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上世纪70年代,咱国家改革开放的春天就来了。中国进入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这期间出了好多英雄人物,都为咱们国家的改革大业贡献力量。
这当中有推动国防科技事业改革发展的于敏;还有扎根牧区,领着牧民脱贫致富的优秀基层干部廷·巴特尔。
正是因为有这些人才的推动,中国经济才能借着改革的东风迅猛发展,一直势头大好。今天咱们要讲的这个人,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长卷里可是留下了重重的一笔。
他以前是铁道部的部长,后来邓小平同志在关键时刻让他到安徽搞农村改革。他,被叫做“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闯将”,那他到底是谁?
【铁道部的大腕】
1916年,万里同志在山东省东平县出生,当时新文化、新思想的浪潮正在席卷全中国,万里同志自幼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还受到了进步思想的熏陶。
抗日战争一爆发,他就满腔热情地踏上了抗日救国之路。1936年的时候,他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然后就在家乡忙起了党的建设工作。他,为鲁豫地区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可是作出了特别大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之后,万里依照国家的需求,立马就投入到国家建设的大局里去了。
早年万里在西南政区做军委的工作,在那儿他攒下了不少工业基建的经验。后来调回北京,担起主管全国城市建设规划的重任。
在12个月的工期当中,万里同志指挥完成了北京火车站等十个大型城市交通建设工作,这在中国基建的历史上可是一个超级大奇迹!
一直到1973年的时候,万里才又重新出来工作。他重新出来工作,就意味着咱们国家改革有了新起点。也是在这一年,中央任命他当铁道部部长。
当时的中国,铁路系统常年存在不少问题。就像设备老化会引发安全事故,交通道路上违法行为老是禁不掉,而且管理层还有相关人员不称职。
万里心里明白,要是还任由现在这种状况这么下去,中国铁路系统的困局就没法解除,说不定还会越来越糟,搞不好还会对咱们国家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
于是万里就向上级立下了军令状,说半年内一定得把中国铁路系统的现状给扭转过来。这之后,万里就开始对铁道部大力整改了。
万里带着邓小平同志发起、在北京召开的讨论铁路改革会议的精神内核——《中央9号文件》,和江苏省的负责人一同来到了徐州。
在这之前,万里就安排了一些工作人员到徐州去实地考察。由于地形比较特殊,铁路建设工作老是很难推进。
万里部长为啥会挑徐州开始改革?他刚到这儿的第一天,就把《中央9号文件》的精神传达给老百姓了,而且还接连开了三天会,来制定徐州的改革战略。
要是有人踩了法律红线,那就得狠狠惩治;要是搞个人主义的,就得撤职处理,这样才能确保徐州领导层清正廉洁。万里同志在徐州就待了七天,这七天里抓了不少不法分子,一下子万里同志就有了很好的名声。
邓小平也认可了万里的功劳,还把万里整治徐州当作正面例子。专门开会表扬万里,这同时也给其他部门施加压力,全国各个部门搞改革,得向万里同志学习!
万里在处理完徐州的工作后,又赶忙奔向郑州。
郑州可是中国的交通枢纽中心,把这儿的工作做好那是相当重要的,是重中之重。
于是万里到郑州好多铁路分局去探访,实地查看当地的情况。弄明白之后就回北京了,当晚就连夜开了相关的会,把郑州铁路的治理方案给制定出来了。
9号文件的工作内容不断推进,我国的铁路建设以及运输生产慢慢步入正轨了。可到了1975年的时候,中国有20个铁路局,就南昌铁路局没完成运输任务,成了落后的一个。
就这样,万里亲自带着相关人员到了南昌。把南昌的事情处理好后,万里又前往长沙去解决机田问题了。
这么一看,万里同志在中国铁路管理这方面那可真是费尽了心血。中国铁路建设能发展起来,万里同志的功劳那是绝对少不了的。
【安徽的改革岁月】
我们都晓得,邓小平同志可是改革开放的总工程师,就是在他的大力推动下,咱们国家的改革开放事业才会这般蓬勃发展。
将军打仗可不能缺得力的手下,邓小平在改革开放这条大道上,也有自己的好帮手,大家都管他们叫“四大金刚”,万里就是这“四大金刚”中的一个。
1977年的时候,万里本来是要去湖北赴任的。走之前,他去探望了正在家中休息的邓小平同志。邓小平同志一听到万里要去湖北,稍微思考了一下,就对万里讲:不忙,再等个一两天吧。
之后,邓小平马上就向党中央领导提出申请,还对华国锋同志建议道:“安徽可是个老大难的问题,安徽特别需要一个得力的人去管理,派万里去安徽吧!”
