筚门闺窦,也作“荜门圭窦”或“筚门圭窦”,意思是住处极为简陋,代指穷苦人家。成语出自《左传·襄公十年》,“筚门闺窦之人而皆陵其上,其难为上矣。”
成语“政以贿成”同样出自该典故。
王叔陈生,出身姬姓王叔氏,乃春秋时期王叔国第三任国君。王叔国只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诸侯国,始封之君是周僖王之子王叔文公王叔虎,也就是王叔陈生的祖父。
王叔国虽然只是小国,但因为与周王室血缘关系较近,因此从王书文公开始,三代国君都是周王室的卿士,王叔陈生在周灵公时,更是出任卿士,辅佐国政。
周灵王九年(鲁襄公十年,前563年),周灵王的另一个卿大夫毛伯舆与王叔陈生争夺权力,周灵公支持毛伯舆,王叔陈生因此生怒,逃到了黄河边居住。
当初,周平王东迁洛邑,周、召、毕、毛等七姓大夫随行,洛邑周边原本便分封着七家甸内侯,这些甸内侯为了安置周天子,也是出钱出地出力。由于远离了根基之地,此后周、召、毕、毛等大夫势力日渐萎缩,而各家甸内侯权势地位则日渐上升。
自此以后,周王室、旧大夫集团和甸内侯三股势力之间明争暗斗不止,“王子颓之乱”和“王子带之乱”的背后,便有着这几股势力博弈的影子,而王叔陈生和毛伯舆的权力之争,也与此息息相关。
周灵王之所以支持毛伯舆,本是为了平衡朝中势力,如今王叔陈生离开王都,周灵王平衡局势的企图岂不是又要落空?于是,周灵王为了维持平衡,便又派人请他回来任职,为此甚至不惜杀了曾经得罪过王叔陈生的史狡,然而王叔陈生依旧不肯回到王都。
晋国作为当时的大国,自晋文公协助周王室平定“王子带之乱”以来,为了维持霸业,便频频参与周王室之事,如今周王室再次出现纷争,晋悼公便又派遣士匄(即范宣子)前往洛邑,调解周王室的纠纷,王叔陈生这才返回王都。
在周灵王和士匄面前,王叔陈生和毛伯舆互相告发对方,而王叔的家宰则和毛伯舆的大夫瑕禽,在朝堂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讼。
王叔陈生的家宰说道,“筚门闺窦之人而皆陵其上,其难为上矣!”意思是说,如果蓬门小户的卑贱人家,都想要凌驾于他人之上,若是全都如此,原本位居他们之上的人,恐怕就很难安定了?”
王叔陈生与毛伯舆两人虽然皆为卿大夫,且祖上皆与周王室同宗,但王叔陈生与周王室的血脉关系却更近,而毛伯舆与周王室的血脉却几乎已经淡到了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 ,孰贵孰贱一目了然。
对于王叔陈生家宰的言论, 瑕禽驳斥道,“昔日平王东迁,我们七姓大夫跟随平王,一路扶保社稷,平王依赖他们,赐给他们骍旄并与他们盟誓说,‘世世无失职。’如果他们只是蓬门小户之人,平王他们能够安居下来吗?天子又依赖他们什么?
况且,自从王叔辅佐天子以来,政事依靠贿赂,任用宠臣专施刑罚,官员们掠夺财富,全都富得流油,我们能不落到蓬门小户的地步吗?请大国好好考虑一下!下面的人有理不能得到申诉,那还有什么公正可言呢?”
士匄见双方所言皆有理,也不好评判孰是孰非, 只好和稀泥的说道,“天子所支持的,我们国君也支持;天子所反对的,我们国君也反对”,又将皮球踢回了周灵王。于是,周灵王让王叔陈生和毛伯舆互相对证,王叔陈生因为拿不出令人信服的证据,最终败诉。
事后,王叔陈生出逃晋国,王叔国被废。而出身甸内侯的单靖公则出任卿士,以辅佐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