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八哈是蒙古伊尔汗国的第二位可汗,他的父亲是旭烈兀,他的爷爷则是拖雷。
阿八哈
而阿八哈的母亲是亦孙真哈屯,是旭烈兀的妃子,但旭烈兀最宠幸妃子是脫古思,脱古思既可以算阿八哈的母亲,也可以算成阿八哈的奶奶。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脫古思最初是拖雷的小妾,拖雷死后,脫古思改嫁给她的儿子旭烈兀。
旭烈兀和脱古思皇后
旭烈兀世系
这种改嫁案例在蒙古历史上比比皆是,比如拖雷的老婆唆鲁禾帖尼,就是生下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的那位“四帝之母”。唆鲁禾帖尼差点嫁给了贵由汗,而贵由汗的窝阔台的孩子,是蒙哥等人的堂兄。
也就是说贵由还差点当了蒙哥、旭烈兀、忽必烈的父亲。
而唆鲁禾帖尼和金帐汗国的拔都私人关系很不错,拔都之所以拥立蒙哥当大汗就是因为唆鲁禾帖尼的缘故。
话回正题,阿八哈受他父亲旭烈兀影响,而是藏传佛教徒。但他脫古思信仰聂斯托利安,聂斯托利安是基督教的一个教派。当蒙古使者造访西欧时,西欧各国都会向蒙古使者问候脫古思,还有欧洲人认为脫古思是传说中约翰王的后裔。
不得不说,被当成约翰王的亚洲人物实在是太多了,比如成吉思汗义父王罕也被欧洲当成传说中的约翰王,约翰王称号有些烂大街了。
也受脫古思影响,阿八哈十分亲近基督教,对任何教派的基督徒都十分宽容。
至于阿八哈的初阵具体时间不明,只知道旭烈兀奉蒙哥大汗命令西征时,阿八哈已经随军远征。1258年正月,阿八哈参与了著名的巴格达围城战,亲眼见证阿拉伯帝国灭亡。
蒙古攻打巴格达
1260年初,旭烈兀征服了叙利亚,蒙古军前锋部队最远至今天巴勒斯坦加沙。原本旭烈兀最终目标是征服今天埃及,但他听说金帐汗国君主别儿哥准备入侵阿塞拜疆时。
旭烈兀将西征之事交给心腹大将怯地不花处理。而他带着阿八哈返回伊朗地区大不里士,准备迎战北方的别儿哥。
就在旭烈兀、阿八哈父子与别儿哥对峙期间,1260年9月,西边埃及马穆鲁克王朝趁旭烈兀主力离开,出兵叙利亚,歼灭了驻守在当地的怯地不花军团,先前旭烈兀父子在叙利亚的征战成果统统丧失。
艾因贾鲁特战役
马穆鲁克,也将成为阿八哈一生中最强劲的敌人。
就在同一时间段,远在中国的忽必烈为了获取旭烈兀的支持,他许诺将之前旭烈兀打下的所有地盘都归他自己所有。尽管旭烈兀这时候还为支持忽必烈或阿里不哥而犹豫,但旭烈兀集团在这时候已经独立出蒙古帝国本部,许多史学家也认为伊尔汗国在此刻建立。
1262年8月,旭烈兀决定先对金帐汗国下手为强,他采取攻势,和儿子阿八哈率大军越过高加索山脉侵犯金帐汗国地界。
别儿哥派侄孙那海统领三万大军迎战旭烈兀父子。这个那海我已经在其他文章介绍过,是金帐汗国首个生前获得“沙皇”称号的宗王。而那海的父亲塔塔尔曾奉拔都命令协助旭烈兀西征。
当旭烈兀准备和别儿哥开战时,还身在旭烈兀军中的塔塔尔准备反水,旭烈兀听闻后便即刻下令处死塔塔尔,也就是说旭烈兀是那海的杀父仇人。
根据《史集》记载,战争一开始,那海被伊尔军队打得节节败退。旭烈兀为了消灭金帐军主力,他派阿八哈统领军队北上增援先锋军。
