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苦逼的上班族来说,常常是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苦哈哈的最后赚的钱还少得可怜。于是我们自嘲为搬砖族、吃土少年。客观来说,绝大多数人是不会搬砖的,更不会吃土,但是吃泡面倒是常有的。
说起泡面,无论是袋装还是桶装,都是一种速食面条,当你在考虑换一种口味的泡面时,有没有想过,泡面是怎么来的呢?
泡面
这就要好好掰扯本土面条的身世了。
几年前,科学家们在青海省喇家遗址发现了一碗面条,这碗面条倒扣在碗里,埋在地下三米深,是用粟面做成的,距今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
不过,4000年前,夏朝疆域的疆域远没有到青海地区,因此这碗面条算不上中原文化。严格来说,真正意义上的面条,开始于汉朝。
4000年前的面条
自从人们培育农作物以后,面食也就出现了,出土的新时期时代的陶鏊是最好的证明,那时人们已经会用石棒把谷子磨成粉、和面,放在陶鏊上炕熟了。没错,这就是我们今天常见的煎饼。
后来随着石臼、石磨等工具的出现,饼类食物开始增多,到汉朝时,已经有胡饼、蒸饼、煮饼、水溲饼等等。
其中煮饼、水溲饼就是汤饼,具体的做法是:把和好的面,揪成大拇指一样的小片,放到开水中煮熟,有汤有饼,故名汤饼。这是面条的前身。
铜釜:下层可以煮饼,上层可以蒸饼
等到南北朝时期,面条的做法发生了变化,《齐民要术》记载:揉搓如箸著大,一尺一断,盘中盛水浸。宜以手临铛上,揉搓令薄如韭叶,逐沸煮。
意思就是把面团揉搓成筷子那么粗,一尺左右就截断,然后放到水里泡着,等到吃的时候,就按捏成韭菜叶那样,煮熟就可以了。(铛就是锅)
到唐朝时,面条依旧在变化。不仅在冬天吃(也就是汤面),而且在夏天吃,为了避免太热,大唐人会把煮熟的面条捞出来放到冷水中过一下,这就是冷淘面,由于口感好,风味不同,所以备受欢迎。
唐代大明宫
然而,每次做的过程稍显复杂,为此,人们又创造性的发明了一种即食面,具体做法是:把面条做成后,放到竹竿上晾干,平时不吃就放起来,等到吃的时候直接拿出来吃就行了。
对,这就是最早的挂面!(一说元朝时才有挂面)
我们都知道,唐朝时期,日本人仰慕大唐文化,所以派了很多人来学习,有些人甚至终身都没回国,在大唐做官,故而这时期两国文化交流(其实更多的是大唐扶贫日本)频繁。
遣唐使乘船来到大唐
这其中,面条就传入了日本。后来日本根据中国拉面技术,发明出自己的拉面后,就称之为龙面,意思是中国人——龙的传人,吃的面。
待到明清后,各种面条类食物都出现了,什么羊肉面、炸酱面、萝卜面、八珍面等,统统都有。
至于现在人所吃的速食方便面,则起源于日本。
鸡汤面
话说有了面馆,吃面也不一定方便,毕竟有时候要排很长的队,鉴于这个原因,1958年,日本人安藤百福(原本是台湾人)发明了袋装的鸡汤拉面,也就是今天的泡面。
安藤百福也因此被誉为方便面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