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雪糕“后院起火”,欠薪的钟薛高魔力不再
最近,几篇离职员工向钟薛高讨要欠薪的帖子引爆网络,将这家知名网红雪糕品牌经营出现问题的现状曝光于天下。
许久未出现在公众视线的钟薛高,却靠几篇讨薪的帖子登上新闻热搜,对于一家定位高端的品牌来说,多少有些尴尬。然而,联想到钟薛高近几年的发展情况,结局似乎可以预料,只是此时被曝问题,多少让人感到一些意外。
面对欠薪传闻,钟薛高回应称:公司正在积极解决相关纠纷,目前运营一切正常,该纠纷由5月起的公司裁员引起。
看似是劳资纠纷,但细细揣摩,却并非表面这么简单。
据悉,钟薛高官方微信和微博至今已停更2月之久,最后更新的内容均停留在8月份;钟薛高品牌主体公司钟薛高食品(上海)有限公司21家分支机构均显示为注销;此前,钟薛高550万元财产被司法冻结;另据离职员工爆料,钟薛高部分公关团队已解散……种种迹象表明,钟薛高似乎不行了。
一夜之间,大厦将倾,网红钟薛高的招牌怎么不灵了?
有人说,高价是钟薛高的原罪。
钟薛高的没落离不开“雪糕刺客”话题的致命打击。但为什么同样定位高价的梦龙依然卖得很好?2023年第二季度华中地区雪糕/冰淇淋畅销榜单top50显示,梦龙三款产品入围,排名第13、21、24,定价中位数为10元,远高于其他品牌。而钟薛高只有一款产品入围,排名第50,定价中位数为13元,表现远不如前几年。
由此看来,定高价不是问题,而高价不被认可才是问题。
钟薛高“雪糕长烤不化”新闻事件表面看是一起由认知盲区造成的“科技与狠活”,但本质是消费者对其高价的质疑和口碑反噬。其原因直指钟薛高高价背后的产品“名不副实”。当然,这样的名不副实,不似花西子那般“令人发指”到一支79元的眉笔,成本不到10元,而是品牌讲出来的高价背后的优质产品原料、复杂工艺支撑并不消费者所接受和认可,这才是最致命的。
当然,你可以说高定价背后还有品牌溢价,可当消费者对品牌产生质疑的时候,品牌溢价便是伪命题。
除了定价,钟薛高和花西子一样,都存在重营销、轻产品的问题。产品层面缺乏创新,或者说难以跟市场上现有的产品拉开本质差距,产品的热销,靠的是营销的高投入和广告轰炸。而一旦营销停止或降低营销预算,销量便会随时下滑,影响可谓立竿见影。产品销量驱动靠营销,而不是靠4P(产品、价格、渠道、营销)组合拳,结果可想而知。
在渠道方面,花西子是过于依赖头部网红效应。但李佳琦怼粉事件的引爆,直接让花西子销量打骨折,据天猫数据显示,9月11日至9月20日,花西子旗舰店的销售额仅为9.8万元,同比下降了99.5%;钟薛高则是渠道紊乱,以前过于依赖线上,如今线下也开始铺货,但缺少章法,什么店都进(商超、夫妻店等),什么价都卖(10元,3-5元等,多以经销商行为居多),导致钟薛高的终端价格体系崩盘,即便后来单独成柜,也于事无补。
当然,对钟薛高来说,最致命的问题还是竞争对手太多,做线下渠道更是面临强龙(蒙牛、伊利等深耕线下渠道多年)和地头蛇(各地雪糕品牌)的围剿。钟薛高可以采取类似元气森林的做法,凭借高返利“策反”经销商,以实现全国范围内的铺货。但铺货只是第一步,如何大量把货卖出去,才是筑牢线下渠道的根本。在这方面,钟薛高显然不及元气森林。
元气森林虽然比普通碳水饮料贵一些,但有一个好的营销概念“0糖0脂0卡”,迎合了新饮料健康消费热潮。再加上渠道策略是以一二线城市便利店为主,聚焦青年及都市人群,自然更容易成功;而钟薛高则缺乏产品营销和渠道经营的系统思路,在品牌调性频遭质疑的前提下,渠道再不给力,结果可想而知。
当然,造成如今钟薛高被动局面的,还有资金流的问题。
据媒体消息,在2021年完成2亿元A轮融资后,钟薛高未再传出过融资的消息。钟薛高的品牌故事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如果资本看衰,那么钟薛高的故事可能也便到头了。
这几年经济下行,加上疫情影响,消费降级甚嚣尘上,曾经的新式茶饮代表喜茶和奈雪的茶,都开始主动降价求生存,而主打10元饮品的蜜雪冰城则成为新晋网红和市场热捧的加盟标的。
目前来看,单靠产品难以实现钟薛高的正向循环。调研显示,消费者能够接受的雪糕售价基本维持在10元以下,占比达81.9%,以钟薛高为代表的20元以上价格段,用户接受度不足2%。
为了迎合市场,钟薛高推出了低价品牌SaSaa,定价只有3-5元,但钟薛高品牌赋能价值有限,再加上SaSaa产品并不出众,被消费者抛弃是迟早的事情。
结语:钟薛高和花西子的近况令人唏嘘,但并值得同情。如今,花西子的“摆烂”和钟薛高“沉默”不过是网红品牌褪下光环后,失忆症的表现而已。品牌缺失的课总归要补回来,尤其是产品打造方面的课。营销不是品牌的护城河,渠道不是,当然高价更不是。
眼下,在融资无果的情况下,钟薛高只有降价一条路可走了。如今,各电商网站上,钟薛高打折促销的产品随处可见,而随着冷饮热销季的结束,面对危机四伏的品牌经营,钟薛高能否挺过寒冬,成了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