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0月30日下午3点,香港黄大仙消防局接到一通十万火急的报警电话。电话那头,一名男子焦急地表示,自己的母亲疑似在翠竹花园15楼的房间内,打开液化气自杀。这一消息如重磅炸弹,瞬间拉响了救援警报。警员、消防员与救护员们迅速响应,风驰电掣般朝着案发地点奔去。
抵达现场后,刺鼻的液化气味扑面而来,消防员在报警男子的引领下,果断采取行动。他们深知液化气泄漏的危险性,稍有不慎,一丝火花就能引发惊天爆炸。为了排除潜在风险,消防员在破门前就切断了单位的电源。一组4人迅速展开破门行动,另一组十几人则争分夺秒地通知其他住户,提醒大家不要使用明火,关好门窗,待在屋内。
经过一番努力,消防员用液压钳成功打开了紧闭的铁门。然而,当他们踏入屋内,眼前的一幕让所有人的心都悬了起来。只见一位女子背对着他们,静静地跪在厨房的地上。消防员们顾不上危险,急忙冲上前,准备关闭液化气阀门,实施救援。可就在他们进入房间仅仅10秒后,一场噩梦般的灾难毫无征兆地降临了。
随着一声巨响,屋内突然发生剧烈爆炸。爆炸产生的强大冲击波与飞溅的碎片,如同一头凶猛的野兽,瞬间将4名消防员卷入其中。而此时,3名救护员正在乘坐电梯上楼,准备协助救援。电梯刚上升到5楼,爆炸的冲击力就如排山倒海般袭来,缆线瞬间被震断,电梯从5楼径直坠落至2楼。
爆炸发生后,火势如同脱缰的野马,迅速蔓延开来。起火单位瞬间化作一片熊熊火海,火焰从窗户和门口疯狂喷出,高温与浓烟肆意肆虐,甚至波及到了楼上两层。大量杂物在爆炸的冲击下被炸飞到街上,现场陷入一片混乱。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消防员们迅速请求增援,并将火势升级为三级警报。很快,160名消防员、27辆消防车和11辆救护车紧急奔赴现场。经过长达两个小时的艰苦奋战,消防员们终于成功控制住了火势。然而,这场灾难带来的损失却令人痛心疾首。
最终,有3人在这场悲剧中不幸遇难,分别是报案人的母亲萧义有,以及两位无辜的邻居——50岁的施翠娥和74岁的闫巧兰。此外,还有21人受伤,其中大部分是勇敢救援的消防员和救护员,有3名消防员伤势尤其严重。
起初,警方依据报警信息,初步判断这是一起因液化气自杀引发的意外事件。消息传出后,民众的指责声如潮水般涌来,纷纷将矛头指向起火单位的家属,认为死者不该在自杀时牵连无辜的邻居。但随着调查的逐步深入,案件的真相开始浮出水面,剧情发生了惊人的反转。
原来,这并非一起简单的自杀事件,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谋杀案。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凶手的作案动机竟然是源于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而这位凶手,后来更是成为了香港年纪最大的终身囚犯。
故事的主角是居住在香港黄大仙区翠竹花园第二座15楼的陈伟麟一家。平日里,这个单位里住着6口人,分别是陈伟麟、他的妻子叶素嫦、两个儿子,以及陈伟麟80岁的父亲陈谷新和78岁的母亲萧义有。
案发当天,陈伟麟接到父亲陈谷新的电话,称母亲萧义有打开液化气自杀,家中铁门被反锁,钥匙无法打开。陈伟麟考虑到父母前一天曾大吵一架,母亲还扬言要自杀,便心急如焚地赶回了家。但当消防员进入屋内,却发现了诸多疑点。随后的验尸报告更是让案件变得扑朔迷离,死者萧义有并非死于吸入液化气,法医在她的头部发现了明显的重击痕迹。
与此同时,陈谷新在事故发生后神秘失踪。警方在现场仔细搜寻,却没有找到任何与他有关的遗骸。两天后,警方通过查阅出入境记录,惊讶地发现陈谷新在爆炸发生后,已经悄悄离开香港,前往了澳门。
面对种种疑点,警方迅速与澳门警方取得联系。在两地警方的紧密合作下,3天后,也就是11月2日,陈谷新在澳门被成功抓获,并于当晚被押回香港。警方对他展开了连夜审讯,在铁证面前,陈谷新最终坦白了令人震惊的真相。
原来,这一切的悲剧都源于长期积累的家庭矛盾。陈谷新在50年代从内地来到香港打拼,起初是一名裁缝工人,后来转行成为公交车司机。在深圳,他结识了萧义有,两人很快坠入爱河,步入婚姻殿堂,并育有一女两子。由于夫妻二人在香港忙于工作,3个孩子都被留在内地,由亲戚照顾,这导致他们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十分疏远。
孩子们长大后,女儿在内地结婚,两个儿子则先后前往香港生活。1989年,小儿子陈伟麟带着妻儿,搬到黄大仙翠竹花园,与已经退休且年近70的父母同住。但这个看似温馨的大家庭,实际上却充满了矛盾与冲突。
陈谷新一直有着赌博的恶习,这让陈伟麟从小就对父亲心怀不满。在陈伟麟眼中,父亲嗜赌如命,从未给予过他应有的关爱,算不上一个称职的父亲。而搬到香港后,陈伟麟发现父亲不仅经常大声咒骂母亲,还将母亲的养老金拿去赌博,这让他对父亲的反感愈发强烈。