当年11月,旭烈兀也亲率主力军北上。就在旭烈兀和前锋部队会师前,伊尔军进一步扩大战果。《史集》记载伊尔军将金帐军营地洗劫一空,缴获战利品无数,金帐士兵们家眷也都被俘虏。
伊尔汗国与金帐汗国战争
这时别儿哥派遣的援军源源不断向高加索进发,旭烈兀听闻此消息后他下令大军向南撤退。当伊尔军撤至捷列克河时候,遭遇了那海的突袭,旭烈兀被打得措手不及,伊尔军损失十分巨大,许多骑兵溺死在捷列克河中。
此战是为捷列克河之战,伊尔汗国和金帐汗国的第一场交锋,以旭烈兀先胜后败告终,整体上来看伊尔和金帐打了个平手,谁也没占到便宜。
而此战中阿八哈的部队却平安无事地返回了伊朗。
捷列克河之战后三年(1265年),旭烈兀去世,同年脫古思也去世了。
旭烈兀夫妇死后合葬在一座小岛上,由于他们生前善待基督徒。写下的深情的话语来悼念他们:“基督教的两颗巨星”,还有人将旭烈兀比作君士坦丁大地,脫古思比作海伦娜。
阿八哈继位时,并没有举办登基大典,因为他要得到忽必烈的正式册封才行。忽必烈的册封诏书直到阿八哈继位后五年也就是1270年才送来,那时阿八哈才举办登基大典。
阿八哈此举证明他是真诚地认可忽必烈为宗主,换往常人做做样子就行了,何必还真的要等到元朝册封诏书来了再登基。所以《草原帝国》写道阿八哈仅认为自己是伯父忽必烈的副手。
忽必烈
从阿八哈开始,伊尔汗国持续三十年时间国君接受元朝皇帝的册封。
伊尔汗国是与元朝关系最亲密的汗国
在实际行动方面也能体现出阿八哈支持元朝,阿八哈派两名能工巧匠不远万里奔赴中国,为忽必烈制造攻城武器回回炮,使得元军攻破了南宋战略要地襄阳城,襄樊之战是元朝统一天下关键一战。
《元史》:亦思马因,别马里斯丹(赫拉特)人。人大兵攻襄阳。亦思因置炮于城东南隅。机发,声震天地。守将吕文焕惧,以城降。授回回炮手总管,佩虎符。
《新元史》:世祖至元八年,(忽必烈)遣使徵炮匠于宗王阿八哈,以阿老瓦丁、亦思马因应诏。首造火炮置于五门前,帝命试之,各赐衣段。
击败金帐汗国和察合台汗国伊尔汗国和元朝都遭到了各个蒙古汗国敌视,但伊尔汗国立国初期,周边局势比元朝初期还要严峻。伊尔汗国不但面临北方金帐汗国,东边察合台汗国的军事威胁,还有西边的马穆鲁克王朝。
对伊尔汗国更糟糕的是,早在旭烈兀和别儿哥开战前,马穆鲁克苏丹拜巴尔斯和金帐君主别儿哥互通使者,1263年,金帐汗国和马穆鲁克正式组成对抗伊尔汗国的同盟,马穆鲁克还成为了金帐汗国的名义宗主国。
据《眼历诸国行纪》记载,金帐军队的军队与马穆鲁克军队十分相似,几乎区分不出来,可见金帐汗国受马穆鲁克的伊斯兰文化影响之深。
甚至马穆鲁克还和远在中亚的察合台汗国互通使者,商议一起东西夹击伊尔汗国。
阿八哈的基督教盟友也就是西欧诸国距离西亚甚远,无法及时支援,另一个盟友元朝远在东亚,更是无法派兵支援伊尔汗国。
所以阿八哈乃至伊尔汗国要独自挑战三个方向的强敌。
1265年,也就是阿八哈继位那年。金帐君主别儿哥就点兵南下高加索,入侵伊尔汗国。
别儿哥仍以那海为先锋,阿八哈亲率大军迎敌。两军在库拉河一带交战,此战激烈程度不亚于捷列克河之战,伊尔和金帐两军都死了不少人。但那海还是被阿八哈打得大败,不仅如此,那海还有一只眼睛在战斗中被射瞎,从此成了独眼龙。
