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系列动荡中,阿富汗人民是最大的受害者。

以丹聊历史 2024-11-09 01:30:59

1921年,阿富汗人民历经多年抗争,终于迫使日薄西山的大英帝国承认其在政治和外交上的完全独立。彼时,西方列强忙于挖空德国,苏俄则忙于平定内乱,均无暇顾及阿富汗。因此,阿富汗的外交环境迎来了历史上最宽松的时刻。

趁此良机,时任阿富汗国王阿曼努拉在国内掀起了一场世俗化改革。阿曼努拉从小受到西方文化的熏陶,深知阿富汗与西方国家的差距。为了将阿富汗从封建和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并迅速融入现代世界,他主导的改革相对激进。例如,阿曼努拉规定阿富汗男性不得干涉女性的穿衣自由,女性必须摘掉罩袍。为贯彻这一敕令,他甚至亲自跑到别人家中撕碎女主人的罩袍,或在大街上命令一名妇女脱去罩袍,让其赤裸回家,不顾他人面子。

除了规定摘掉罩袍,阿曼努拉还要求所有在政府工作的公务员必须穿西装打领带,同时禁止酷刑和童婚,废除奴隶制,开办世俗学校,大力发展工商业。显然,这些改革政策无一例外地伤害到了守旧势力的利益,导致守旧派对他恨之入骨。更为致命的是,过于激进的改革措施使得改革的受益者——阿富汗妇女也未必支持阿曼努拉。

查希尔的温和改革

阿曼努拉倒台后,他的族兄纳迪尔继承王位。纳迪尔也是一位开明君主,倾向于改革,但为了获得守旧势力的支持,他废除了阿曼努拉时期的一部分改革敕令,打算走温和变革的路线。然而,保守派依然对他不满,最终决心处置他。1933年11月8日,纳迪尔遇刺身亡。纳迪尔死后,他的独子查希尔被推上王位。

查希尔即位后深知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条,但他采取了更温和的手段,决心一点一点地改革阿富汗社会的陋习。举个例子,阿曼努拉当年为了推行世俗化,多次强制妇女脱去罩袍,结果适得其反。查希尔显然不愿意采取这种极端做法,他的策略是先让王室女性不穿罩袍,并经常让她们在公开场合抛头露面。随着时间的推移,民众渐渐接受了王室女性不穿罩袍的现象,许多阿富汗普通女性也开始不再穿罩袍上街。

在查希尔的努力下,阿富汗的世俗化稳步推进,经济也取得了长足进展。然而,阿富汗的分裂和地方守旧势力的强大,使得无论上层如何推行改革,遍布在山沟里的众多部落依然不听号令。这种矛盾的现状使得查希尔的改革越深入,他对地方的影响力却越小,因为人们认为一个背叛了伊斯兰的国王不值得尊敬。

达乌德的强硬统治

为了强化王权,查希尔任命自己的堂兄达乌德为首相,希望联合国内的左派势力推行改革。然而,达乌德与查希尔的理念截然不同,他认为查希尔的改革太软弱,阿富汗应该像隔壁的苏联一样,用强硬手段对待守旧势力,迅速迈向现代化。由于理念不合,加之达乌德作风强势,两人的合作最终不欢而散。

1963年查希尔罢免达乌德后,达乌德在家赋闲期间,苏联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苏联希望通过扶持达乌德来插足阿富汗,以便获得进入印度洋的通道,切断西方阵营的海上石油运输线。1973年7月,趁查希尔前往意大利养病的机会,达乌德在苏联和亲苏派的支持下发动军事政变,宣布废除君主制,建立阿富汗共和国,自己则担任新政府总统。

达乌德上台后,为了展现推进现代化的决心,他放弃了亲王爵位,随后对部落酋长、宗教传统势力、大资产阶级和封建地主采取了强硬措施。这种做法虽然让他一时爽快,却导致了反对派的激增,阿富汗中央政府的统治根基彻底动摇。

苏联的入侵与后果

为应对反对派,达乌德在外交上全面倒向苏联,接受苏联援助并购买苏联武器。在苏联的帮助下,达乌德试图肃清国内的反对派,但事实证明,这一目标极其困难。1978年4月27日,在苏联的支持下,左翼武装发动政变,达乌德一家三十余口在政变中惨遭屠杀。

达乌德死后,亲苏的阿富汗人民民主党组织新政府,由该党领袖塔拉基出任国家元首。然而,塔拉基不久后被自己的副手哈菲佐拉·阿明取代。阿明与塔拉基在对苏联的政策上存在明显分歧。1979年12月26日,苏联以捍卫阿富汗免遭外来反革命入侵为由,集结十万大军准备入侵阿富汗。12月27日,苏联特种部队空降喀布尔,迅速攻陷总统府,阿明被俘并遭到杀害。

苏联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导致了长达九年的战争,阿富汗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约130万人丧生,五百多万人沦为难民。1989年2月,当苏军撤出阿富汗时,已经碎成渣的阿富汗沦为了人间地狱。这场战争不仅对阿富汗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也使苏联陷入了深重的危机,为其最终解体埋下了伏笔。

0 阅读:0

以丹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