另一方面,陈谷新则认为陈伟麟作为儿子,应该无条件服从自己的指令。但陈伟麟却常常与他发生争执,父子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不仅如此,萧义有也经常站在儿子一边,这让陈谷新对妻子同样心生不满。
2002年10月的一天,矛盾终于彻底爆发。陈伟麟夫妇外出工作,留下陈谷新和萧义有在家照顾孙子。当天,陈谷新负责做饭,可饭做好后,一个孙子却怎么也不愿意吃。陈谷新一时冲动,拿起筷子狠狠地敲打了孙子的额头,导致孙子放声大哭,额头上留下了3道明显的痕迹。
晚上,陈伟麟下班回家,看到儿子眼角挂着泪痕,额头上还有伤痕,便追问原因。得知是父亲所为后,陈伟麟顿时火冒三丈,立刻找父亲理论。陈谷新一开始矢口否认,坚称是孩子自己不小心弄伤的。陈伟麟又向母亲求证,在母亲的证实下,陈谷新才勉强承认,但却辩解说是轻轻拍了一下。陈伟麟根本不相信,认为那样的伤势绝非轻轻一拍就能造成的。他对父亲大发雷霆,指责父亲不仅打了孩子,还推卸责任,让他无法忍受。
争吵过后,陈谷新怒气冲冲地离家出走。在外面游荡了6天,随身携带的钱几乎花光,心中的怨恨却愈发浓烈。他觉得儿子不孝,不仅不感激自己照顾孙子,还将自己赶出家门,甚至认为儿子迟早会把自己送到敬老院。
10月30日中午,家里的孩子都去上学了,陈伟麟夫妻也去上班了,家中只剩下陈谷新和萧义有两位老人。陈谷新原本打算做饭,可看到厨房的液化气时,一个可怕的念头在他心中悄然滋生。他心想自己反正快被赶出家门了,不如在离开前烧毁房子,让儿子破财重新装修,以此发泄心中的怨恨。
于是,陈谷新拿起剪刀,试图剪断液化气管道。妻子萧义有发现后,赶忙上前制止,并询问他的意图。当得知陈谷新要放火烧房时,萧义有坚决反对。但陈谷新却认为妻子和儿子是一伙的,都想把自己赶走,愤怒之下,他拿起铁锤,重重地击打了妻子的头部,致其昏迷。
解决掉妻子这个“障碍”后,陈谷新继续剪断液化气管道,让液化气迅速充满整个房屋。随后,他用尼龙绳绑住铁闸门的门栓,这样在离开时,就能从外面拉动绳子,将铁闸门锁上。他这么做的目的,是想让儿子回家后无法用钥匙开门,只能按门铃,从而引发爆炸。
离开现场后,陈谷新给儿子打了电话,谎称母亲要自杀,让他赶紧回家查看。之后,他便独自前往澳门,满心算计着让儿子为按门铃引发爆炸而感到内疚。
然而,事情并未如陈谷新所料。下午3点,陈伟麟回到家门口,立刻闻到了浓烈的液化气味,他意识到情况危急,于是没有按门铃,而是赶紧前往大楼管理处通知保安,并报了警。
案件曝光后,民众得知真相,纷纷对陈谷新的残忍行为感到震惊和愤怒。2004年3月19日,此案在高等法院正式开庭审理。陈谷新面临三项谋杀指控,受害人分别是他的妻子萧义有,以及在爆炸中不幸遇难的两位邻居——75岁的严巧兰和55岁的石翠娥。
在庭审过程中,陈谷新坚称自己只是想教训儿子,并非有意杀害妻子,还试图将邻居的死亡归咎于消防队,声称是消防队没有及时疏散邻居所致。但控方指出,陈谷明明知道屋内充满液化气,随时可能爆炸,却将昏迷的妻子留在屋内,还打电话诱导儿子回家按门铃,这显然是蓄意谋害。
经过4个小时的商议,陪审团最终裁定,陈谷新谋杀妻子的罪名成立,判处终身监禁;而对于两位邻居的死亡,被判为误杀。考虑到陈谷新年事已高,法官出于人道主义考虑,将两项误杀罪名的刑期从20年减至15年,三项刑期同时执行。
这场悲剧并未就此画上句号。爆炸事件发生一年后的2003年,56岁的廖中仁,其妻子施翠娥正是在这场爆炸中不幸丧生的邻居之一。廖中仁深爱着妻子,妻子的离世让他陷入了无尽的痛苦之中,始终无法走出阴影。尽管儿子一直陪伴在他身边,还为他安排了心理治疗,但他依然长期饱受抑郁的折磨。
2003年清明节的夜晚,廖中仁将自己反锁在卧室内,用一把水果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当儿子破门而入时,只看到父亲冰冷的尸体和一旁的遗书,上面写着:“我要找你母亲去了”。廖中仁的儿子,在失去母亲后,又痛失父亲,悲痛之情难以言表。
陈谷新本想教训儿子,却引发了一场无法挽回的巨大悲剧,让多个家庭陷入了无尽的痛苦深渊。面对邻居们的不幸,陈谷新不仅毫无愧疚,还将责任推卸给消防员,其冷漠与自私令人心寒。这起案件警示着人们,家庭矛盾若不妥善处理,就可能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引发不可挽回的灾难。而在面对冲动与矛盾时,我们更应该保持冷静,珍惜身边的人,莫让一时的愤怒酿成无法弥补的悲剧。
至于子女结婚后是否应该和父母住在一起,这是一个因人而异的复杂问题。一方面,住在一起可以增进亲情,方便子女照顾父母,尤其是当父母年事渐高时,能及时给予关怀和帮助;另一方面,不同代人生活习惯、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可能会引发矛盾和冲突。但无论选择如何,沟通、理解与包容始终是维持家庭和谐的关键。只有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体谅,才能让家成为温暖的港湾,而非矛盾的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