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我打出去,敌人枪也响了,他比我稍后一点,我现在好好的,没事,敌人倒下了!”
——上甘岭狙神张桃芳晚年回忆
1953年初夏,抗美援朝进入最后的反击阶段,结合当前形势所创造的“冷枪冷炮运动”,也收获了不小的战果。
这一天,晴空万里,被誉为“狙神”的张桃芳,开启每日毙敌任务,沿着交通壕,随心走到三号狙击台,人还没缓和,一发子弹擦着头皮飞过。
长久的战斗经验,让他早已炼就无比敏锐的直觉,敌人的第二波子弹还未抵达,他便一缩脑袋,整个身子趴倒进交通壕。
随后反应过来,自己被“同行”盯梢了,为了摸清对方位置,他习惯性地挑起一只钢盔,慢慢探出去,曾经他用这个办法,无数次吸引敌军暴露位置,一击毙命,且屡试不爽。
今天却失算了,晃悠了半天不见对方开枪,“看来遇到真正的对手了,这种小把戏糊弄不了了!”张桃芳心想。
正如他所料,对面如蛇蝎般紧盯着,欲收他性命的,是老美不远万里专门请来,代号为“幽灵”的王牌狙击手,为了除掉“上甘岭狙神”,双方为其量身定制了“弑神计划”,历史上最为震撼的一场狙击之战,也正式拉开序幕。
“幽灵”此次携带的是勃朗宁重机枪,此枪弹道稳定,射程可达7600米以上,只要安上瞄准镜,便可子弹全面覆盖目标,误差极小。
反观张桃芳的“家伙事儿”,一把没有任何光学瞄具的莫辛纳甘步枪,此枪最主要的特点便是击发干净利落,可连打五发子弹,战士们习惯称其为“水连珠”。事实上,这把枪并不适合用于狙击,因为它连最基本的瞄准器都没有。
武器上的差异,让这种巅峰对决平添了几分不确定性。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张桃芳生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先匍匐前进,快速抵达坑道尽头,随后假装转移阵地,从战壕中一跃而起,飞奔至另一个狙击位,显然,“幽灵”不会错过这个绝佳的机会,一发发的子弹擦着张桃芳脚跟飞过,泥土溅了一身。
突然,他脚下一软,身子一歪,状似中弹般重重跌进一边掩体内。
“幽灵”随即停止射击,他认为自己已成功完成任务,所谓“狙神”,也不过如此嘛。
随后他开始寻找下一目标,这边张桃芳躲进掩体后,顶着沙土作伪装,眼睛如炬,寻找着敌人的踪迹,很快便发现对面两挺机枪在不断扫射。
张桃芳知晓,这并不是“真正的大鱼”,他再次一点点挪动,眼神向四周分散开来,凭借过人的眼力,终于在一个隐蔽的石头夹缝中,发现了一个黑洞洞的枪管,“大鱼上钩了!”
张桃芳猛地窜出来,快速扣动扳机,“幽灵”也发现了他,但没等他有所动作,一枚子弹穿透机枪瞄准镜,正中敌人眉心!
这场高手之间的精彩对决,直到现在,依然是各军事院校的经典狙击案例!
那么,张桃芳是如何进化为“狙神”的?和平年代的他,是否延续了此种辉煌?在美军眼中,他又是何形象呢?
张桃芳生于1931年,江苏兴华人,年满20便报国从军,仅一年后,便正巧赶上抗美援朝,顺利成为志愿军24军72师214团的一名通讯员。
1952年,敌我双方在战场上的形式,处于相对峙阶段,一心促成板门店和谈的我军,为了规避不必要的正面冲突,创造性的展开冷枪冷炮运动,将集群作战改为三人一组的坑道作战,这在世界范围内也是首例。既能为我军夺取战场主动权,又能打击美军嚣张气焰。
而通讯兵小张同志也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在进行了两个多月的射击训练后,张桃芳拿到了一支苏制M1944型莫辛纳甘步枪。
第一次靶场考核,小张同志便“出名”了,靠着连发三枪,全部脱靶的战绩,收获连长“三个大烧饼”称号,特意“关照”调到炊事班抡大勺。
张桃芳心里不服,想起幼时在家乡捕鱼,百发百中的技巧,又检讨起脱靶的原因,分析出是臂力不够,适应不了强大的后坐力。
一般情况下,若是没有足够的臂力把握子弹出膛带来的震动,那么,目之所及一毫米的偏差,到了射击靶上,便是将近一米以上的差距。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开始不停歇的锻炼臂力,将重达几十斤的沙袋吊在手臂上,继续练习举枪、瞄准、射击。晚上还增设项目,对着摇曳的烛火练瞄准度。
