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不通,万补无功!巧用4穴通经络、调脏腑,身子骨越来越硬朗

橘杏缘 2024-04-25 18:04:49

现如今,很多朋友一提到养生,首先想到的就是“补”。

然而,当我们身体状况欠佳时,首要之务并非盲目进补,而是要先疏通。

所谓养生之道,实则遵循着“一通,二排,三调,四补”的原则。首先要疏通经络,其次需要排毒,最后才是合理进补。

经络作为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是连接脏腑与体表,乃至全身各部的关键纽带,它如同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与我们的健康状态息息相关。

正如《灵枢·经脉》所言:“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当经络畅通无阻时,则脏腑组织得以营养,筋骨得以濡润,关节得以通利。

然而,一旦经络发生堵塞,气血流通受阻,人体的正常运作便会受到影响,一般情况下会出现以下四种症状:

1.疼痛

俗话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当身体某一部位出现疼痛时,有可能与该部位或其相关的经络发生堵塞有关。

因个人体质的寒热虚实不同,疼痛的症状表现也会有差异,可能出现冷痛、灼痛、胀痛、酸痛等多种情况。

2、麻木

经络不通也可能导致身体某些部位出现麻木感。这是因为气血无法充分滋养这些部位,导致神经末梢功能减弱。

特别是在长时间保持某一姿势或动作后,这种麻木感会更加明显。

3、肿胀

当经络不畅时,气血流通受阻,可能导致局部或全身性的肿胀。这种肿胀的程度和范围取决于堵塞的严重程度和范围。

4、功能障碍

脏腑功能的正常运作离不开气血的滋养和推动。一旦经络受阻,气血无法及时供应,脏腑功能就有可能受到损害。

例如,中老年人的中风失语或偏瘫,以及眼花、发枯、耳鸣耳聋等症状,本质上都与气血流动不畅、瘀血阻滞导致脏腑失养有关。

俗话说得好,养生要从根子上下功夫!只有从根源上让经络畅通无阻,我们才能享受健康与长寿。

今天白术就来为大家分享一些疏通经络的好方法,简单易学,效果显著,现在跟着白术一起做起来吧!

巧用4穴通经活络

人体的穴位,如同脏腑经络之气和气血循行的驿站,是气血输注、出入的重要之处。我们通过艾灸、按摩等方式刺激这些穴位,能够起到疏通经络、调节气血的功效。

但人体穴位繁多,周身约有单穴52个,双穴309个,以及经外奇穴50个,共计720个穴位,到底哪些穴位最简便有效呢?

中医有句话叫:“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这四句口诀简洁明了地指出了四个关键穴位:足三里、委中、列缺和合谷。

它们分别涵盖了身体的腹部、腰背部、头颈部以及面部口部等重要部位,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效用。

1、足三里

足三里是足阳阴胃经的重要穴位,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的地方,具有调理脾胃、通经活络、疏风化湿的功效。

2、委中穴

委中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位于膝后区,腘横纹中点,具有舒筋通络、散淤活血的功效。

3、列缺穴

列缺穴是手太阴肺经上的络穴,位于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的位置,具有宣肺理气、祛风醒脑的功效。

4、合谷穴

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起始穴,位于手部,在拇指与食指之间的第二掌骨底缘凹陷处,具有疏风解表、通络止痛的功效。

总的来说,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促进相应经络的气血流通,从而达到疏通经络、防治疾病的目的。

我们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不同的病症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按摩和艾灸。

1个动作行气活血

讲了穴位之后,白术在这里再给大家分享一个能够畅通全身经络,活气血,排毒素的小动作。

动作要领:首先双手自然下垂在两侧,左脚向前跨出一小步,双手的掌心向上抬起,直至与胸口处齐平。

然后左腿膝盖微曲,慢慢将身体重心前移,双手掌心由内翻向外,手掌向正前方推出,直至手臂伸直。

接着手臂向两侧打开,身体后倾,重心放在右脚上,在双手手臂打开到身体两侧时,收回手掌至胸口,重复推开的动作。

注意要点:整个动作就像是在推开一扇门一样,做这个动作的要点就是“拉伸感”。

每天抽空做3分钟,在手臂和腿的拉伸过程中,能够刺激到我们人体的12条经络,打通经络和气血的循环。

习练太乙游龙拳

除了上述方法外,大家也可以多习练像太乙游龙拳一类的养生锻炼方法。

太乙游龙拳外练讲究柔软,灵活,协调,能够通过肢体运动,牵拉人体各部位大小肌群和筋膜,促进活动部位的经络畅通,改善脏腑功能。

经络通了,气血顺畅了,脾胃消化而来的水谷精微,才能够更好的送达到人体的四肢百骸,滋养百脉,使人元气充足,病邪难以侵犯。

养得经络通,疾病了无踪!关于疏通经络的知识就分享到这里啦!如果觉得文章不错,不妨把这篇文章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一起练起来吧!

6 阅读:340

橘杏缘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