于是万里来到安徽任职,担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就此开启了安徽的改革历程。正是在万里的领导下,凤阳小岗村的包产到户政策才得以施行。
为啥中国的农村改革得从安徽开始?
一是安徽受特殊时期影响最为严重;二是1978年的时候,安徽遭遇了历史上极为罕见的大旱灾。
旱灾出现得早,受灾面积又大,还持续了特别长的时间,这可把安徽农业的春播和夏收给严重影响了,就连秋播也没逃过,农民来年的生产恐怕要面临大危机。
要是一直这么放任不管的话,不但会对农民的生产生活产生影响,而且对咱们国家农村制度的改革、发展与推行也没好处。
所以万里刚到安徽,做的头一件事就是扎根基层,半年就走了三千里路。
万里经过大量调查后,决定推出“安徽省委六条”,其核心内容就是:所有工作都得以农村生产为中心,生产队伍要有生产自主权,要准许农民适当地搞点副业。
滁县可是安徽旱灾的重灾区,不过那儿的农民生产工作还开展得井井有条的。就因为这样,万里就到滁县去考察学习。他发现了这里“借地度荒”的法子,然后就鼓励安徽省内的其他地方也能用这个法子。
可是这里头有一些心怀叵测的人,想阻拦万里的法子推行下去,还对万里“借地度荒”能不能行提出质疑。
万里一听就马上说道:“如今农民播种遇到了大麻烦,粮食种不出来,命都没了的话,哪还有劲儿搞建设?不管是集体还是个人,先解决当下的紧急事儿才是最要紧的。”
这一做法把安徽省人民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哪怕遭遇大旱,也没有任何人放弃。到了大旱后的第二年,安徽就获得了大丰收,还能有一部分余粮卖给国家!
在万里的推动下,咱们国家农村的改革也一步步向前发展了,这改革的势头肯定会在全中国大地上蔓延开来。
【中国农村改革的先锋】
1980年的时候,万里又到安徽滁县去了。他把当初共事过的生产队和家庭一家一家地走访了个遍。看到每家的粮食都满满当当的,这才安下心来。
万里同志接受采访的时候还讲:“就这么干下去,形势肯定越来越好。只要农民能过上好日子,这都是应该做的,我全力支持你们!”
万里遭到质疑的时候,他可不怕,敢回击那些质疑的声音,顶着大家的反对意见,在民众里推行包产到户、借地度荒这些制度。他是真真正正深入到农民的生产活动当中,全心全意为农民考虑。
万里没少被人抨击,不过邓小平看到了万里的付出,也看到了安徽近期的变化,就在中央给万里同志的改革撑腰、保驾护航。
万里瞧出来包产到户有那么些可行性。哪怕好多人都质疑、批评这个事儿,他也铁了心要推行这一政策,他真不愧是改革先锋。
1988年第七届全国人大会议的时候,万里被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在任期当中,万里老是强调,要把保障和推动改革当成重要任务,还要监督人大常委的工作。
他提出要把法律执行纳入监督管理制度当中,这个想法对法律的实施工作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这对我国推进“依法治国”道路有直接的影响,还协调了改革发展的关系,维护了党和国家安宁和谐的局面。
后来,万里主持了修宪的工作。他的主张是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宪法里,最后在第八届全国人大的时候通过了这个事儿。
【结语】
2015年的时候,万里同志因为生病,在北京去世了,他终年99岁。
万里同志一辈子都在为国家的建设出份力,推动着改革发展。他有经验,又有韧性,所以在改革开放进程里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他在中国铁路建设中起着引领的作用,还是中国农村改革进程里的先锋,是党的得力助手,也是人民的好领导。
他心里一直装着党和人民,为人民发展想法子。
咱们国家能一天比一天繁荣昌盛,那可多亏了有像万里同志这样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