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曾称:中国不是伊拉克,要想赢中国,需从现在囤积第五代弹药

峻辉聊过去 2025-03-28 15:42:48

众所周知,美国各种战略专家、学者总是不断炒作台海问题,渲染紧张的战争气氛。

2023年,更有好事媒体《空军和太空军杂志》援引了美国空军作战司令部司令凯利的说法,称:“中国不是伊拉克,一旦台海爆发冲突,美军必须要有所准备。”

凯利还补充道:“为了和第五代空军相匹配,美军要从现在就囤积‘第五代弹药’,以应对解放军。”

爱好军事的朋友大多都听说过第几代战机、第几代航母,从没听说过还有“第五代弹药”。

那么,凯利口中的“第五代弹药”究竟是什么,在战场上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伊拉克战争

随着2003年3月20日,美国向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发射了一枚导弹,到5月1日美国总统布什在林肯号航空母舰宣布战争结束,这场历时42天的伊拉克战争似乎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不曾想的是,42天的战争,仅仅是狭义上的定义,更广阔的定义是伊拉克战争断断续续持续了近20年,直到美军彻底撤出伊拉克为止。

当时,美国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采取了“先发制人”的行动,绕开了联合国安理会,发动了伊拉克战争。

初期,许多观察人士都认为美国的目的是向世界证明其超强的军事实力。

然而,现实的战况是美军彻底陷入了中东泥潭,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说起伊拉克和美国的恩怨,还要往前追溯十二年。

早在1990年-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国就曾领导多国联军将入侵的伊拉克军队赶出了科威特。

值得一提的是,海湾战争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支持,有一定的正义性。

之后,联合国安理会又通过了第681号决议,命令伊拉克销毁其所拥有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WMD)。

什么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普遍是指核武器、生物武器和化学武器以及远程弹道导弹。

然而,一代枭雄的萨达姆一点也不“鸟”美国,并于1998年中止了与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的合作。

傲视群雄的美国见萨达姆不听号令,那真是气的后槽牙咯咯作响。很快,美国、英国就对伊拉克发动了空袭。

这时,美国尚还有一丝耐心,不想出动地面部队,一大制约因素就是担心陷入如同越战的泥沼中。外界本来以为伊拉克的局势不会有大的变数,预想的是美国就只是出动战斗机,不时丢几个炸弹就完事了。

可谁能想到的是“基地”组织本·拉登火上浇油,让本就紧张的局势彻底升级。

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了几架飞机,撞上了世贸大厦和华盛顿五角大楼。该事件成为小布什发动战争的一个借口。

在演讲中,小布什明确提到:萨达姆仍在继续制造和储存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撞击世贸大厦,他更是脱不开关系。

另外,伊拉克、伊朗和朝鲜是国际“邪恶轴心”的一部分,必须要出重拳。

2002年10月,小布什正式取得了国会的对伊拉克动武的授权。

次年2月,“世纪谎言”出现了,时任美国国务卿科林·鲍威尔为了取得联合国各成员国的同意,亮出了“洗衣粉”,言之凿凿声称自己手中的“小瓶子”就是来源于萨达姆有意制造的“移动生化武器实验室”。

搞笑的是,记者在2004年又采访他关于伊拉克战争的有关问题,鲍威尔又吞吞吐吐地承认道:“这方面的证据,似乎并不……那么可靠。”

为了增加故事的可靠性,英国首相布莱尔也附和了鲍威尔在2003年的说法,表示:“毫无疑问,萨达姆没有听取我们的警告,还在生产WMD。”

此外,美国还宣称找到了伊拉克两名叛逃者,分别为化学工程师拉菲德·艾哈迈德·阿尔万贾纳比和一名情报官员穆罕默德·哈里斯少校。

两人都异口同声说“萨达姆在制造化学武器,如果不阻止,会危及世界安全。”但几年之后,两人又推翻了原来的说法,称“之所以捏造证据,是因为希望国际社会入侵伊拉克有一个合法的理由,并推翻萨达姆的恐怖统治。”

后来的事情,是人所共知的内容:伊拉克军队被击败,巴格达政权被推翻,萨达姆被逮捕,并在全世界上演了“世界绞刑”。

根据相关的统计,从2003年到2011年间,伊拉克有46.1万人死于战争,包括平民和士兵,数百万人流离失所,美国耗费了3万亿美元,也没找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更没有达到战略目的。

英国“皇家联合服务研究所”总干事卡琳·冯·希佩尔博士说:“美国在这场战争中失去了信誉,我们到现在也不明白美国为何要出兵伊拉克,难道仅仅是为了填满军工复合体的口袋吗?”