那海狼狈逃走,此战后他再也不敢到亚洲与伊尔汗国交战了,未来那海掌权后就将重心放在东欧和东南欧,匈牙利、保加利亚、东罗马等国都被那海打过,当然这是另外话题。
别儿哥听闻那海被击败后,他亲率三十万骑兵南下,继续进攻阿八哈。
伊尔汗国军队
上一次金帐军主力南下,旭烈兀选择撤退。这次阿八哈没有退缩,选择直接迎战金帐三十万大军。
《史集》记载伊尔和金帐两军在库拉河一带相互放箭,两军激战半个月,金帐军依旧无法突破伊尔军的阵地。
别儿哥也意识到此次作战是他输了,1266年,别儿哥去世于败北途中。
库拉河之战是以伊尔汗国全胜告终,此战结束后金帐汗国数十年再也不敢对伊尔汗国用兵,所以此战在蒙古汗国内战中具有转折性。
阿八哈通过库拉河大捷不但给在捷列克河之战死去的伊尔士兵报了一箭之仇,更祭奠了他父亲旭烈兀在天之灵。因为别儿哥生前曾多次羞辱旭烈兀,而且是当着蒙哥可汗面。
解决了金帐问题,阿八哈继续面对东边的察合台汗国。察合台汗国君主八剌于1269年从伊尔汗国手中夺取了呼罗珊。阿八哈为了捍卫边疆,也像之前对付别儿哥那样亲自御驾亲征八剌。
1270年7月22日,阿八哈在赫拉特附近击溃了察合台军队,打得八剌带着五千残兵败将仓皇逃跑,不久后八剌死去,伊尔军由此收复了呼罗珊。
由于察合台汗国在赫拉特之战元气大伤,再加上八剌因伤突然死去,导致察合台汗国被反对忽必烈的宗王海都控制,海都对察合台的统治长达三十年。
次年(1271年),阿八哈派兵主动进攻察合台汗国,伊尔军洗劫了布哈拉,掳走五万人口归国。
此战后,察合台也像金帐那样几十年内不敢侵犯伊尔汗国。要知道同时期察合台汗国也在与元朝争夺西域,阿八哈对察合台军作战胜利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元军的作战压力。
对决马穆鲁克阿八哈在对金帐、察合台战争中均取得了胜利,打得这两个汗国很长一段时间不敢来犯,这样他可以集中精力去对付他父亲没有解决的敌人——埃及马穆鲁克。
马穆鲁克骑兵
如果问十字军东征时期成就最大的伊斯兰苏丹是谁,答案是拜巴尔斯。可能有人会说是萨拉丁。萨拉丁名气虽然很大,但被客场作战的狮心王屡次以少胜多击败,要不是狮心王手上兵力不多,再加上同时期法国趁他不在去入侵英格兰,狮心王才得以退兵。
而且萨拉丁也未将西亚的十字军势力给驱逐出去,不然十字军东征怎会持续到伊尔汗国时代。
1250年,当时由法国国王路易九世组成的欧洲联军入侵埃及,结果在曼苏拉被拜巴尔斯打得大败,欧洲联军阵亡七千人,被俘两万人,连同法国国王也被马穆鲁克活捉。最后法国向马穆鲁克缴纳四十万金币才赎回路易九世。
路易九世被俘虏
光这项战绩拜巴尔斯就胜过萨拉丁。
1260年,拜巴尔斯参与艾因贾鲁特,击败了蒙古名将怯地不花。此战后不久,拜巴尔斯篡位自立为苏丹,他上台后便联合金帐君主别儿哥一同对抗旭烈兀。
而旭烈兀、阿八哈父子也曾尝试联系马穆鲁克的敌人西欧基督教国家一起进攻马穆鲁克。
马穆鲁克王朝和伊尔汗国在中东争霸
1270年,路易九世在远征突尼斯期间去世,十字军领袖推举英格兰的爱德华王子为领导。
爱德华王子选择来到十字军在叙利亚的据点抵达阿卡城,抵达阿卡城后他派人联络阿八哈,约定两人一起出兵叙利亚。阿八哈答应了,就这样对马穆鲁克的联合行动拉开序幕。
阿八哈的盟友爱德华王子,即爱德华一世,是英国历史上的雄主
