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广西百色市的一名高中教师,唐某某,因涉嫌性侵未成年女学生而遭到举报。
这一行为导致受害女生小华长期遭受重度抑郁,最终不幸选择了自杀身亡。
小华的多位家属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透露,他们在整理小华的遗物时发现了其日记和聊天记录中多次提及被唐某某在补课期间性侵,并受到其言语威胁。
事件一经受害者家属公

开,便迅速激起了公众的广泛讨论。
广西百色市教育局于2月11日发布通报表示,已联合当地教育和公安等部门组成工作组开展调查。
涉事教师已被暂停职务。据央视新闻的最新报道显示,经过初步核查,网上有关举报的部分内容属实,但部分细节仍需深入调查以确认。
针对唐某某可能涉及的违法犯罪行为,公安机关已经介入调查。
在当下的网络环境中,对“性施虐癖”与“性受虐癖”似乎展现出更多的包容态度,但需明确的是,无论是施虐还是受虐,本质上都属于性心理障碍的范畴。
在真实的婚姻关系中,施虐者与受虐者同时出现的情况极为罕见,更多时候是一方在被动承受。
虐待行为不仅会对受害者造成身体伤害和精神创伤,甚至还有导致虐杀事件发生的报道。
在众多施虐癖人群里,像唐毓文这类渣滓尤为可恶。
他们往往拥有令人称赞的社会形象与较高地位,努力维持着正面、高尚的人设,平日里总是以温文尔雅、慈悲谦和的形象示人,仿佛是好丈夫、好爸爸以及好同事。

靠伪装构筑起来的所谓高道德形象,终究是四处漏风,难以维系。
一旦脱离了固定的家庭和社会角色,他们便会暴露獠牙,寻找性对象,以此来弥补其在营造伟岸形象时所产生的道德亏欠。
当事人文采斐然,成绩优异,容貌姣好,即便在遭受如此严重的伤害并患上重度抑郁的困境下,依然能够考入华东师范这样的名校。
若非遭遇此事、碰上这个败类,她的人生本应充满光明。
她美好的人生和宝贵的生命,却因一名人渣教师而毁于一旦。
若此事得到查实,此人实在罪大恶极,不配为人,更不配为师表。
显然唐毓文并非初犯。
从他熟练运用技巧的情况来看,受害者绝不止一个,保守估计也得有两位数。
或许一开始他只是触碰女同学的裸露部位,随后逐渐发展到触碰隐私部位,进而演变成更为严重的行径。
从单纯的猥亵行为,其间作案时间跨度恐怕至少十年。
但在这漫长的十年里,为何众多受害者却始终沉默不语呢?
这种悲剧的频繁发生源于三个主要因素。

一个极为关键的深层原因在于,除了北京、上海和天津之外,我国其他地区普遍存在的单一价值观导向以及高压式的教育模式,这极大地限制了中学生的视野,使他们的三观变得狭隘。
就此次事件而言,据已公开的细节显示,该女生首次遭受侵害发生在下晚自习之后,而晚自习这一现象本身便是极具特色的存在。
实行晚自习制度的国家仅有中国与韩国,而韩国此类事件同样层出不穷。
晚自习不仅为不法分子提供了理想的作案时机与场所,还严重削弱了中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能力。
早晨7点开始上学,晚上10点才放学回家,接着还有大量的作业需要完成。
传销组织控制新成员的一种关键手段就是让他们持续不断地进行数学计算或不间断地背诵内容,以此来削弱人们的思考能力。
学校禁止学生携带手机等通讯工具,这与传销组织的控制手法惊人地相似。
对于那些整天在学校上课和刷题的学生来说,他们对日常事物的判断和思考能力较低是非常正常的。
以这次事件为例,正常人在遭受性侵犯后应立即报警,而不是通过自我洗脑导致三年内连续被侵害。
从聊天记录中可以看到,受害人多次担心考试成绩不好会受到批评,这种荒谬的担忧反映了我国教育价值观的单一性。
许多高中生无法想象,世界上大多数事情都比分数更重要。
受害人第一次被侵犯是因为她在晚自习后留校学习了一会儿,在走廊上遇到了正在寻找目标的唐毓文,这表明受害人一直处于高压的学习状态中,难以对普通事物做出准确判断。
学校的高压管理赋予了老师极大的权力。
在那些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学校里、未经世事的学生眼中,老师就是权威的象征。
现在的大多数学校,首先以保护学生安全为由实行封校管理,午休和晚休期间都不允许学生出校。
老师可以随意没收学生的东西,随意叫家长甚至体罚学生。

