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增值1.6倍,自拆自建越来越多了!

合肥班长来了 2025-01-15 18:18:12

前几日,在网上看到广东省首例业主“自主更新、自筹资金、原拆原建”危旧房改造项目—花都区集群街2号正式验收交房交证。

下图是重建前后的对比,能直观看到居住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花都区官方介绍,集群街2号楼项目的实施,成功解决了困扰小区居民多年的供水、电梯加装等问题、并使房屋增值1.6倍之多。

城市之中老旧小区在拆迁之外,有没有其它出路,是目前普遍关注的问题。

除了集群街2号,此前我们也看到不少类似报道,如杭州、武汉、北京等城市都有类似成功案例,都是怎么做的?谁出资?费用多少?有没有失败案例?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

▲重建前

▲重建后

成功案例1:

集群街2号楼位于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道辖区,原旧楼始建于1976年,为5层混合结构,共25户,历经48年岁月洗礼,外墙斑驳、砖体裸露、渗水裂缝等问题严重,被鉴定为D级危房,居民改造意愿强烈。

因为项目是单体建筑,地块面积小、土地利用率难有提升空间,重建利润微薄,吸引不了开发商介入,传统征拆方式也不可行。

后主管部门根据《危旧房屋拆除重建试点方案》,提出了“原拆原建、增加公服”的改造思路,按照“谁受益、谁出资”原则,引导居民承担主要改造成本。

项目拆建投资估算约800万元,由业主按照4600元/平方米标准共同承担改造成本,成为广东首个业主自筹、原拆原建的危房改造项目。

2024年3月启动,经过9个月的集中建设,1月验收交房。

成功案例2:

二十一街坊3-12门小区位于武汉新沟桥街道科苑社区,共有4栋建筑,3栋居民楼、1栋武钢单身宿舍楼。3栋居民楼中有两栋居民楼建成于1957年,为三层砖木结构,另一栋居民楼建成于1974年,为四层砖混结构。居民楼使用年限均在50年以上,超过使用年限。

2023年,湖北省试点“住宅合作社”危旧房改造模式。

当年年底,二十一街坊134户居民组建“住宅合作社”,选出居民代表、社区书记等8人组成理事会,选择区属国企青山安居集团为工程代建方,在原址新建了一栋32层的商品房,共有240套住房。

二十一街坊134户居民原址回迁,套内面积换套内面积,超出面积补差价,余下的住宅将通过市场销售用于平衡建设成本。

成功案例3:

杭州的浙工新村是浙江首个采取自主更新模式进行重建的危旧小区,重建资金主要由居民自掏腰包解决,自主更新。

浙工新村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共有14幢多层住宅,其中有13幢建于2000年之前。大多数楼幢由于建筑年代久远,房屋主体采用预制多孔板及条形基础,无抗震设防及配套用房,安全隐患较多,其中4幢多年前就已是C级危房。

2023年5月,杭州发布《全面推进城市更新的实施意见》,要求针对危旧楼房、老旧小区、既有住宅片区等落实安全隐患消除、功能设施完善、居住品质提升。由于小区只有部分是危房,但全体居民的重建意愿强烈,因而浙工新村最后采取了自主更新的模式。

浙工新村小区居民以“一幢楼一代表”为原则成立居民自主更新委员会,代表多数居民行使权利,采取委托政府部门的形式实施项目改造。

在近100%居民同意的前提下,由居民自主更新组织向政府提交自主改造申请,政府按照一事一议方式进行审议,条件合适的支持其进行“拆改结合”的自主改造。

资金来源上,原有住房的面积部分按1350元/㎡出资,其中不满53㎡的房源,按照53㎡计算。每户最多扩面20㎡,扩面部分按市场评估价出资,约34520元/㎡(根据不同楼层、户型、朝向等因素略有浮动),小区共548户,按面积计算的出资总额近4亿元。

除此之外,浙工新村重建后还有400多个地下车位,每个售价20余万元,总计可获得约1亿元销售款。由于这些车位全部针对小区居民销售,实际上也相当于是居民出资,这么算下来,居民总出资额约5亿元。

居民出资额大约占到重建总费用的80%以上,其余部分由旧改、加梯、未来社区创建等政策性补贴予以解决,整个项目做到收支基本平衡。

成功案例4:

合肥包河区的仪表厂宿舍区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房屋多为砖混、砖木结构,由于年久失修,安全隐患大。

