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狗场伏尸案,24岁女佣居然被当成狗粮喂狗?

北街老酒 2025-02-02 14:26:50

在博弈论中,“囚徒困境”是一个经典的场景。假设你和挚友共同犯下案件,被警方抓获后分开审讯,此时你们面临艰难抉择:招供还是沉默?存在三种可能结果:若你坦白而朋友沉默,你将获释,朋友面临10年刑期;反之,你沉默朋友坦白,你将获刑10年;若两人都沉默,因证据不足每人被判2年;若两人都坦白,因配合每人被判5年。关键在于,审讯时你无法知晓朋友的决定。而在这起发生在香港九龙坑村的“狗场伏尸案”中,警方巧妙运用这一策略,成功让两名嫌疑人开口。令人意外的是,凶手竟是一个极度喜爱小动物的人,这颠覆了人们对爱护动物者富有同情心的固有认知。

2008年1月23日清晨,北美洲工作犬会训练场的负责人黄经国如往常一样来到工作地点。进入训练场后,他震惊地发现一名常住女员工倒卧在铁皮房外的血泊中,已无生命迹象,遂立刻报警。警方和救护人员迅速赶到现场,经检查,死者双拳紧握,身上多处刀伤,训练场内财物未丢失,大门也无破坏痕迹。警方随即封锁周边区域,展开大规模搜查,使用金属探测器寻找凶器,却一无所获。

死者阿妮,24岁,印尼人。3年前来香港找工作,起初被一位爱狗男子聘用为女佣,因该男子是犬会训练场会员,阿妮常到训练场。3个月前,阿妮与雇主合约到期未续约,后被训练场负责人聘用,住在训练场的铁皮屋。村民对阿妮印象良好,她身材瘦小、皮肤黝黑,性格温和、对人有礼,似乎不太可能与人结怨。

最初,警方推测这可能是情感纠纷引发的案件,但验尸结果排除了这一猜测,阿妮未遭侵犯,身上3000元现金也未丢失,劫杀可能性也被排除。法医在阿妮身上发现22处极深刀伤,表明凶手与死者可能有深仇大恨。此外,训练场负责人透露,阿妮案发前两个月在训练场曾遭袭击,头部受重击缝了数针,且两次事件训练场的狗都未出声,警方推测凶手很可能是训练场熟人。于是,警方决定将两起案件合并调查。

警方先询问了训练场所有学员和员工,未获有价值线索。3天后,再次邀请员工到警局录口供。在询问员工廖柏承时,警方发现异常。廖柏承带着好友梁永桐一同前来,称当晚在梁永桐家过夜,整晚玩游戏,梁永桐可为其作证,还主动强调爬楼梯上楼未乘电梯,这一行为让警方怀疑两人事先串通口供,互做不在场证明。

为查明真相,警方将廖柏承和梁某分开审问,采用“囚徒困境”策略,告知两人先坦白做污点证人可减刑,后坦白或拒不认罪将面临重判。面对此情况,梁某很快招供,承认阿妮之死与他们有关,是廖柏承动手杀害了阿妮。廖柏承得知梁某招供后,指责其背信弃义,但最终也坦白了案件经过。

要深入了解廖柏承的作案动机,需从他的童年经历说起。廖柏承来自单亲家庭,哥哥患有轻度弱智,母亲与前夫离婚后,独自抚养哥哥。1990年母亲再婚,1992年廖柏承出生,但不久父亲又消失了。母亲因经济和精力有限,将廖柏承送到保良局,以便更好照顾哥哥。后来,母亲通过同事介绍,让经济条件优越、无子女的何氏夫妇收养了廖柏承。何氏夫妇视他如己出,廖柏承从小对狗有特殊情感,干爹还为他买了雪纳瑞,爱犬去世后,他将骨灰放在房间。

中学时期,廖柏承因心脏多长一条血管,需频繁复诊,学业受影响,成绩下滑,还遭同学排斥,这使他性情大变,与校外社会青年交往,甚至对老师动手,初二时转入特殊学校,在那里结识了梁永桐。梁某家庭背景与廖柏承相似,父母离婚后,父亲搬回监管他。两人读完初二辍学,关系甚好,梁某对廖柏承言听计从。