崇尚高压管理的学校赋予了老师至上的权力,而大部分家长对老师都是盲目信任的,聪明一点的青春期子女都比较叛逆,这更加导致家长不相信自己的子女。
就像在这起事件中,受害者的父母曾经怀疑过唐毓文,但却被反咬一口说受害人自己性格有问题,然后她的父母就相信了。
而且,老师对学生的权力是不受控制的,老师管理和控制学生,在社会主流舆论看来是理所当然的,是“为你好”,是负责任的表现。
在东北这边,一些学生家长甚至会主动要求老师打学生,要求“训得越狠越好让他长记性”。
在学生眼里,老师是不可违抗的,学校是一个规则独立于校外世界的黑暗森林,而老师和主任则是这片森林的统治者。
目前社会的许多机构,在发生丑闻后第一时间会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间销毁监控,第一时间辟谣,第一时间压制舆论,第一时间毁灭证据,他们认为保护了加害人就意味着保全了名声。
这就直接导致了相关部门公信力的降低。受害人受害后不信任有关部门,而是忍气吞声,直到再次与再再次被侵害。
如果这起事件的受害人第一次被侵害后报警,最后的处理结果也大概率是私了,而唐毓文不会受到任何处罚。
这起事件已经在互联网上持续发酵了很长一段时间了。
而之所以才上热搜,是因为当地此前一直在压热度,热度压不住了是因为受害人面容姣好,有着县高考状元的身份且已身亡。
类似的事件在全国范围内是不可计数的,只不过其他的受害者要么本身就不是学习好的学生,要么选择忍气吞声也没有自杀。
唐毓文对受害人的长期侵害,长达三年,而受害者无把柄可寻,这反映出环境本身存在问题。
据受害者日记显示,她从初中起便开始抑郁,且随着被唐毓文的持续侵犯,抑郁症状日益加剧。
她也表示,大学期间的老师和同学给了她温暖,即便后来退学去咖啡店打工,她也感到生活充满乐趣。
再到网吧打工时,她仍觉得生活值得期待。

这表明中学时光是其人生的至暗时刻,那时的遭遇为她后来的人生埋下了阴影。
对于许多中国孩子而言,中学时期往往是人生中较为灰暗的阶段。
家长和老师常常灌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观念,让孩子在中学阶段多吃苦,承诺考上好大学后便会轻松,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学校是否真的有权剥夺学生所有的通讯工具,并让他们从早七点到晚十点都被关在学校里,连周末也不休息?
老师是否有权体罚学生、频繁叫家长来校、让学生做杂务?
学校作为公共场所,摄像头覆盖不全且频繁出现故障,难道不应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吗?
当受害者或其家属发声后,某些机构第一时间销毁证据、压制舆论,这难道就是他们所谓的正义吗?
或许许多人难以理解,从那坡县考入百色市重点中学究竟有多艰难。
那坡县贫困且师资力量薄弱,能出现这样优秀的人才着实不易,其高考成绩不仅在百色市出类拔萃,即便放眼整个广西也名列前茅,985院校任其挑选。
她本应拥有美好的人生和广阔的世界,可如今却再无未来。
不仅是周某某,就连父退学后告知父母,父母为何不追究、不报警?
是不敢、不能,还是根本没去做呢?
她将遭遇发到同学群里后遭到质疑,而她自杀后,却多了一些人为她说话,这是为什么呢?
要是她在世时,有人能替她讲一句话,也许结局就不会如此悲惨。
为什么一个女孩的自杀,才引发对那个衣冠禽兽的调查?
周围人的沉默,使得衣冠禽兽愈发嚣张。
无人能确保自己彻底避开不幸,你能做的唯有两件事:一是尽力规避不幸,二是若不幸降临,坚持活下去。
请坚信,人生不会永远陷入困境,你持续前行,便怀揣希望,即便结局未必如你所愿,却可能远超你的想象。

只要你活得足够长久,很可能见证那些伤害你的人遭到报应。
有人爱你时,要珍惜生活。
有人害你时,更要热爱并延长生命。
作为父母,或将来成为父母,务必让孩子明白这两件事:如何预防潜在风险,以及面对不幸时,携手应对,暂时无解的困难就耐心等待,有父母的陪伴,无需恐惧。
这位小妹妹遭受这样的苦难,孤身一人支撑至今,实属不易。
有许多“如果”,哪怕其中任何一个成真,结果都会不同。
如果当初有人教导她,绝不能单独与男老师相处,即使是班主任也不例外。
如果是她的父亲教会她,任何试图侵犯的老师都不可怕,父亲会挺身而出。
如果有人提醒她,不要轻信中年男性特别是有利益关系的甜言蜜语,这些行为都是违规,必须举报。
如果有人提前为她筑起坚固的后盾,让她知道有可信赖、可倾诉、可求助的人,教给她正确的处理方法,支持她立即报警。
如果有人告诉她,这不是她的错,她并未被玷污,她勇敢且坚强,配得上美好的爱情。
如果每个受伤害的女孩都能停止自责,勇敢站出来指认施暴者。
如果学校真正关心学生,将禁止早恋的一半精力用于严惩师生恋和性骚扰。如果法律对针对未成年人的侵权行为绝不宽容。
如果社会单位尤其是教育机构能完善举报和惩处机制。
如果性犯罪者不是仅被判刑三五年就释放。
如果上下级、机构间不再相互包庇、勾结。
这些事情并非难以实现,只因每个“如果”都只是假设,若有一个成为现实,也许悲剧就不会发生。

许多事情看似简单,实则操作起来困难重重。
对于未成年人遭受性侵这一现象,家庭与学校的角色至关重要。
法律宣传的加强及相关法规的完善也势在必行。
恶魔往往隐藏于常人的外表之下,防患于未然确实艰难,唯有全力以赴,力求将伤害减至最低。
至于百色的那起事件,先静待后续的发展吧。
各位对此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