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识人,相信三国中没几个人能比得上刘备,他识人的能力几乎就是开挂,有时候跟别人聊会儿天就能看出来这个人是大才。
比如马忠,当时刘备刚刚经过夷陵之败,因为大军几乎损失殆尽,刘备身边没什么兵,为了安全,马忠被上司阎宇派去保护刘备,交谈一番后,刘备就说了:世上真是多人才,我没了黄权(投降魏国),却得了马忠!
马忠
至于马忠后来多牛,大家也都知道了。
刘备在临终时,还惦记一件事,他告诉诸葛亮:马谡说话还行,能力不够,不能大用。
诸葛亮不听,街亭之战任用马谡,结果惨败。
问题是,诸葛亮为什么不听刘备的意见而重用马谡呢?
因为,马谡理论课成绩好。
马谡
南中叛乱,诸葛亮问马谡,该怎么整。马谡说的漂亮: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这话说到了点子上,因为南中本来就不服从管理,打了还叛,叛了还打,千锤百炼。
诸葛亮采纳了他的建议,兵分三卢讨伐南蛮,杀雍闿,放孟获,没有七擒孟获估计也放了好几次,孟获彻底服气了,终诸葛亮一生,没再反叛。
诸葛亮
关键的一点是,本次行动是诸葛亮实践的,诸葛亮不仅理论课好,实践课也好,他以为,马谡也是这样。
马谡并不是,他的实践课不及格。
诸葛亮让他守街亭时,军营怎么驻扎,士兵怎么安排,各种都已经安排了,都让人怀疑诸葛亮就是在送马谡战功了,结果马谡根本不照诸葛亮的计划来。
马谡
用现在话来说,马谡太装逼。他觉得诸葛亮这布置不行,得自己来,结果瞎搞,乱了调度,失败是必然了。
大概,在马谡心中,所谓战斗,就是拿个小皮鞭,小兵们乖乖听话,战争就能赢了,殊不知战场的多变与残酷。
实践课高手王平眼见他如此,连劝数次,毫无作用,真是书生误国!结果就是街亭惨败,诸葛亮自贬三级。
马谡
大将犯错,折损三军,要军法从事,关于马谡结局,陈寿说了三个:逃跑、被诸葛亮处斩、狱中病死。
这三个应该只是次序问题:马谡见犯了大错,吓跑了,连累了向朗(藏匿马谡,结果被解职20余年),后来良心发现,自首归案。
还没等诸葛亮判他罪名,马谡就病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