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纪登奎提议不要开除北京市委原书记的党籍,被毛主席驳回

小筱文史 2025-01-22 15:52:42

毛主席晚年最赏识的干部里有他一个,主席都管他叫“老朋友”。他本来只是个地方上的领导,结果被主席一下子就看中了,就这么调到中央,开启了自己的辉煌时光。

他做过河南的省委书记,在他任职的时候,工作那叫一个勤勤恳恳,硬是把河南变成了一块“金字招牌”。

纪登奎这个人,那可是深受毛主席信赖的干部。他的意见,毛主席都会很慎重地去考虑。可有意思的是,在对北京市委书记的处罚这件事上,毛主席和纪登奎难得地出现了分歧。

1973年的时候,纪登奎提出别开除那个书记的党籍,结果被毛主席一口就给驳回了。

为啥主席非要把那人的党籍给开除?纪登奎为啥还出来劝阻?

【毛主席的“老朋友”】

1923年,纪登奎生于山西武乡。新中国成立之后,纪登奎在中央担任的职务挺高的,不过跟其他人比起来,他的资历可比那些革命先辈差远了。

纪登奎年纪不大,可思想觉悟比旁人高得多。看到日军在中国作恶多端,他心里就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把这些侵略者全赶走。

1937年的时候,纪登奎刚刚加入革命队伍。那时候,正好赶上红军改编成八路军,说起来,严格意义上他就算是一名八路军了。

纪登奎到部队之后,就开始负责组织宣传方面的工作。他还先后当上了当地的青年主席,带着当地的民兵和敌人打起了游击战。

纪登奎组织能力相当棒,他跟战友们一块儿努力,给咱们党打下了很不错的群众基础。过了一年,纪登奎就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