“第五代弹药”

二十年过去了,美国的头号敌人不再是恐怖分子,而是将目标定位了中国。

在军事领域,美军很轻松就打赢了伊拉克战争,可俗话说“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在伊拉克战争上,美国失去的远比得到的要多,唯一填饱肚子的就是美国国内的军工复合体集团。

今朝,美国的军工复合体又将中国比作“下一个伊拉克”。更危言耸听的是,军工复合体还将中国视作更强大的敌人。

为了战胜中国,美军高层人士还创造出了“第五代弹药”的概念。比如作为军工复合体的喉舌媒体——《空军和太空军杂志》,就发表了《第五代武器》的文章。

该文章的主要观点就是弹药的未来将很大程度上决定战场上的胜负,最重要的是弹药的速度、射程、隐身及协作能力。

早在2021年,美国空军作战司令凯利就提出“我们需要第五代武器来配合我们的第五代空军”。

在凯利的观点中,空军投入战斗时,它使用的是上个九十年代的战术武器配合。也就是说,如今的战机太先进,而武器却很滞后,两者不相匹配。

海湾战争中,美国空军尽管优势很大,但对手的防空能力也很强大。如果说对手新的拦截武器数量够多,将使得打击目标变得更加困难。

然而,“第五代弹药”并没有一个很清晰的定义,一般是配合第五代战机硬生生创造的概念。

负责武器的项目执行官员、美国空军军备局局长杰森也说:“我们谈论的是确保我们的武器足够有效,很难专注于任何特定的属性,但必须要跟上对手的不发,跟上环境的变化。”

在美国空军研发武器的行业简报中,披露了第五代武器共有10种,可大概分为空对空导弹、高超音速导弹、对地攻击武器三大类。

在空对空导弹中,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制的AIM-260联合先进战术导弹(JAIM)的射程要大于中国的PL-15,并采用了最先进的雷达设备,进行制导,可以准确命中目标。

远程交战武器(LREW)由雷神公司制造,是一种只能在战斗机外部挂载的导弹,可用于击落敌人的空中预警系统、加油机。

此外,步入研发的武器还包括“模块化先进导弹”、“游隼”等武器。

在高超音速导弹中,美军投入研制的有AGM-183A(空射快速反应武器)。这是美军空军大型、快速的高超音速导弹,飞行速度超过五马赫。

在使用火箭加速的过程中,该武器可分离,并滑翔至目标时保持机动能力。

另一款则名叫高超音速攻击巡航导弹(HACM),但该武器是一种对地攻击武器,使用的是吸气式超燃冲压发动机,体积小到可以由战斗机携带,预估初始作战能力将在2027年。

在对地攻击武器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全球精确攻击武器(GPAW)。该武器非常小型、能够打击水面目标和坚固的深埋目标,数量大,价格低廉,具有先进的传感功能。

外界传言,GPAW将采用开放式架构,具有“驾驶舱可选弹头能力”。

尽管军工界没有对“第五代弹药”有一个准确定义,但依照未来战场的需求,还是认为“第五代弹药”要具备以下特点。

首先是更具隐身性,不仅战机要具备隐身功能,弹药也要。

现代防御体系发展迅速,为了击中目标,达到目的,第五代武器必须能使用电子手段隐蔽自己。

第二便是具有高速巡航能力,且要达到高超音速。

第三射程更远,在进入敌人武器射程之前就能发射,达到“立足于不败之地”的境界。

第四结构更紧凑,这主要是武器要具备隐身性,就必须在内部携带微型电子设备。

最后就是数字化设计,基于强大算力的计算机,武器弹药也要能和计算机发生联动,以实现提高准确度。

尽管“第五代弹药”还处于PPT阶段,但美军的想象力、创新力的确天马行空,这背后恐怕和其丰富的战场经验分不开关系。

除了“第五代”弹药,美国武器的研究人员还在推进“智能”弹药,并设想了一些概念设计。

比如说“联合攻击弹药”,旨在将情报、监视和侦察功能与打击能力融为一体。

又比如说“蜂群压制微型弹药”,通过部署子弹药来击退挺进中的敌方部队,这是美空军寻求的“猎杀”家族成员之一,一次出击就能够对付多个目标。

再比如说失能武器,通过使用各种非致命武器对敌人进行打击。

如果将活生生的人,换做设备,可以起到干扰机的作用。最后就是美国的XSS-10微型卫星,在高空轨道运行,微型卫星可以自动停运,用自身携带的超清摄像机对监视物进行全天候的自动跟踪监视。

结语:

不过设想归设想,要想将研发中的武器落实,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更需要强大的军工生产能力。

但根据美国空军米切尔航空航天研究所未来概念和能力评估主任马克的说法:“今天的美国缺乏激增的生产能力,就算是在实验室成功研发了,也未必可以大规模生产。”

所以,大家也不必太相信美国的忽悠能力,以免掉进了美国军备竞赛的陷阱中,重蹈苏联的覆辙。

最关键的是,中国还是立足于现实,按照既定方针往下走,就一定能大获全胜。

参考资料

《美空军:需要第五代武器搭配第五代空军》 华语智库

《美国空军为研制未来新型“智能”弹药做准备》军情动态

《伊拉克战争20周年:美国及其盟友为何入侵伊拉克》 BBC中文

1 阅读:490
峻辉聊过去

峻辉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