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试图一举歼灭奥斯曼帝国的加里波利战役惨遭失败,迫使丘吉尔下台,英国的中东战略也由激进转向保守。在此背景下,阿拉伯的劳伦斯登上了历史舞台。
“阿拉伯的劳伦斯”这一带有胜利色彩的称号,与西庇阿的“阿非利加努斯”、爱德华一世的“苏格兰之锤”一样,是西方世界对杰出军事指挥官的最高褒奖,象征着无上的荣耀和功勋。那么,劳伦斯究竟做出了哪些贡献,才赢得如此殊荣呢?让我们从他的身世说起。
早期经历与中东渊源1888年,托马斯·爱德华·劳伦斯出生于威尔士的特雷玛多格。他的父亲托马斯·查普曼是一位贵族,却为了家庭教师萨拉·琼娜抛弃了原配妻子和孩子。
劳伦斯和他的三个兄弟都是查普曼与萨拉·琼娜所生。得益于父亲的社会资源,劳伦斯从小就接受了贵族式的培养,赢在了人生的起跑线上。
1907年,19岁的劳伦斯进入牛津大学学习现代史,并获得奖学金。在1909年至1914年期间,他深入中东地区,考察了巴勒斯坦和叙利亚的十字军城堡遗址,并参与了赫梯王国都城卡赫美什的考古发掘,这些经历为他赢得了“中东专家”的美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精通阿拉伯语且熟悉中东风土人情的劳伦斯被英国陆军招募,派往开罗担任情报官。
加里波利战役的余波与阿拉伯起义的萌芽1916年初,加里波利战役的失败促使英国驻埃及高级专员麦克马洪(即划定“麦克马洪线”的那位)寻求新的策略来瓦解奥斯曼帝国。他将目光投向了奥斯曼帝国境内的阿拉伯人。
此前,奥斯曼苏丹凭借伊斯兰世界最高领袖——哈里发的称号,成功统治着人口众多的阿拉伯人。然而,随着奥斯曼帝国的衰落,“西亚病夫”的称号不胫而走,阿拉伯人的离心倾向日益明显。
英国的瓦解计划与阿拉伯人的独立诉求不谋而合,这为后来中东众多阿拉伯国家的诞生埋下了伏笔。
英国选择的合作对象是控制着圣城麦加的哈希姆家族。自1201年起,哈希姆家族统治麦加已超过七百年,作为先知穆罕默德的后裔,他们在伊斯兰世界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号召力。
一直以来,哈希姆家族与奥斯曼中央保持着良好关系,双方互认彼此的地位。然而,20世纪初,土耳其青年党执掌奥斯曼政权后,奉行“土耳其人至上”的原则,不断处决阿拉伯民族主义者,引发了阿拉伯人的强烈不满。
更有传言称青年党打算让扎伊德家族取代哈希姆家族在麦加的统治地位,这加剧了哈希姆家族的恐慌。
麦克马洪向哈希姆家族首领侯赛因·本·阿里承诺,如果他领导阿拉伯人起义,英国将提供援助,并在事成之后帮助他建立一个疆域辽阔的“大阿拉伯帝国”,版图涵盖从土耳其到阿拉伯海,从地中海到波斯湾的广大区域。面对这块诱人的“大饼”,侯赛因心动了,却没有看透老牌帝国主义的本质——利用远大于承诺。
在麦克马洪与侯赛因的秘密联络中,劳伦斯担任了重要的联络人和翻译角色。
阿拉伯的劳伦斯与阿拉伯独立1916年6月5日,在所有条件都协商完毕后,侯赛因与其子阿里(后来的汉志国王)和费萨尔(后来的伊拉克国王)正式宣布阿拉伯脱离奥斯曼帝国,象征着阿拉伯的独立。6月10日,起义军发动麦加战役,并于7月9日成功攻占麦加。
与此同时,侯赛因的另一个儿子阿卜杜拉(后来的约旦国王)于9月22日攻克塔伊夫。
然而,奥斯曼土耳其在阿拉伯半岛仍驻扎着数万精锐部队。面对阿拉伯人的起义,这些原本计划进攻埃及的部队调转枪口,向起义军发起进攻。
