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往事(422):杨国忠和安禄山,谁更危险?

六十秒历史 2024-03-17 02:25:50
第二篇 盛世欢筵:权杖的游戏(214)

杨国忠和安禄山有了矛盾,谁更危险?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安禄山更危险。

杨国忠天天在皇上身边,又有杨贵妃作靠山,安禄山远在范阳,一年和皇上见不了几次。大臣里面,支持他的李林甫已经去世,他拿什么跟杨国忠斗?杨国忠铁了心要整他,是不是很危险?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既然斗不过,一贯身段灵活、善于巴结人的安禄山,为什么不和杨国忠搞好关系?

这里面有一个‘情’的问题,还有一个‘势’的问题。

情的问题其实是个心理问题,再具体说,是个资格问题。

安禄山五十多岁,战区司令当了十年,面对二十年宰相李林甫,可以做到老实听招呼,但换了杨国忠,第一靠女人上位,第二自己当司令的时候,他还不知道在哪个犄角旮旯里做个小小的副县长(新都尉),再让他对李林甫那样点头哈腰,可能吗?

势的问题是个力量问题,具体讲,安禄山认为自己有对抗杨国忠的手段。

皇上都向着杨国忠了,还能有什么手段?

那就只有手里的兵了。

自打李林甫上台,政坛形成一股残酷斗争的风气,很长一段时间里,杨国忠充当了打手的角色,现在当上首相跟他作对,会是什么下场?这种情况下,安禄山敢‘视之蔑如’,他在想什么?

借用一句话:你这个思想很危险啊!

当然,不到万不得已,他不会、也不敢亮出这个想法,毕竟,在大一统的王朝里,地方将领对抗朝廷,成功的概率无限接近于零。

有几个很现实的制约因素:

第一,安禄山名义上管那么多兵,真的造起反来,有几个人会跟他跑?

第二,朝廷手里虽然没有兵,但其他节度使有啊。北边的朔方,西边的河西、陇右,更远还有安西、北庭,人家也是兵强马壮,而且战功显赫,不比他的东方集团差。这些人一起上,他能顶得住?

所以危险归危险,一时半刻,他也不敢轻举妄动。

柏杨《白话资治通鉴》

讲到这里,我们对安禄山的叛变之路作个暂停,回顾一下节度使制度的强大和辉煌。

北大历史教授王小甫在其《唐、吐蕃、大食政治关系史》中,有一段简要的介绍:

“盛唐天宝年间的赫赫武功是与哥舒翰、高仙芝、封常清这三位边将的名字紧密相连的。而他们的功勋又主要是在对吐蕃的战争中建立的。哥舒翰的主要战绩是天宝八载(749)攻拔石堡城,十二载(753)拔洪济、大漠门等城悉收九曲部落,以及十四载(755)迎苏毗王子来降,活动范围在河西、陇右。

“高、封二人则先后主事唐朝西域。高仙芝的主要战绩是:天宝六载(747)破小勃律,擒勃律王,天宝八载又与于阗王尉迟胜一起击破萨毗、播仙。天宝九载应吐火罗叶护之请破朅师,高仙芝因此以‘中国山岭之主’而闻名于西方。同年(九载)破石国及突骑施。十载春正月,入朝献所擒突骑施可汗、吐蕃酋长、石国王、朅师王。

“封常清的主要战绩是天宝十二载(753)击大勃律,‘大破之,受降而还’;十三载(754)破播仙。至此,唐朝对吐蕃的反击取得了全面胜利,唐朝在西域的势力也达到了极盛。”

这里面先要理清一个问题:东方集团和西方集团,究竟哪个更厉害、哪个功劳更大?

首先,如果把西方四个军事集团:河西、陇右,安西、北庭全拿出来,对安禄山的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肯定是有优势的。但问题在于:打仗不是打数字,一个小时调一个营,比一个星期调一个师管用得多。安西、北庭离太远,等你集合部队跨越大漠戈壁,呼哧呼哧跑到中原,人家仗都快打完了,所以一般历史学家都说‘西方二师(河西、陇右)’对安禄山的‘东方三师’。

其次,‘二师’对‘三师’,也不好简单说谁就一定厉害。因为哥舒翰在潼关吃了败仗,有人就断定西边不是东边的对手,这个想法不对,因为胜败不光有军事原因,还有政治原因,杨国忠和哥舒翰的矛盾、李隆基的猜疑,起了更重要的作用。

同样,因为安禄山的叛变,史书对他指挥下‘三师’的战功,必定要作一点淡化甚至抹杀,所以,‘天宝年间的赫赫武功’真的只和‘哥舒翰、高仙芝、封常清这三位边将的名字紧密相连’?安禄山和他治下的范阳、平卢战区,就没有赫赫战功?也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了解了上面的问题,才有可能对节度使制的辉煌成果,作一个相对客观的回顾。

本篇修订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一分钟神思漫游’

0 阅读:1

六十秒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