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曾宪植之子为劳改中的母亲求情,毛主席批复:接回北京

小筱文史 2025-01-22 15:57:59

【前言】

主席,我母亲被病痛折磨得不行了,您就让她回北京到医院去看病吧!

叶选宁写了这封满含深情的信,字里行间都是对母亲的心疼,也满是想要尽孝的渴望,信纸封起来的时候,还能隐隐约约看到他的泪痕。

毛主席收到这封信后,翻来覆去看了好多遍,最后提笔批复:“接回北京!”并且让周总理负责处理相关的一切事务。

这个女子到底是何方神圣?叶选宁和他母亲以前又到底遭遇了些啥?

【家风家骨,永不屈服】

提起曾国藩,全中国那是没谁不知道的。

这位将军一身正气,永远都不屈服。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朝代里,他靠着自己刚强的意志,把中华民族的气魄和精神给激发出来了。也正因为这样,《曾国藩家书》才在后世广泛流传开来。

“刚直不阿,永不屈服”这两句话成了曾国藩的家训,这家训激励着他的后代去建立功业。在曾家的后代里,真的有不少厉害的人物,甚至有一位被叫做“黄埔校花”的特别女子。

这女子到底是谁?

她,就是叶选宁的妈妈——曾宪植。

1910年1月23日,曾宪植出生。这个女娃娃一来到世上,就承载着全家人的希望。要知道,她的祖上可是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

湖南双峰县的曾氏家族很有名气,他们家思想和家风都挺开明先进的。曾宪植是这个家族的第五代世孙,打出生起,她爸妈就精心教导她,她小时候就读了好多传播新思想的书籍报刊。

家里人没把曾宪植是女的当回事儿,就盼着她能把曾国藩的精神传承下去,就像曾国藩在家书里说的那样做到“耕读传家”。

受这么好的家风熏陶,曾宪植不断求学,慢慢成长为一个既勇敢又聪慧的少女,她对军事特别感兴趣。

她的父亲曾昭和在她的教育上一直特别用心。当发现女儿有军事天赋后,他就觉得女儿应该有更广阔的空间去施展自己的才华。

1926年10月的时候,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就是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第一次向社会招收女学员。

曾昭和一听到这个消息就高兴得不得了,他跟女儿商量完,马上就联系了曾宪植就读中学的校长徐特立,想把女儿送进这所军校。

在父亲和老师的鼓舞下,曾宪植就去报考了,结果顺利被录取,成了第一批进军校的女学员。

在军校学习的时候,教官可没因为她们是女学员就特殊照顾,反倒让她们接受更严厉的体能训练。

曾宪植和好多女学员,就天天这么不停地训练。一边练武术、搞体能,一边还学着文化知识和政治思想。

就这么过了几个月,曾宪植终于得到教官的认可,顺顺利利地成了中华民国第一批女兵中的一员。而且,她长得特别好看,还被人叫做“黄埔校花”。

1921年,春光正好的时候,曾宪植已经学了一身的本领,对国家的将来满是希望。

可这样的温暖和煦没持续多长时间,中华大地就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也正是这场浩劫改变了曾宪植的革命思想。

4月12日,蒋介石主导的反革命政变突然就爆发了,在之后的日子里,这事儿还不断发展,害惨了中国的老百姓。

武汉可是革命之城,当时受到的影响那可大了去了。一下子就变得人心惶惶的,老百姓到处跑,街上常常乱得一塌糊涂。

眼瞅着时局不太平,曾昭和就想法子派人给曾宪植带了个话,说:“没什么事就别出门,得保护好自己,要是实在没辙了就回家里来呗。”

可宪植接受的革命思想早就深深扎根在她心里。她心里清楚着,自己不再是那个需要父母保护的娇小姐了,而是一名战士!

就这样,她拒绝了父亲的劝告,毫不犹豫地留在了黄埔军校,跟自己的战友待在一块儿。

任由社会一直动乱下去肯定不行,要是老是这样,国家就不成个国家样儿了。

曾宪植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国家遭受这样的毒手?很快,他就和战友们商量起来,然后从武汉长途跋涉千里路,一直朝着广州进军。他们打算就在广州这座城市发动起义。

1927年12月11日凌晨,万籁俱寂之时,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广州向着国民党反动派英勇地发起反击,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广州起义。

在这场起义里,战斗那叫一个惨烈,死了伤了好多人。不过曾宪植和她带着的女兵们,可厉害,是很坚强的一股力量,好几次都把敌人打得灰溜溜地败退下去了。

这一仗打完,曾宪植在党内就有了不小的名气,她们这群从黄埔军校出来的女兵,也成了当时赫赫有名的“铁娘子军”。

这之后,曾宪植就到香港去了。就在这个时候,她认识了叶剑英。

两个人一块儿对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时候,老是一起商量大事,肩并肩地打仗。这么一来二去的,两人之间就有了特别深厚的革命感情,后来就结成夫妻。

