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留之际,老皇帝反复询问“燕王来否”,亲孙子和众大臣却都不搭理他

律令9章 2024-07-23 20:05:47

千年来,“家天下”一直控制着古代封建社会,直到今天,“皇帝”仍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词眼,诸如“后宫三千”、“天下共主”等。

话又说回来,看似皇帝好处多多,但却仅存在于想象中。

就比如“一只破碗打天下”的明太祖,朱元璋的弥留时刻,身边虽有众多王公重臣,却没有一人搭理他,就这么静静等待老人落寞死去。

真说起来,自秦嬴政给自己冠名“始皇帝”后,历代皇王都曾梦想自己的江山能够传承千万代,现实却常有短命王朝。

话虽这么讲,历代王皇仍想尽各种办法维持“家族传承”,上古流行分封制,传到明朝已经非常过时,但朱元璋仍旧选择了这种落后的制度。

朱元璋将自己的宗室子侄们分置各处为藩王,以求有朝一日能够拱卫朱姓王朝,这怎么可能嘛?

现代人当然知道“分封制”遗祸无穷,但朱元璋从破乞丐,一路披荆斩棘晋级到人皇君主也不是吃素的。

明太祖可谓历史上的励志典范,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屠尽开国功臣,终于换得十几个皇子藩王镇守四方,至此,天下军政大权皆被朱姓人牢牢控制在手中。

乍一看,朱元璋是一位厉害皇帝,但仅代表个人能力,终要有人来继承他的庞大家业,继承者也能如朱元璋一样厉害吗?这是个千古难题。

历史中“父强子弱”的例子太多了,多到不用详细举例子,始皇帝如何?秦二世而灭。

朱元璋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按照传统继承模式,他选择了嫡长子为朱姓天下的继承人,甚至在位时为儿子建立了强大的太子羽翼。

按历史记载,“朱标”倒也有些能力,如果能顺利继位,明朝或许就是另一个样子了。

就在朱元璋苦心为儿子铺垫时,“朱标”却先于老爹离世,搞得明太祖付出的所有心血全部付诸东流。

常理讲,嫡长子去世,按顺序应该由二儿子做继承人;但据明史记载,二子“秦王”不成器,朱元璋实在不喜欢这个儿子,因此不得不重新选定继承人。

当然,三子“晋王”也不错,但这违反了传统的继位顺序,二子秦王也不答应,搞不好明朝也要来一次“玄武门之变”,这是朱元璋不希望看到的。

考虑再三,朱元璋决定另辟蹊径,即遵守传统,又打破常规,他没在自己的儿子里选择继承人,而是在原太子朱标的儿子(朱元璋的孙子)里物色人选,哪有那么简单?

原太子朱标膝下有三子,长子“朱雄英”和次子“朱允熥”是常妃所生,常妃的父亲是开国权臣常遇春。

换言之,朱元璋把皇位传给“朱雄英”或“朱允熥”,明朝就变相成了常氏一族的天下。

还有三子“朱允炆”,这孩子的母亲是朱标后立的“太子妃”,出身也平庸,其父是礼部侍郎。

相比之下,“朱允炆”没有强大的外戚背景,因此朱元璋选他做了朱姓天下的继承人。

闹心事不止这一件,朱元璋选孙子当皇帝,那些镇守四方的藩王儿子们不乐意了,倒也不全怪儿子们,而是“老皇帝”和“朱允炆”做的事太过分。

老爹“跳过儿子选孙子”已经很过分了,朱允炆刚继位又要削藩,这着实深切触动了明朝“正统一代”的利益,朱元璋扶持孙子的计划落空,朱棣就此掀起滔天巨浪?

严格来说,“朱棣”虽强,但在朱元璋及其众多名将面前,他还稚嫩得很,就算手里有些兵将也远达不到改朝换代的地步。

眼见朱允炆削藩,周、齐、代、岷、湘等诸多藩王兄弟先后覆灭,朱棣知道自己再忍下去只有死路一条。

前面说了,初时的朱棣并不强大,但为了生存,他起兵先进了宁王朱权的封地;宁王在当时的明朝可谓实力强悍,被尊为“九大塞王”之冠。

宁王虽对“削藩”不满,但也不愿与朱棣为伍,念在都是兄弟的情面上才允许朱棣的兵马进驻自己的封地,这就成了惹祸的根苗?

宁王万万没想到,朱棣实力不强,却敢劫持自己,并假借自己的名义“号令天下”。

结果明显,其他藩王也对削藩不满,外加“宁王号召”,纷纷聚到朱棣身边一起反抗新皇帝。

如果按历代史书,人们对朱棣的风评并不好,依封建礼制来看,朱棣属于“谋朝篡位”;但在今人看来,“朱棣篡位”另有一番解释,《明太宗实录》中还有一则小故事。

史载,朱元璋弥留之际仍在为孙子(朱允炆)着想,临终前还下令:藩王儿子们不得回京吊丧!

朱元璋的意图很明显,为了让孙子顺利当上皇帝,不惜放弃临终再见儿子们一面,也不许儿子们再见父亲,其性何其冷血。

也不知抽什么风,弥留之际的朱元璋虽放弃了见诸多子侄,却偏偏下秘旨召朱棣回京,这可吓坏了即将登上皇位的“朱允炆”。

史料记载,朱棣接到秘旨后,出于孝道,遂快马加鞭的赶往南京;本意单纯想见父亲临终一面,哪料中途却收到另一封圣旨,要求朱棣不要去南京了,这咋回事?

请注意,这里的关键词是“圣旨”。

理论上讲,那时的朱元璋虽命在一线,但还是皇帝身份,只有他说的话才能被称“圣旨”。

弥留之际的朱元璋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还没死,孙子却已开始行使皇帝的权利了,“假传圣旨”。

当时的朱元璋确实下旨传唤朱棣,还当着身边的宝贝孙子(朱允炆)和众多文武大臣的面,反复询问“燕王来否?”

结果,尽管朱元璋还是皇帝,尽管他身边围满了人,就连亲孙子(朱允炆)也不搭理他,大家就这么冷漠的看着老人落寞死去,其性何其毒也。

很明显,“假传圣旨”的是即将登基为帝的是朱允炆,众臣的冷漠态度也是朱允炆授意的,究竟为了什么?

正常逻辑想,朱元璋弥留之际,那么多儿子他都不见,却偏偏要见远在燕塞的朱棣;在这一紧张时刻,朱元璋见朱棣,仅仅是为了父子唠家常吗?

当然不可能,朱允炆害怕即将到手的皇帝位再被临死前的爷爷(朱元璋)弄丢了,因此才会“假传圣旨”,要求已在路上的朱棣不要回京。

当然,这只是后人猜测,那时的朱元璋神志不清,或许“见儿子(朱棣)”就仅是为了唠唠父子之情呢,这谁说的准?

0 阅读:320

律令9章

简介:惊堂木一拍,“上下五千年”张口咱就来,对错您自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