦。湿为有形之邪,属阴、属寒;湿阻气机,气有余则化热;热为无形之邪,属阳、属热。脾虚为本,湿热为标,本虚标实,如此虚、实、阴、阳、寒、热,各种不同的病因交织夹杂,又会在其他病位引发各种病症,因而成了较为难治之症,如果稍有不慎,辨证失误,就会失治、误治。因此,古代著名医家叶天士曾说:“湿热难缠,病难速已。”我根据多年临床治疗前列腺炎的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治疗湿热型前列腺炎的注意事项:
1. 湿热型前列腺炎,其病因上的虚、实、寒、热、湿,这几者之间,相互夹杂,互为因果。但是,这些病因有的轻,有的重,其轻重程度并不完全一样。因此,首先应注意湿和热的偏盛,以及不同年龄、体质等个体性因素的差异化。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辨证求因,审因论治,对症用药治疗。这是治疗湿热型前列腺炎的指导思想。
2. 治疗湿热型前列腺炎,以清热祛湿为基本原则,根据病程的长短不同、湿与热的偏盛,辨别清楚,究竟是热盛于湿,还是湿盛于热。湿为阴邪,热为阳邪,湿和热的实质并不相同,因此用药必须对症,用药必须适量。虽然清热需用苦寒之品,但是如果过用苦寒之品,就会伤及脾气,热祛寒生,由湿热转为寒湿,加重病情。临床上因过用清热药物而失治、误治者较为多见。祛湿当以温阳利湿,佐以芳香之品,淡渗利湿。但是,不能过用温药以致热盛而使病情加重。
3. 治疗湿热型病症,治疗偏热、偏湿,用药严谨的医家当属医圣张仲景。对于“热重于湿”者,用茵陈蒿汤。方中茵陈、栀子、大黄均为苦寒之品,苦能燥湿,寒能清热;对于“湿重于热”者,改用茵陈五苓散,虽然仍用茵陈以清热,但是,去掉栀子、大黄,使用苦温之白术和辛温之桂枝,同时配以淡渗之猪苓、泽泻以祛湿,防其清热过度,伤脾助湿。
此外,张仲景治疗“热盛于湿”型病症,除了使用苦寒清热药物,同时,还兼顾其他各种并发症,对症用药。热盛,大小便不畅者,用茵陈蒿汤以通利大小便;心烦者用栀子大黄汤,同时加用枳实、豆豉以理气除烦;若热盛大小便不通者,用大黄硝石汤,即加芒硝配大黄攻下以治热结于里;若初期有恶寒发热,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由此可见仲景随证用药之妙。临床上除了注意大小便的情况之外,还应注意汗出之多寡,发热之有无,面色之晦明,食欲之强弱等兼症,细察舌苔、舌质、脉象。
在治疗一般的湿热型前列腺炎时,还应当特别注意湿热证的病位,以及苦寒清热药的性味归经。比如治疗湿热证在上焦肺者多用黄芩,在中焦胃者多用黄连、黄芩,在下焦肾与膀胱者多用黄柏,在肝胆者多用栀子、茵陈、龙胆草等。
4. 治疗“热盛于湿”型“前列腺炎”,选用祛湿药物时,使用既能理气又不过燥之品,如郁金、枳壳、乌药等,气行则“湿行”,不仅能加强祛湿的功效,同时湿祛则热无所依存。此外,清热祛湿还应运用健脾和胃之品,脾健胃和则从根本上清热除湿而防其复发,同时,又能防止湿伤阳气而转为脾胃下陷之证。在治疗湿热证的后期,虽然热势渐清,但是湿邪难以速祛,加之脾气并未完全恢复,因此,通常表现为余邪缠绵不尽,脾虚不运等证,旧病易于复发,这时仍然需要继续服用健脾益气之品予以调治,巩固疗xiao。食用清淡且易于消化的食物,禁止饮食过多或者食用生冷、膏粱厚味而加重脾胃负担或者损伤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