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冬季,防范心脑血管类疾病需要重视起来了,其中心血管疾病以痛、闷、麻、胀、颤等症状为主要表现,在古代并不少见,中医叫“胸痹”,治疗需通阳、理气、化浊多管齐下,三七、丹参、川芎、冰片、麝香等药材是热门。
其实,传统中医有一个参与救治胸痹的关键药材,比麝香、三七要便宜,比丹参、川芎要常见,比冰片的炮制要简单很多,它就是“薤白”。
很多人不知道“薤”字怎么读,也侧面反映了这味药材的低调。“薤”音同“谢”。薤白是一种百合类植物的小根蒜,别称有大头蒜子、野蒜、野葱、团葱、小独蒜等,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有生长,有4个特点:
1、三体合一,远看像韭菜,近看像生葱,拔起来根部像蒜头,这种像韭非韭、像葱非葱、像蒜非蒜的样子,很容易被弄混,要有一定生活经验的人才能分辨。
2、五蔬之一,在两千多年前,薤白是《黄帝内经》列举的五大蔬菜之一,其它四种是葵、葱、藿、韭,经过千百年演变,薤白逐渐不为人知,令人感慨。
3、上品之一,薤白入药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称为“药中上品”,可“轻身不饥,耐老”,东汉瘟疫横行,薤白被发现可防瘟除疫,医圣张仲景创制好几个方子。
4、要药之一,薤白是治疗胸痹的要药,症见胸部沉闷发胀,痛彻后背,喘息不止,坐卧不安,脉沉而迟,病情危急,用薤白配伍若干药材可见效。药王孙思邈称薤白“心病宜食之”。
中医认为,薤白味辛、苦,偏温,无毒,入心、肺、胃、大肠经,通经络,上可豁痰、中可宽胸、下可散结,集豁痰下气、宽畅胸膈于一身,主治胸痛、腹痛、泻痢、里急后重等症状,属于理气药、散结药、温阳药。
在现代,薤白的功效作用得到中医进一步肯定。2022年原国家卫生部就将其列入“药食同源”的药材。药理研究显示,薤白含有大蒜氨酸、生物碱、挥发油、脂肪酸等成分,可消炎、化痰、理气、除痛,对降低坏胆固醇有一定疗效。
临床应用中,薤白的功效主要是5个:
1、通阳散结,这是最主要的,其性温,可理气化痰,能除胸阳不振,寒痰阻滞之症,有名的药方有枳实薤白桂枝汤、瓜蒌薤白半夏汤、瓜蒌薤白白酒汤等。
2、行气导滞,作用于中焦,多见于胃寒气滞引起的腹脘胀痛,里急后重,其中,胃寒之胀痛是与砂仁、高良姜等配伍,胃寒气滞引起泄泻,可于木香、枳实、黄柏等配伍。
3、发散解表,这是发挥薤白温阳除寒的功效,有内服和外用两种方法,内服可与枳实、大腹皮等合用,外用则直接捣碎外敷,在“新冠一阳高峰期”,有的人抢不到退热药,就用中医开的薤白方子发散。
4、理气宽中,这是因胸痹引起心痛痞闷的问题,伴有多痰、气喘等问题,是气血逆行、浊气不降的体现,用薤白可引清气上升、浊气下行。
5、解除诸毒,这是补阳除虚的体现,如果因烫伤产生的火毒,捣碎薤白与蜂蜜混合涂于患处,能加快好转。薤白解毒更常见的是治漆疮,就是不慎接触漆树引起皮肤过敏,用薤白外涂患处很快见效。
薤白虽然不为人们熟悉,它是如何起效治疗病症的?主要有3个方向:
第一个:化痰浊,胸痹的主要病机就是痰浊阻碍胸中气机,化痰为先。
第二个:给邪出路,痰浊化开后,一路下降到大肠,通导排泄出去,不给病邪兴风作浪机会。
第三个:引药到病所,薤白也是引经药,理气、通络,可发挥引路作用,帮助解除隐患。
而薤白的药方,除了枳实薤白桂枝汤、瓜蒌薤白半夏汤、瓜蒌薤白白酒汤之外,还有薤白散、柴胡清骨散等。
由于薤白通阳理气功效比较猛,所以久病气弱,尤其是胃气弱的患者不宜使用。薤白的味道近似于葱、韭、蒜,对这些气味不适的人也不能用。
总之,薤白虽然比较低调,但准确辨证使用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但用药需遵医嘱,不可乱用、误用。
大脑瓜沾酱天天吃,下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