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答案,是预售制改革。
一般人,在个人花销方面,签订的合同中,购房合同应该是涉及人数最多,数额最大的合同。
居民为了完成合同中约定属于自己责任的部分,花费了巨大的储蓄,又提前预支未来多年的负债,就是为了能按合同约定收到房子。
但因为特色预售制度,让本该按时按质交房的最基本义务,变成了成绩拿来宣传。
这样很不妥。
而现在又出来强调履行义务,真想说一句:“早干嘛去了?”
现在烂尾问题频频出现,也都是因为曾经埋下的雷延迟爆炸而已。
其实早在十几年前,烂尾问题就非常多,只是普通人接受到的信息比较滞后,大家都相信房子早晚会交到自己手里,等一等便会有好转。
而房子出现问题时,因为房地产处于上涨周期,业主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即使开发商提出需要再次补贴建设费用的无理要求,多数人也都选择咬牙接受。
西安某著名楼盘,开发商在明确项目资金不足无法按时交房后,要求每户再补交2000元/平方米的续建费用,以达到减配交房的结果。
更有甚者,在交房前会绑定车位,要求业主购买两个甚至三个高价车位。
业主们知道,烂尾楼不会有人来填坑,而这个坑的制造者又没有惩罚措施,因为国内不存在个人破产。
相应的居民也没有保障措施,当合同签订后,即刻就伴随着风险。
在这神奇的制度下,其实各个环节稍微有点人情味,有点社会责任感,房子就能按时按质交付,但因为所有关键节点上的防御措施和惩罚机制都失效了,而更要命的是过程不透明,这样就导致无法及时察觉问题,只要出了事,就会积少成多,后果没人来承担。
事发后各方只知道踢皮球,银行说手续不全就不会允许动监管账号的资金,房企则说手续都齐全,可监管账号里本该用于盖楼的钱却没了。
居民买房时钱都给足了,可房子就是盖不起来,即使现在建设费用可能只占整个项目的20%不到。
钱去哪了?可能提前成了房产商各股东的分红,可能成了下一个项目的买地资金,还可能......
现在房地产供应过剩,需求也不足,没有曾经高增长预期,已经没有继续维持这种不公平的预售方式的环境了。
要求立刻废除制度也是有些强人所难,但因为近几年居民的觉醒和无法再增加的杠杆,参加这场高周转游戏的人已经寥寥无几,就算改变再难,也必须要改。
强力的监管和足够的透明度是必须要重视的。
“渣男”的承诺不值钱,何况信用已经崩塌。
所以少点承诺,多点行动吧。
大家认为如何保证老百姓能够按时按质的拿到房子呢?
欢迎在评论区和我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