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才子,本可以平步青云,只因在考场替人写作文,断送了前程

自说文史 2017-06-07 21:56:42

隋朝虽然短暂,却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宝贝,比如赵州桥、大运河、科举制等等,科举制取代了九品中正制,从此使得寒门学子也能有机会做官。

虽说当年的学子没有今天的多,但是也并非只有几百几千人,而且要经过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等程序,别说是中状元,就是中个秀才、举人都不容易,各位看看《儒林外史》里的就知道,范进五十多岁考中举人都高兴的疯了。

竞争压力大,前途又很诱人,有些人成绩不够,自然不甘心,于是枪手就出现了,在唐代时,枪手名曰“枪替”。

我们知道,在今天,枪手是严重不允许的,但是在唐朝,却是可以的。《通典·选举五》:“故俗间相传云‘入试非正身,十有三四;赴官非正身,十有二三。’此又弊之尤也。”

所谓正身,就是本人,可见在考场中,不是本人的竟然有30%-40%,这就意味着,十个人中,有三四个都是枪手,甚至连做官的都有替身。

但是,做枪手终究是要付出代价的。

比如晚唐时期著名的才子、诗人、花间派首要词人温庭筠,其人精通音律,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他本来可以平步青云,只因为做枪手成瘾。

相信没有任何一个学子是不想要才华的,但是按说有才就有才,也不用太张扬,温庭筠不一样,他喜欢显露出来。

温庭筠有个外号叫“温八叉”这是说他才思敏捷,写一首律诗只要叉八次手就能完成,各位可能不知道写一首律诗有多费事,可以参考一下为了“推敲”,几天几夜都睡不好的贾岛同志,也可以参考一下为了写诗呕心沥血的李贺同志。

温庭筠还有个毛病,喜欢给邻座的考生代写文章,你说这算什么事?且不说同样是考生,大家是竞争的关系,万一被查出来,这影响也不好啊!但是温庭筠没有意识到,虽然博得个“救数人”的外号,却葬送了自己的前程。

在考官眼皮子底下,他偷偷摸摸的给八个人写了文章(私占授者已八人),这份功夫的确难得,考官也毫不含糊,直接跟上面反映,结果温庭筠多次被逐出京城。

正因为如此,所以温庭筠才会多次考进士均落榜,加上他恃才傲物,喜欢讽刺权贵,所以一生恨不得志。

就因为做枪手,温庭筠葬送了自己的前程,不过中国文学史上却多了一个著名的诗人、词人,倒也算是不亏,相比之下,下面这两位就比较惨了。

枪手一直存在,到清朝也有,比起唐朝,清朝的处罚重得多,雍正时期规定:凡是枪手,请人代笔的,要发到乌烟瘴气的地方充军,这和死基本没区别了,担保人也得打一百大杖。乾隆时期的规定更狠,都是弄死。

比如有个叫叶道的人,找了个曹文藻做枪手,结果叶道被立斩,连累父亲也被罚银5万两,曹文藻秋后处决。

所以,一切还得靠自己!

0 阅读:1

自说文史

简介:读史者,增阅历、知贤佞、通古今,腹有诗书气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