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浩
6月初的汽车行业仿佛在一夜间迸发出了许久未见的活力,上海重启、北京上一轮疫情进入尾声,车企们鼓足了劲儿,纷纷为购置税减半政策加料加码。
效果不负众望。根据汽车工业协会数据,5月份,国内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92.6万辆和186.2万辆,环比分别增长59.7%和57.6%,同比分别下降5.7%和12.6%,降幅分别比上月收窄40和35个百分点。
数据表面呈现出的结果让人欣慰,至少让人体会到了喧闹的可贵,但市场真的就会这么简单地“起飞”?买车者、卖车者眼中的真实景象又是如何?
卖车人小张:市场饱和了
张先生是北京朝阳区某经销店销售,在5月疫情形势最严峻的时候,张先生工作的4S店进行了闭店,刚上班不久的6月我见到了他,一见面,小张感叹“自由”可贵之余,看着不那么热闹的店面诉苦:“这波疫情是过去了,但是进店看车的客户数量并没有明显提升,你别看购置税减半那么风风火火的,我真不认为会对大家下决心买车起到多大作用。”
为什么?“没钱消费呗,或者说有钱也得谨慎点儿,能不花钱暂且不花。之前有几个意向车主本来都打算定车了,北京这轮疫情一过,都说现在有车开就先凑合开着了。”
而这或许是大多数家用车购买者的共鸣,反复的疫情打乱正常生活,对于不够明朗的未来,钱自然要花到刀刃上,谨慎一点总没有错。
或许是以前业绩太好,所以小张对自己要求比较高。在我们看来,工作日傍晚,一小时内能有3波客人来看车,已实属不易了,而且有2波客人在看该品牌的旗舰车型。小张也表示,来看车的客户多半是冲着中高端定位车型而来。看来,消费升级也好,品牌的高端化趋势也好,在消费者中正得到更广泛的普及。
前不久刚上市的bZ4X成为新的热点。虽然只是预售阶段,但前来打听的客户,已占来店客户的一成多。“主要是目前还没有展车,要不然效果会更好一些。希望宣传力度要再提升一些。毕竟,传统燃油车接近饱和了,但是新能源尤其是国产新能源强势了起来,趁着新能源补贴还在,多圈地还是有必要的。”
总体来说,对于未来,小张的态度中性略偏悲观。这其中有各种原因,首先是今年任务确实承担了更多,年初以来,主机厂多个生产基地相继停产,折射到经销商就是无车可卖的痛苦。
其次,虽然上一轮疫情结束,物流终于突破层层难关到店,但零配件供应不足的问题仍旧没有彻底解决。此时的消费者也在观望,经销商卖也不是、不卖也不是,为了加快资金流最终只能转赔钱甩车,哪怕“卖一台赔一台”。今后一段时间,汽车的优惠幅度会越来越大,然而却没人获利,因为买车的人变少了。
提振购车者的消费信心迫在眉睫,但你我都知道,真做起来,远不是喊喊口号那么简单。
买车者老姜:人至中年,仍是少年
姜叔还有几年退休,打算“买一台好一点的车”犒劳一下自己。预算30万左右、SUV、不限动力形式,但偏向尝鲜新能源。
限于工作性质,首先排除特斯拉。第一个试驾的车是极狐阿尔法T,但令人意外的是,劝退他的点竟然是:“车机不友好”。在笔者的刻板印象中,已过中年的姜叔对于车机的要求应该不会太高,但他硬是让我改变了对这一年龄购车者的感观。
作为福特粉丝,笔者向他推荐了Mach-E和探险者,虽然姜叔对Mach-E展现了浓厚兴趣,但是由于Mach-E的体验店并不多,姜叔最终并未真正去店里体验实车。
好在不远范围内有长安福特4S店,我和姜叔便去看了探险者,从他的表情看来,这似乎是匹配他的上佳之选。本以为会顺利定车,但几天后他表示,与同事聊过后觉得油耗比较高,所以pass掉了探险者,如今又看上了问界M5。
虽然还未定车,也不知道姜叔的购车观有多少代表性,更不知道他接下来还会考虑什么车,但到目前为止,他的选车历程令我颇有启发。习惯了车企有的放矢的、想当然的营销,我们是否应该重新审视一下对于各个年龄层人士购车观的偏见?如今,车企营销言必谈“年轻”,炫酷外观、智能配置、新动力形式……这些宣传点也都时刻瞄准着“年轻人”,似乎这些车型只打算卖给年轻人。
且不说对于“年轻”的定义有多模糊和狭隘,仅从消费能力来说,中年人的消费能力不知道要比90后、00后高到哪里去了,如果只对话年轻人(90后、00后),难免会忽视掉中年人的关注和需求点,某种程度上讲,中年人才是更值得讨好的对象吧,毕竟他们掌管着“年轻人”的财政大权。
写在最后:
不敢说上述两位的经历有多少代表性,至少在一味叫苦唱衰或敲锣打鼓两极分化严重的舆论下,每个人都需要更多的视角,听到不同的声音,而不是武断鼓吹人云亦云的论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