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四大刺客之一的豫让,在刺杀赵襄子前,说过一句名言: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句名言一直流传到今天,然而前半句恐怕已经鲜有人及,后半句却成了不少人的“香饽饽”。
豫让
所谓“女为悦己者容”,就是说,女子乐于为那些让自己开心或者自己喜欢的人而化妆,变得更漂亮。
这说明,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懂得化妆。
在今天,我们常说,一白遮百丑,大家以白为美,其实,早在夏商周三代时期,人们便追求以白为美。古人为何以白为美呢?道理很简单,白色隐隐然代表的是贵族。
底层人,无论是百姓还是奴隶,他们长期劳作,面朝黄土背朝天,皮肤会变黑,粗糙,贵族就不一样了,他们养尊处优,不用风吹日晒,皮肤较之底层就显得白,这就是人们为什么追求以白为美的原因。
一句话,白代表了上层。
一、先秦时期
《中华古今注》云:三代以铅为粉。铅粉也叫白粉、水粉、光粉等,说明,商周时期,女性的化妆就开始用铅做原料。
今天,我们也会说到“洗尽铅华”,铅华其实就是指妆粉。
另外,商朝时期,还出现了胭脂:燕地红蓝花叶,捣烂取汁,凝作脂用于饰面。是说燕国妇女用红蓝花叶做成胭脂,用户美肤,一直到清朝,胭脂还为女性所喜爱。
胭脂
春秋战国时期,屈原在《楚辞·大招》中说:粉白黛黑,施芳泽只。意思就是说用粉能让皮肤变白,这里的粉主要是铅粉和米粉。
而米粉是以米粒研碎后加入香料而制成。《说文·米部》:粉,傅面者也。以粉扑沾染妆粉,再涂饰在脸上,就能美白皮肤。
二、汉魏时期
汉代时,除了粉和胭脂外,还有面脂,即涂面润肤的香膏,也可涂唇。汉刘熙《释名·释首饰》中写:脂, 砥也。著面柔滑如砥石也。形容脸上涂上面脂之后, 则柔滑如细腻平坦的石头一般。唐颜师古注曰: 脂谓面脂及唇脂,皆以柔滑腻理也。
(西汉彩绘双层九子漆奁)
汉朝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男子也是化妆的。
《汉书·佞幸传》中载有:孝惠时郎侍中皆冠鵔鸃、贝带、敷脂粉。此外,汉惠帝还有规定,男侍如果不傅粉,就不能上值(上班)。
三国时魏国尚书何晏非常爱美,不化妆不出门,素有“敷粉何郎”的雅号。史书记载他:“粉白不去手,行步顾影。”曹操的儿子曹植也是爱美之人,粉不离面。
为了看起来美白,这帮士子不仅抹粉,还干出了更牛的事——剃胡须。
魏晋美男子
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别说剃发剃须了,就是平时伤了皮肤也都是认为不孝的,但是在魏晋士子看来,这些统统没事,他们炼丹吃药,穿着宽袍大袖甚至风骚的肚兜式衣服,剃了胡须,抹上粉脂,在无边的空虚中,醉生梦死。
三、隋唐时期
唐玄宗有位女儿,封永乐公主,从小体弱多病,面黄肌瘦,后来用沙苑蒺藜当茶喝,三年之后,唇红齿白,面如冠玉,貌美异常,沙苑蒺藜由此成为皇家贡品。
来源网络
据唐代的《教坊记》记载,唐朝有位名妓,叫庞三娘,由于貌美如花,所以赢得不少公子佳人、达官贵人的芳心,即便人到中年,她看起来也依然很年轻。她的诀窍就是:把云母面沿成细末,和蜂蜜拌匀后,涂抹在脸上,不仅能美白,还能消除皱纹。
唐代医典《外台秘要》中,收录有“近效则天大圣皇后炼益母草留颜方”,这本书成书于天宝十一年(752),距离女皇帝武则天生活的年代并不遥远,很有参考价值。据说,益母草灰不仅有美白的效果,还能消除老年人皮肤的皱纹。
四、宋元时期
铅粉对人体有毒,益母草灰则无,而且还便宜,有营养,能美白,故而宋人称之为“玉女粉”。
宋画
在元人编纂的《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玉女粉”成分丰富,做法简单:将白茯苓、白牵牛、黑牵牛、白芷、白丁香、白蔹、白芨、蜜陀僧、白檀、鹰条的细末与益母草灰拌合在一起,用鸡蛋清调成丸,在阴凉处晾干。上夜妆的时候,则是把“玉女粉”丸用唾液调湿,据说,对美容具有“神功”。
除此之外,宋人还发明了固体清洁皂,这种皂是用皂角与中药调合而成,并成为中国人的主要美容洗洁用品。
五、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医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一些医术记载了很多美白的药方。
《普济方》是我国古代最大型的一部方书,书中涉及的美容方剂多达1400余首。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的“山奈散”;《简明医穀》的“养容膏”“面方”;《鲁府禁方》的“孙仙少女膏”“杨太真红玉膏”;《体仁汇编》的“滋润手面方”“洗面如玉膏”等,均为具有美白祛斑、散结除疤功效的外用方。
明代还有“三白汤”,后期,御医们研制出了一种七白方,制成面膜供佳丽们使用。时至今日,依然有此款面膜。
慈禧太后主要是用杏仁、滑石、轻粉制成“杨太真红玉膏”。施之十日,面色如红玉,白中带润。而食疗方面,她常食炖雪蛤膏、胎盘素、薏米煲瘦肉汤,内外兼修,润白肤色。
参考论文资料:
1、韩博、王海毅《古人男女皆化妆》
2、李芽《汉代化妆文化综述》
3、高梅进《浅析春秋战国时期的妆容》
4、倪杰孔《武则天的美颜秘方》
注:文中部分资料和所有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