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戏称为“大舌头”,背后的罪魁祸首就是舌根音——gkh,要知道,舌根音在辅音体系中,占比非常大,接下来重点讲一下gkh发音纠正技巧。
1. 舌根音的“错位”表现比如:把“哥哥ge ge”变成了“得得de de”,这就是典型的舌根音/g/被置换成了舌尖中音/d/。再比如:“我想喝‘特头te tou’特乐!”其实她想说的是“可口可乐”。
舌根音的错误,不仅仅局限于/g/发成/d/,/k/发成/t/,还包括/h/的脱落或者与其他音的混淆。比如,“喝水he shui”变成了“额…水e…shui”,/h/音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消失”了。
舌根音错误的“花样”表现
舌根音构音异常,主要表现在置换和脱落上。
/g/音最容易出错,它经常被置换成/d/,有时也会变成/t/,甚至在与/ong/、/u/为韵头的韵母结合时,会“变身”为/b/或/p/,或者直接脱落。比如,“公gong鸡”可能就成了“东dong鸡”或者“蹦beng鸡”。
/k/音的错误则更加多样,它可以被置换成/t/、/d/,甚至在与特定韵母结合时,会变成/p/、/h/、/f/,或者干脆就不发音了。比如,“开kai心”可能变成“胎tai心”或者“嗨hai心”。
/h/音的错误相对简单,最常见的就是脱落,尤其是在与/ong/、/u/为韵头的韵母结合时,它可能会“隐身”,或者被置换成其他音。比如,“红hong色”可能就成了“翁ong色”或者“东dong色”。
3. 舌根音不准的“幕后黑手”为什么舌根音这么容易出错呢?其实,这背后有它的“小秘密”。发舌根音时,需要整个舌体向后推动,舌根部用力,这对于口腔构音器官的控制能力要求较高。
而一些孩子在发育过程中,可能因为舌体功能欠佳,或者对构音器官的控制能力不足,导致发音时出现偏差。尤其是当舌根音与/ong/、/u/等韵母结合时,需要口腔构音器官唇舌一前一后相互配合运动发声,这更是增加了发音的难度。
4. 舌根音的“驯服”技巧口肌训练:加强舌根部的肌肉力量是关键。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口部运动来锻炼,比如舌头后缩练习、舌头上下左右运动等。这些练习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控制舌体,为准确发音打下基础。
音位纠正:按照/h/→/k/→/g/的顺序进行矫治。首先,让孩子了解发音部位,语音师可以做示范发音,并让孩子用手指感触发音时下颌舌根部的震动。对于/h/音,可以让孩子模仿“打哈欠”或“漱口”时的声音;对于/k/音,可以用棉签使硬腭与舌面分离,再轻轻向后推舌根部,送气发音;对于/g/音,则是在掌握/k/、/h/的基础上,注意其无气息的特点,可以用点燃的蜡烛是否被吹灭来辨别。
声韵连续法:针对舌根音与特定韵母结合时容易脱落的问题,可以在舌根音音素得到纠正后,再发与韵母结合的字。比如,发/k/时延长发音时间,结束后双唇立即拢圆做好/u/的发音口型,间隔时间由长到短,直到能够顺利发出“ku”等音。
结语
舌根音的错误类型比较多,我们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尤其是与复韵母、鼻韵母组合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纠音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