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是标准吗?“道”有标准吗?
三棱心爱文学
2024-12-22 15:30:40
在研究解读《道德经》的文章中,有许多似是而非的观点,看上去因为高大上,所以很是迷惑人。比如:按照道的标准,按照道的要求,按照道的原则,德是最接近于道的行为准则,圣人就是道的化身……
不知大家深究过这些说法没有?如果没有,不妨停留一下你的阅读,在脑子里追问自己几遍这些问题,看能不能给出正确的答案:道的标准、要求、准则、原则是什么?老子有没有告诉我们标准答案?作为比老子多见识了两千多年人类发展史的现代人——你,能不能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告诉人类,道的标准、要求、准则、原则什么?
我曾经在网络平台上不止一次地拿这个问题追问过提出以上这些说法的作者:如果道有标准、要求、准则、原则,有具体的人类赖以和谐发展的相处、生存的守则和条款,为什么不拿出来共享并共同遵守?为什么还有主义之争、道路之争、制度之争、文化之争、文明之争?可惜被追问的作者均是顾左右而言他,没有一个敢于、能够回答我的追问。
原因很简单,“道”只会呈现,不会表达,“道”不是标准,“道”也没有什么规则和条款,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盲人摸象”的历史,是一部“摸着石头过河”的历史。如果“道”有标准、原则和条款,人类的认知将没有意义。
所以,老子在《道德经》中并没有任何章句是阐述“道”的标准、原则和条款的。
但是“道”作为“客观存在”,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类要“遵道”,不能违背其客观性,那又该怎么做呢?没有它法,就是一个字——摸;两个字“摸索”。摸对了,传承;摸错了,修正;摸得不完整,补充;过时了,丢弃……所以,老子的叙述重点可以通俗地浓缩在一个“摸”上(用之不勤,反者道之动),简单地归结在一个“修”上(道生德畜物形势成,弱者道之用),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
大道甚夷,唯迤是畏!说白了,“道”如果有标准,它就是在人犯错的时候,给你教训让你铭记,把你拉到正道上来;在你不知“道”的时候,沿着前人的“道”走就行了。
老子在《道德经》中, 反对很多东西,有的解读者只知道老子反对什么,却不知道老子为什么反对?如果你知道老子为什么反对,就不会跟着老子一味地否定,比如世俗,比如欲,比如智巧,比如圣,比如仁义礼,比如壮,比如强,等等。老子不是为了反对而反对,老子对某些东西的反对,其实是“避坑指南”,因为在这些事项上人们容犯错,所以他看上去反对的东西并不是真的完全否定,而是类似于“画重点”,画路标。就好像一把刀,是双刃刀,有人用刀犯过错,但不是说刀就没有用。有人说人的“念头”是原罪,所以要压制、抵制、消灭“念头”;有人认为思维的“二元论”是罪魁,所以要把“二元论”给消除了,这不是闭门造车的妄想吗?
这就好比我们现在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奴隶制,反对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但我们不能否认这些社会制度存在的合理性,不能否认这些制度在历史上发挥的推动作用,只是这些制度不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需要,要被更好、更新的制度取代,我们才要反对它。所以,认为老子要回到原始社会的说法是极其错误的。有的解读者认为市场经济是“无为”经济,计划经济是“有为”经济,市场经济合于“道”,而计划经济是背道而驰。这样解读,不仅是对“道”的曲解,也根本不明白什么是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更缺乏对“无为”和“有为”的认知,全方位表现了认知匮乏和思维狭隘。
当市场经济适应并促进了人类的发展,它就是“合于道”,当计划经济适应并促进了人类的发展,它也是“合于道”,因为“道”没有标准。如果“道”有标准,就不会有这个经济或那个经济。我们国家实行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两种经济体制并轨并存,这也是“合于道”,“合于道”的经济就是“无为”经济。
闲话不叙,总而言之,我们学经典要悟原理,不要在文字的逻辑里打转转,不要在象牙塔里闭门造车,这样对实践才有指导意义。
2
阅读:15
时觉空罗智能
道=路=逻辑算法[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