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万物&实体万物:千万不要混为一谈

三棱心爱文学 2024-08-27 18:44:46

关于“万物”,我曾不止一次写文章要注意其表达的不同含义,不能“一‘万物’到底(类似于一‘道’到底、一‘名’到底、一‘一’到底、一‘德’到底,一‘有无’到底……)”,在《道德经》中,“万物”也有不同的用法:

第一类如: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等等。

第二类如:如: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这两类“万物”有很明显的不同:第一类,能以具体的实物作为例子进行套入,比如“以万物为刍狗”,这里的万物可以指你能想到的所有具体的东西,张三李四王二麻子,都是刍狗;第二类则不然,不能以具体的实物套进去,否则不是很片面,就是很荒唐,比如“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我们家门前的一块石头,它来哪门子“尊道而贵德”?“有名万物之母”,我们家牛的母亲名叫“有”?这不是扯吗?“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生养了一块石头?这不是胡言乱语吗?

我们把第一类“万物”叫做“实体万物”,我们把第二类“万物”叫做“概念万物”。

“概念”与“实体”是两个在哲学、逻辑学、语言学以及信息科学等领域中经常被提及且容易混淆的术语。为了清晰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概念(Concept)

定义:概念是人类在认识过程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是自我认知的一种表达,形成概念式思维惯性。简单来说,概念是对一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或本质属性的概括和抽象。

特性:

抽象性:概念是对具体事物或现象的高度抽象,不依赖于任何具体的个体实例。概括性:概念能够涵盖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一类事物或现象。主观性:虽然概念基于客观存在的事物或现象,但其形成和表达受到人的主观认知、文化背景、语言习惯等因素的影响。

示例:“动物”是一个概念,它涵盖了猫、狗、鸟、鱼等具有生命、能自主运动等共同特征的所有生物。

概念万物

实体(Entity)

定义:实体是指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在哲学上,实体通常是指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为我们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在信息科学中,实体常指信息系统中可以明确区分的数据单元或对象。

特性:

客观性:实体是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具体性:实体是具体的、可感知的或可描述的,与抽象的概念相对。独立性:实体在一定程度上是独立的,可以与其他实体区分开来。

示例:在物理世界中,一棵树、一个人、一座山都是实体;在信息系统中,一个用户、一篇文章、一个订单也可以被视为实体。

实体万物

对概念和实体的混淆,导致对《道德经》“万物”的错解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德经》中这5句话中的“万物”,指的都是“概念万物”,即:万物的分类学意义,是人类认知规律的总结,是人类文明的基石。

按照这个思路来理解这5个“万物”,可以说迎刃而解。否则不仅仅是在玩文字游戏,而且毫无科学和实践意义。不再浪费时间赘述批驳,有兴趣的朋友试解之!

0 阅读:1
三棱心爱文学

三棱心爱文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