战友们回忆,那段时间,张桃芳就像着了魔一样,日夜不停的训练。
日复一日的坚持,让他很快拿到优异的成绩,回到日思夜想的狙击班。
时间到了1953年,张桃芳有了施展才能的机会。
随着部队之间的换防,他被派到上甘岭七号阵地。
1月29日,“狙神”开始第一次实战,梦想中的百发百中没有来临,张桃芳整个人都懵了,在距离敌方阵地仅一百米的距离,他发现敌军身影,连开十几枪,结果,一个人也没伤到,反而暴露自己的位置,引来一番炮弹攻势,连长只好让他先撤离。
第二天,他又出现在狙击点,很快,对面三个敌军进入射击范围,张桃芳当机立断扣下扳机,一阵惊鸟过后,一名美军倒下,原想的首战告捷,张桃芳却高兴不起来,因为他原先的目标,是第一个敌人,射中的却是另外一个,差距如此之大,令他整个人都颓唐不已。
老连长明白新手的很多问题,为他们一一做了解答,张桃芳这才明白,射击过程中,还需要计算提前量。
简而言之,训练过程中,靶子是固定的,实战时,人处于运动状态,真正合格的狙击手,不仅要测算射击距离、地形位置,还要考虑到敌人身高、移动方向与速度等,这就是所谓的提前量。
老连长也表示,上山敌人瞄脑袋,下山敌人瞄脚跟,这是无数狙击手实战得出的经验。
张桃芳耐心听讲,一步步练习,大概两个多星期后,他终于收获了属于自己的荣光,那一天,张桃芳连发9颗子弹,7颗正中敌人命脉,这在志愿军中也是极罕见的,上级特许其立三等功一次!
距离第一次射击过去40天,张桃芳再创佳绩,240发子弹,击毙71人。战场就是最大的淬炼地,仅一个多月的时间,一名狙击新手,便成为全连头号狙击手,志愿军火线报甚至将半个版面,全都给予这位英雄人物。
当时24军的军长皮定钧听说了张桃芳的传奇事迹,一开始根本不信一新兵蛋子就这么厉害,便专门派了个参谋,带着自己新买的、舍不得穿的皮鞋去找张桃芳,千叮咛万嘱咐,要亲眼看见他打中3个敌人,就把鞋子送给他。
参谋来到阵地后,张桃芳了解了军长的要求,二话不说抄起步枪“砰砰砰”,参谋还没反应过来,对面3个美国大兵脑袋就开了花,军长这下是彻底相信,自己部队出了个“狙神”。
张桃芳名声越来越响,志愿军内部掀起了一股学习张桃芳的热潮,人一旦有了精神支柱,做事效果绝对翻倍,更何况有张桃芳本人毫不掩饰的教习加持,志愿军中在短时间内涌现出了无数优秀狙击手。
我军这边干劲十足,美军那边心肝颤颤,之前他们料定我方不敢正面开火,堂而皇之的晒太阳、打扑克、跳舞。
如今是再也不敢晃悠了,疯狂挖防御工事,成天躲在后面不敢抬头,甚至大小便都得装在罐头盒子里,抛出工事外,毕竟我军摸索出了敌军的行动规律,凌晨洗漱、傍晚透风、解手都是最好的行动机会。
很多年后,美国老兵回忆起那场战斗,眼睛里依旧会流露出些许惊惧,他们表示,志愿军里有一位神枪手,一个人逼得整个阵地的人不敢露头,大号只能装在空罐头。那股难闻的腐臭味,一度让我以为穿越回了一战堑壕战!
也难怪后来美军会将上甘岭北山阵地,起名为“狙击兵岭”,张桃芳便是那个“死神撒旦”。
1953年5月,军长皮定钧来前线观看,遇见张桃芳背着他送的两只皮鞋,隐约能听到里边叮当作响,他疑惑地问里面装了什么?
张桃芳颇为得意的眯眼笑:军长送的皮鞋舍不得穿,专门用来收藏击毙过敌人的211个弹壳。
皮定钧听闻哈哈大笑,表示你们部队是214团,你可以再打3个,凑个番号。张桃芳一听可行,立刻回到狙击点,叩叩叩三声枪响,214个弹壳毫无悬念的凑齐了。
至此,张桃芳以32天436发子弹,毙敌214人,刷新了志愿军狙杀最高记录,最重要的是,他没有倍镜,只靠机瞄。
战争结束后,张桃芳荣获志愿军特等功一次,被授予二级狙击英雄荣誉称号,朝鲜方面还授予其“一级国旗勋章”。
1954年,志愿军选拔飞行员,24军中成功通过各项考核的,只有张桃芳一人,这位“狙神”自此称为新中国初代歼击机飞行员,在另一个领域闪闪发光。
2018年,距离那场幽灵与撒旦的巅峰对决,已经过去65年。
但某论坛评选地球历史上最出色的五位狙击手时,张桃芳依然高居榜首,成为世界范围内公认的顶级狙神!
湛蓝 夏时
不要太小看中国
用户10xxx42
英雄
贪墨
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