十字军
蒙古人的行动是迅速的。阿八哈的回信还没送到爱德华手上,蒙古骑兵就已经挥师南下。到了10月,伊尔军已经从马穆鲁克手中占据了重要城池阿勒颇,为了惩罚当地人当初背叛蒙古而投靠马穆鲁克,伊尔军选择对阿勒颇进行屠城。
第九次十字军东征,红色为蒙古进军路线,绿色为十字军进军路线,黄色为马穆鲁克进军路线
因受到伊尔军胜利的鼓舞,爱德华王子领导的十字军开始行动,但十字军连距离自己据点阿卡很近的卡坤都打不下。
拜巴尔斯首次遭遇蒙古和十字军的两面夹击,由于马穆鲁克力量有限,他只能先选择迎战其中一方敌人。最后拜巴尔斯选择迎战实力更强的蒙古骑兵。
由于此次进攻叙利亚的伊尔军数量不多,听说拜巴尔斯率主力军队向阿勒颇赶来的消息后,为了避免怯地不花的命运,伊尔军选择及时撤走。
爱德华王子这边听说伊尔军北撤后,十字军瞬间士气大跌,不得不也结束失败的进攻。
埃及及地中海沿岸地区
此次联合行动,蒙古军完全没掉链子,而且还一度攻占重要城池阿勒颇,反观十字军基本没有什么战果。
拜巴尔斯因此嘲讽了爱德华王子:
“那么多人,连一座城堡都攻不下,更别提耶路撒冷了。”
爱德华王子被迫和拜巴尔斯签订和约,不久后灰溜溜地返回英国。此次是为第九次十字军东征,一般被史学界视作最后一次十字军东征,也是唯一一次有蒙古人介入的十字军行动。
之后无论拜巴尔斯还是哪位马穆鲁克苏丹侵犯西亚的十字军公国,西欧再未组建十字军远在中东,可见十字军已经被马穆鲁克准确说是拜巴尔斯打得没脾气了。
马穆鲁克俘虏十字军
十字军停止进攻叙利亚,但蒙古伊尔汗国可未停止进攻。
拜巴尔斯也意识到蒙古伊尔汗国对马穆鲁克的威胁仍在持续。
1277年,拜巴尔斯率军主动入侵伊尔汗国控制下的安纳托利亚高原,当地共驻扎了一万名蒙古族士兵,面对马穆鲁克突袭被打得几乎全军覆没。
阿八哈听闻马穆鲁克侵犯消息,急忙率军去支援。当阿八哈赶到时候,发现马穆鲁克早已撤离,只留下七千具蒙古士兵的尸体,阿八哈看到如此多同胞丧命忍不住痛哭。
《新元史》:比拔而斯(拜巴尔斯)先登陷阵,图古司、倭而洛克图皆战没,兵士死者六千七百馀人…比拔而斯不敢久留,即班师。阿八哈闻兵败,自将大军继至。比抵罗马,则埃及人己先一月去矣。经阿白拉斯城,见尸骸山积,大哭。
*罗马指的是安纳托利亚高原
马穆鲁克之所以如此轻而易举攻入安纳托利亚,全是因为当地的土耳其贵族不满蒙古人统治,便勾结马穆鲁克,与其里应外合。阿八哈得知后清算了许多不忠的土耳其贵族。
尽管阿八哈损失了不少士兵,但他及时回防,吓得拜巴尔斯逃回了叙利亚,避免安纳托利亚像叙利亚那样被马穆鲁克侵占,也算亡羊补牢。
拜巴尔斯企图侵占安纳托利亚的计划失败后不久就去世了,他的心腹大将嘉拉温通过政变成为了马穆鲁克苏丹。
阿八哈便一直积极联络法国、英格兰等国一起出兵叙利亚,但都没有得到西欧国家的回应,但阿八哈成功让亚美尼亚王国、安条克公国、塞尔柱苏丹国、东罗马帝国这几个国家配合自己出兵。
1280年,阿八哈先派一支部队进攻叙利亚,伊尔军像上次一样洗劫了阿勒颇。苏丹嘉拉温吓得急忙率军驻防大马士革。
蒙古侵攻叙利亚
1281年,阿八哈派弟弟忙哥帖木儿统领八万大军(其中五万蒙古族士兵,近三万亚美尼亚军队,还有少量安条克、塞尔柱、东罗马军队)向叙利亚发起全面进攻。