2006年11月,廖柏承参加九龙坑村犬会训练场的宠物照顾课程,结束后在宠物店工作,有收入后会给亲生母亲家用,但缺钱时向母亲要钱常遭拒绝,这让他痛苦、情绪失控。他常回训练场做义工,向负责人黄经国倾诉不满,黄经国也会私下给他零用钱。廖柏承在训练场表现出色,对狗狗照顾细心,深受称赞。

然而,阿妮的到来改变了一切。大家热心帮助阿妮,廖柏承却感觉被边缘化,开始将情绪发泄在暴力网络游戏中。2007年11月,廖柏承向梁某抱怨阿妮,想给她点教训。12月1日晚,两人来到训练场,梁某放风,廖柏承戴头套和手套,用手电筒猛击正在打电话的阿妮头部,致其昏迷后离开。阿妮被送医治疗,缝合伤口后当天回训练场休息。廖柏承回训练场后装作若无其事,还安慰阿妮并清理血迹。

2008年1月中旬,廖柏承打游戏时说要杀掉阿妮,梁某劝阻无果,在廖柏承逼迫下参与计划。1月23日凌晨1点左右,梁某放风,廖柏承骗阿妮开门,趁其不备将她推倒,用水果刀猛刺,作案后用外套包裹凶器与梁某会合,将凶器扔到工地,随后回家换衣服去打游戏。案件揭发后,面对警方初步询问,廖柏承表现正常,甚至抱怨警方调查。但在第二次审问时,因刻意制造不在场证据露出马脚。

警方质问廖柏承为何如此憎恨阿妮,他称阿妮常忘喂狗、虐待狗狗,劝告无果后决定教训她,最终杀害阿妮。警方安排廖柏承回训练场重组案发经过,他更关心狗的照顾,对阿妮死亡冷漠。重组案情时,因警员不断叫他名字,他情绪失控怒吼。之后,廖柏承和梁某被关入惩教所接受心理及精神科医生评估,廖柏承不配合,坚称能控制情绪。

案发10个月后的11月11日,案件在高等法院开庭。廖柏承被控谋杀罪,梁永桐被控有意图伤害罪。庭审中,廖柏承当庭承认谋杀罪,这在香港法庭极为罕见,通常被告会声称误杀,需经控辩和陪审团裁决。因廖柏承案发时年轻,法官决定等待专家评估其对公众危险性后再做判决。12月10日,辩护律师求情称廖柏承犯罪部分因缺乏家庭关爱,在训练场与狗相处更舒适,因阿妮虐狗采取暴力手段。法官指出其犯罪有预谋,准备手套头套隐藏身份,与同伙串通制造不在场证据,缺乏悔意,对公众威胁性高,最终判处其终身监禁,最低服刑22年,即至少40岁可能获释。梁某虽不认识阿妮,但受廖柏承指示参与行动,后与警方合作,仅被控有意图伤人罪,判处4年监禁。

廖柏承被控终身监禁后,干妈在法庭情绪失控要上诉,亲生母亲不相信儿子是凶手,认为他可能受他人误导。干爹则希望儿子在狱中改脾气,重新做人,还表示会将财产留给廖柏承。随后廖柏承提起上诉,2010年1月8日,上诉庭考虑到此案特殊性,将最低服刑年限减至20年,仍维持终身监禁判决。

廖柏承的童年经历使他内心渴望被关注和爱,极度害怕被抛弃。虽童年影响了他的心理,但这绝不是犯罪借口,他必须为自己行为负责。这起案件提醒我们,每个人行为背后或许都有复杂心酸的故事,但法律的底线不容触碰。

7 阅读:2795

评论列表

世界科技第一中国

世界科技第一中国

5
2025-02-04 04:29

杀人之命,立即死刑,不死杀更多人,可能包据法官

北街老酒

北街老酒

简简单单的小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