打那以后,纪登奎就一直在后方负责相关工作。跟到前线打仗比起来,敌后工作那可都是些琐碎的事儿,不过这些事儿可重要得很。

纪登奎可厉害!工作毫无头绪的时候,他也能稳稳地耐着性子,把工作梳理得明明白白。根据地的工作又忙又杂,还得常常跟民众打交道。

就因为有这些经历,新中国成立之后,纪登奎可是立了不少功劳。

抗战胜利之后,纪登奎就领着当地的农民搞土改。瞅着一个个憨厚朴实的农民都能分到属于自己的田地,纪登奎心里那也是满是干劲儿。

纪登奎这人可棒了,他老是给当地的老百姓解决各种难题。你知道吗?那时候,日寇被打跑了,可没安稳多久,国共内战又爆发了。

纪登奎怕百姓生活受影响,就带着部队去剿匪,这事儿让当地的人都一个劲儿地夸他。

纪登奎跑了不少地方,最后到河南安定下来。新中国成立后,在许昌工作了好多年的纪登奎当上了许昌地委书记。

可是在1951年之前,纪登奎和毛主席压根就没见过面。一直到主席到南方视察工作的时候,才知道纪登奎这人的事儿。

毛主席对这个年轻干部也有了兴趣,火车到河南的时候,就在许昌停留了一小会儿,还主动说想要见见纪登奎。

【受到重视】

纪登奎知道要跟主席见面的时候,心里挺紧张的。不过,整个汇报过程中,毛主席一直在点头。

汇报工作都结束了,毛主席还把纪登奎给留下来,唠了老长时间。他俩聊起以往经历的时候,纪登奎就把自己过去的事儿一股脑儿全讲给毛主席听了。

瞧,眼前这年轻干部朝气蓬勃、干劲满满,毛主席见了可欣慰。就这么着,在毛主席心里,纪登奎有了一定的位置。每次南下,只要路过河南,毛主席准会点名让纪登奎汇报工作。

不光这样,毛主席在称呼纪登奎的时候,还很亲切地把他叫做自己的“老朋友”。

纪登奎自身能力挺不错的,还得到毛主席的赏识,他的升职就像开了挂一样越来越顺。1968年的时候,纪登奎被任命为委员会副主任,过了没几年,就当上河南省委书记。

纪登奎手里的权力可不小,但他压根儿没想过为自己捞好处。他心里,始终把人民摆在首位。哪怕都当上省委书记了,一到农忙的时候,在田地里总能瞧见纪登奎的身影。

不过在那个时候,纪登奎肯定也遭到了冲击。幸运的是,毛主席很快就得到消息,这样一来就把他救了出来,让他又能重新回去工作。

后来,纪登奎就被调到中央工作去了,还当上了副总理。

不过在这之前,毛主席可是两次点名让纪登奎到中央来工作。换作其他人,估计早就答应这个要求了。

纪登奎一听到这个消息,心里就琢磨自己的能力够不够。这不,主席头一回点名的时候,纪登奎就以能力不够为由,一下子给回绝了。

直到第二次的时候,毛主席亲自跟纪登奎说:“去试试呗,就算以后再回地方也行。”在毛主席的劝说下,纪登奎就迈进中央的大门了。

刚到国务院的时候,纪登奎想尽快熟悉工作。一有空儿,他就主动跟在总理身旁,帮着处理些事务。没多久,他就把工作要领给掌握了。

毛主席见他这么快就适应了新工作,就把他调到军区工作去了。纪登奎在革命时期虽说也领导过几次战斗,可对于部队的事儿,那简直是一窍不通。

纪登奎为了不辜负主席的信任,专门向主席借了一个人,这人就是新中国的开国大将粟裕。

国家需要自己的时候,粟裕将军虽然已经满头白发了,但他没有推脱,立刻就投入到工作当中。在粟裕将军的助力下,军区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后来,纪登奎一直都在学习军事知识。要是碰到难事儿了,他就去找粟裕将军,两个人一起商量该咋办。

后来,纪登奎在理论方面的水平,也被不少学院的老师给认可了。

纪登奎的整个仕途生涯就像这样,不管碰到啥困难,他都坚决不放弃。他那充满活力的工作态度,赢得了很多人的喜爱,毛主席对他也是非常信任。

【产生分歧】

不过在1973年的一个会议上,毛主席和纪登奎之间居然罕见地产生了分歧。

1973年,对于处理原北京市委书记李雪峰的事儿,纪登奎有着不一样的看法。当时,主席都已经下了定论,要把李雪峰等人的党籍给开除了。

不过纪登奎可太了解李雪峰了,他俩在河南工作的时候就是上下级关系,纪登奎很清楚李雪峰是个什么样的人,所以就开口劝解毛主席。

不过毛主席和平常不一样,很有深意地讲:“登奎同志,你少两根白头发。”

纪登奎不晓得毛主席的想法,可瞧着主席显然不打算考虑自己的建议,纪登奎也就不想再坚持了。

后来有一次跟家人吃饭的时候,纪登奎不经意间就说起了主席说的那句话。嘿,没想到他儿子一句话就把他给点醒了,儿子说主席那话的意思是在告诉他阅历太浅。这时候,纪登奎才一下子明白过来了。

纪登奎给主席提了个建议,主席当面就没答应。不过,在处理这事儿的时候,毛主席还是从轻处理了,就只把李雪峰给开除了。

后来纪登奎也清楚了,毛主席对身边的高级干部要求特别严,政治局的成员更是如此,所以毛主席才会这么生气。

针对这个问题我无法为你提供相应解答。你可以尝试提供其他话题,我会尽力为你提供支持和解答。

动乱结束以后,纪登奎的仕途就走到头了。1978年开三中全会的时候,因为前几年犯了错,纪登奎在会上被批评了。

打那以后,纪登奎就开始反省自己的错处了,还写了好多份材料,检讨自己的过失。纪登奎心里很明白,自己已经不适合继续待在中央了。

1980年的时候,纪登奎主动提出要离开,经过中央领导表决,最后答应了他的这个请求。纪登奎虽说以前犯过错,不过他的能力还是得肯定的。

他离开中央之后,邓小平同志就找到了他,想让他接着出来工作。纪登奎很乐意地接受了,然后邓公就把发展旅游这项重要的任务交给他。

一直到1982年,在要调到研究院之前,胡邦耀还特意问纪登奎想不想再回河南。纪登奎在河南工作了好多年,河南对他来说就像是第二个故乡一样。

可纪登奎想了一会儿后,还是没接受这个提议,他这会儿更想参加调研工作。

1988年的时候,纪登奎在研究院已经工作好多年了。他的身体出状况了,尽管很快就把他送到医院,可最终还是没能把他的命救回来。于是,纪登奎就这么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0 阅读:31
小筱文史

小筱文史

小筱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