到了10月,起义军在进攻麦迪娜时遭遇挫折,双方陷入僵持。此时,在阿拉伯军队中服役的英国军官T.E.劳伦斯提出了一个关键性的建议:鉴于阿拉伯军队缺乏重武器,与其强攻土耳其人防守严密的内陆城市而徒增伤亡,不如放弃这一计划,转而夺取麦迪纳西部的盐部,然后沿着海岸线一路北上,占领沿海地区。
这样可以切断土耳其的海上运输线,使驻守内陆的土军孤立无援。此外,进攻沿海城市还能得到英国舰队的后勤补给和火力支援,从而提高作战效率。侯赛因的三子费萨尔采纳了劳伦斯的建议,率领5300名骆驼骑兵和5000名步兵转向攻击沿海城市。
1916年12月,费萨尔成功攻占盐部,切断了麦迪娜的补给线。次年1月,费萨尔继续北上,攻克了重要的北部港口城市沃吉贺。
尽管取得了胜利,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英国人对阿拉伯军队缺乏组织和纪律的游击作风颇为不满,而费萨尔也不满英国人对他颐指气使的态度。
英阿双方之间出现了裂痕,但合作仍需继续。为了避免内部摩擦,双方都需要一位彼此信任的人来进行协调。费萨尔提议让劳伦斯留在阿拉伯军队中效力,英国方面也表示同意。于是,劳伦斯以英军少校的身份留在阿拉伯军队担任顾问,并逐渐被费萨尔视为心腹。后来,劳伦斯甚至代表阿拉伯人出席了巴黎和会。
游击战术与亚喀巴的胜利经过几场大战,劳伦斯敏锐地意识到,虽然阿拉伯军队在几次大型攻坚战中侥幸获胜,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与土耳其精锐部队相比,阿拉伯军队只能算是一支杂牌军。
依靠英国提供的海上运输和舰炮火力,阿拉伯军队还能在沿海地区与土耳其军队抗衡,但要攻打内陆城市,英国舰队鞭长莫及。因此,劳伦斯建议费萨尔不要与土耳其军队正面交锋,而是充分利用对地形的熟悉,开展游击战,将入侵的土耳其军队困死在沙漠之中。
费萨尔迅速采纳了这一建议。此时,费萨尔的目标是位于红海最北端的港口城市亚喀巴——土耳其在红海沿岸的最后一个港口。占领亚喀巴不仅可以彻底切断土耳其在红海的运输线,还能以此为跳板进攻巴勒斯坦,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攻占亚喀巴并非易事,不仅要穿越广袤的沙漠,还要避免引起土耳其人的注意。于是,他们决定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由费萨尔率领主力部队沿海岸线北上,吸引土军主力,而劳伦斯则率领一支由40名骆驼骑兵组成的小队突袭亚喀巴。
1917年5月9日,劳伦斯率领小队北上,沿途不断有部落武装加入。7月6日,当劳伦斯抵达亚喀巴时,他的部队已经壮大到2500多人。
劳伦斯以迅速而果断的行动攻克了亚喀巴,土耳其彻底失去了对红海的控制。此后,英国记者采访了劳伦斯,并以“阿拉伯的劳伦斯”为标题报道了这次远征,劳伦斯由此声名鹊起。
劳伦斯无愧于“阿拉伯的劳伦斯”这一称号。亚喀巴之战是中东战役的转折点,它加速了奥斯曼帝国的瓦解,英军随后展开反攻,土军一溃千里。
劳伦斯对战争局势的精准判断、对游击战术的巧妙运用以及对阿拉伯部落的有效整合,都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力。他的贡献不仅在于军事上的胜利,更在于推动了阿拉伯民族的独立进程,深刻地影响了中东地区的政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