可是,战争那时候的夫妻常常是聚在一起的时候少,分开的时候多。他俩感情正浓的时候,曾宪植就积极响应号召,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了党内出色的女兵。紧接着就被派到上海,去建设和保护地下党机关。

1929年5月的时候,国民党反动派干了不少坏事,这就激起了大学生的游行运动。曾宪植,她可是有着革命经验的出色战士。她毫不犹豫地就站出来,领导了上海的游行,又积极去演讲、张贴标语。就因为这样,反动派还悬赏要捉拿她。

在监狱里的时候,她就像真正的军人那样沉着冷静,还对形势做分析,宣传工作也照样做。

她觉得国民党当局肯定不敢把她们这些学生咋样,就去安慰一起被抓的学生。反动派威逼利诱她的时候,她从来都不屈服,甚至还绝食跟反动派抗争。

她的精神把战友们都给打动了,战友们感觉在这个女生身上能看到曾国藩老将军的影子。打这以后,大家就亲切地管曾宪植叫“阿曾”。

没过多久,地下党员赶来营救她们,曾宪植和学生们于是就脱离了困境,重见天日。

可这时候的革命形势对曾宪植特别不利,满大街都能看到反动分子张贴的对她的悬赏令。没办法,组织只能安排她去日本留学了。

可是,在日本的日子哪能一直顺顺利利的?

这时候,曾宪植可是经历过好多战斗的,她早就不怕这些手段了。在异国他乡的冰冷牢房里,她还是把头抬得高高的。不管是被审问,还是受到威逼,她都没向外国反动派低过头,始终都是特别自信的样子。

也许,曾宪植身上的那股傲气和冷峻把日本人给震到了。在一回审问的时候,日本人一脸严肃地问出了他们一直想打听的问题:“你到底是谁?”

你知不知道中国有个曾国藩?我,是他弟弟曾国奎的玄孙!大家都管我叫阿曾!

曾宪植把自家祖上好几代的事儿都慢慢讲了个遍,从乱世里的功绩,再到后来的荣耀,一点都没落下。

这可把小日本惊到了,嘿,没想到,他们居然抓了个名门家的闺女!就这么着,才到第二天,曾宪植就被小日本客客气气地给放出来了,而且对她还特别有礼数。

1937年,日本侵略咱中国的那些坏事都传出来了。曾宪植当时正在日本,心里一直挂念着自己的祖国,还想念着部队。这下她可实在受不了了,马上就回国了,就想以自己战士的身份,在国家的抗日战争里出份力。

回国以后,经组织介绍,曾宪植就留在武汉继续干抗日宣传工作。

可曾宪值觉得,自己在黄埔军校都学了那么长时间了,就该上战场去杀敌人,哪能光搞搞宣传。

从那以后,她就一个劲儿地向党中央请求,想要到战场上战斗,并且为了这个目的,先后在桂林、延安这些地方开展学习以及统战工作,最终也顺利地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下迎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

建国后,曾宪植跟着华罗庚教授钻研科技,给新中国出份力,对儿子叶选宁,她也用心教育。

【写信救母】

1974年,在中国大地上那可是风波一个接一个地起来,各种运动不断。就像曾宪植这样的女子,也很难躲得过去。

没过多久,她就被安排到衡水五七干校劳动改造去了。她儿子叶选宁也受到了牵连。改造了两年之后,叶选宁在渤海出了意外,他的右手就这么被粉碎机给轧断了。

叶选宁体会到劳动改造的不容易,就越发担心自己的母亲,然后他就到57干校去看望曾宪植了。

看到自己母亲一身褴褛,双手长满老茧,面容又黄又瘦,还一身的毛病,他的感情一下子就绷不住了,眼泪流了下来。

回到住所之后,叶选宁赶忙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恳请允许母亲前去看病,就当作是对她往昔立下功劳的一种奖励吧。

毛主席收到信后也特别感动,当下就同意把曾宪植接回北京,还安排最好的医生给她治病。周总理也为这事儿保驾护航,安排得妥妥当当的。

在他们的努力下,曾宪植很快就到北京阜外医院做检查和治疗去了。

曾宪植尽管年事已高,可她心里一直对党和国家为自己做的所有事情充满感恩,盼着能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上。

1978年,她又一次被推选为全国妇联副主席,同时担任党组副书记。从那之后,这位女战士就用自己饱经沧桑的双手为国家的发展做铺垫,一路推动祖国走向繁荣。

可她在1989年10月11日的时候,因为生病,抢救也没救过来,就离开了她所热爱的这片土地。

曾宪植的离去,让全党上下悲痛万分。大家又重新忆起她的功绩,都觉得她是最令人敬佩的女革命家,这也激励着后世党员用心学习她那坚韧的精神。

1 阅读:36
小筱文史

小筱文史

小筱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