嘉拉温统领三万士兵迎敌。双方在叙利亚的霍姆斯草原展开决战,忙哥帖木儿在战前中了敌人诈降之计,而被刺伤,引起蒙古中军混乱,嘉拉温抓住机会大破之。
蒙古大军迎战马穆鲁克
马穆鲁克击溃蒙古骑兵
但在亚美尼亚盟军奋战下,马穆鲁克左翼军团被击溃。这一战激烈程度甚至超越了艾因贾鲁特,双方都死伤不少人(蒙古军损失更大)。
最终伊尔军退回幼发拉底河,马穆鲁克因损失也不小,所以没有选择追击。阿八哈听闻前线部队作战不利消息,急忙率军赶来,随后阿八哈发现大军士气低落,他明白无法再战,只得下令撤军,这也意味着伊尔汗国收复叙利亚的行动再次以失败告终。
尽管先前马穆鲁克击败过蒙古军,但仍然忌惮伊尔汗国,因为没有真正与蒙古军主力较量过,这一战是马穆鲁克首次粉碎蒙古大规模入侵。霍姆斯之战后马穆鲁克再不畏惧伊尔汗国。
霍姆斯之战后第二年(1282年),阿八哈回到哈马丹,不久后死去,享年48岁。一般说法是阿八哈饮酒过度而死,但《新元史》则说阿八哈因为霍姆斯之战惨败而气死。
《新元史》:十九年,归至哈马丹,愤恚而卒,年四十八。
毕竟站在伊尔汗国角度,光被马穆鲁克俘虏的蒙古族士兵就有一万余人,战死的蒙古族士兵就更多,当年进入波斯的蒙古族数量就二十万人,所以这对伊尔汗国是巨大打击。
出自《伊尔汗国史》
总结阿八哈在位十七年,外交上联合元朝,派人协助忽必烈平定南宋,促进中华文明和波斯文化的交流,同时和西欧各国建立外交关系,使得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名声传遍至欧洲更深的角落,这比拔都西征欧洲更能传播蒙古名声。
军事上击败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使得伊尔汗国往后几十年和其他蒙古汗国较量中占据上风。而对叙利亚的扩张虽然失败了,但阿八哈成功两次攻陷阿勒颇,令马穆鲁克损失也不小。在第九次十字军东征中,让拜巴尔斯十分被动,伊尔军队虽然在霍姆斯之战惨败,但也不是阿八哈指挥失误,责任在于他弟弟忙哥帖木儿。
阿八哈与合赞汗是对马穆鲁克战绩最好的伊尔可汗。
这里笔者想再举一人经历作为本文收尾。
阿八哈一位妻子名叫玛利亚,是东罗马帝国公主,原本被罗马皇帝指婚给旭烈兀,但玛利亚还没来到伊尔汗国时旭烈兀就去世了,于是玛利亚被指定嫁给阿八哈。丈夫去世后,玛利亚回到了故乡君士坦丁堡,之后她再也没有嫁人,余生做起修女。
因为玛利亚有嫁给过蒙古可汗的经历,所以她获得“蒙古”的称号。玛利亚所修道的教堂被后世称之为蒙古教堂。(土耳其语:Moğolların 、希腊语:Μουχλιώτισσα)
嫁给阿八哈的罗马公主玛利亚
今天伊斯坦布尔还保留着这座蒙古教堂。蒙古教堂也是土耳其人攻陷君士坦丁堡以来唯一一座没有被改建为清真寺的教堂。这座东正教堂正是蒙古和罗马两大东西方文明交往的见证。
位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蒙古教堂
参考书目《元史》
《史集》
《新元史》
(英)阿斯布里奇著《十字军东征史》
徐良利著《伊尔汗国史》
徐良利著《十三四世纪蒙古人与西欧关系研究》
另感谢网友尹德赫提供相关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