2017年12月,合肥仪表厂宿舍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正式启动,以“政府引导、居民自治、分段实施、逐步推进”的方式,通过提升容积率,建设商品房对外销售,成为包河区首个采用“居民自治征迁”方法成功实现征迁的小区,即中铁臻庭项目。

而且中铁在这个项目上所有楼栋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品质保持一致,带来居住环境提升的同时,房屋也增值明显。

从上面的几个案例来看,最简单的是提升容积率,原住户原址回迁,套内面积换套内面积,超出面积补差价,开发商承担通过提升容积率建造的房子收回成本和获利,二十一街坊3-12门小区和中铁臻庭都属于这种情况。

如果不提升容积率,资金来源则主要是业主自筹,如广州集群街2号楼由业主按照4600元/平方米标准共同承担改造成本。

另外就是政府引导、居民出资、市场参与的多元化更新模式,居民出资额大约占到重建总费用的80%以上,其余部分由旧改、加梯、未来社区创建等政策性补贴予以解决。

这里各地的补贴标准不一样,像合肥危改,根据《合肥市城区危险住房翻建重建管理暂行规定》和《合肥市城区危险住房处置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

在资金来源上,危险住房采取翻建、重建方式处置的,根据审计决算价,C级危险住房按照市、区财政和住房使用安全责任人2∶2∶6的比例分摊,D级危险住房按照市、区财政和住房使用安全责任人3∶3∶4的比例分摊。

有成功案例,自然也有历经波折,依然还没有成功的案例。

成都的中央花园二期是一个于1998年建成,有72栋楼、3295户的预制板商品房小区。由于建筑材料是空心预制板加砖混结构修建而成,相较于现在的商品房,预制板商品房保温、隔音、防水、承重等能力都较差。

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中央花园二期房体开始出现墙体开裂、钢筋裸露、砖裸露风化、地基下沉等多方面的安全隐患。

最早在2018年9月,中央花园二期小区业主开始向政府部门寻求帮助,提出“能不能重建整个小区?

同年12月,成都市武侯区委办公室在网上留言板回复:“如中央花园二期业主都愿意进行改造重建,街道将会同相关部门、企业推动该小区改造重建工作。”

同月,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政府晋阳街道办事发布《告知书》:“若小区业主同意率95%以上,将规划危房旧城改造。”

随后,在小区业委会和志愿者的努力下,2019年8月小区第一轮业主同意率达到96.7%。在业委会提交重建申请之后,2019年12月26日,主管部门批示:同意纳入危旧房论证。

2020年3月,业委会被告知,因小区属于商品房,不符合棚户区改造政策,如果要重建,只能原地原图原址重建,于是重建事宜被搁置。

但一个月后,也就是2020年4月成都发布了《城市有机更新实施办法》,列明了三种城市更新形式:保护传承、优化改造和拆旧建新。

中央花园二期的业主从中看到或许可以突破一道口子,之后又陆续申请。2021年11月,主管部门提出“自拆自建”的方式,并规划了四步走战略。按照方案,第一步小区业主达成意愿,第二步武侯区出规划,第三步争取成都市政策支持,第四步开始筹钱。

此外,武侯区政府还对接了银行,居民可以申请低息贷款支付重建费用。同时,因为政府未占地,所以需要业主同意率达到100%,政府才能出规划。

根据当时中央花园二期业委会副主任介绍,按照政府的方案,每户保留原来套内面积,总建筑面积将增加10%,按照房本面计算,即1:1.1置换。建房成本由居民承担,他们测算,每平方米大概4000元。但提到出钱,就有业主提出反对声音。之后,中央花园二期业委会又给出另一种方案,向政府争取小区总建筑面积增加20%,业主按照1:1旧房换新房。开发商垫资建房,多出的面积自行出售来覆盖成本,这样居民就不用再出钱。

2022年3月,中央花园二期业委会成员重新开始联络业主。到2023年5月20日,最终达到99.9%同意率(仅3户没同意)。

2023年5月25日,业委会形成报告提交给晋阳街道办及武侯区相关部门。8月21日,中央花园二期拆旧建新筹备组传来消息,整个进程涉及国土、规划、税务、城建等部门,需要做详细的方案向区市汇报。“按照城市有机更新有关文件,小区容积率有可能有机会上调,但具体情况需上级部门研究决定。”

业委会副主任表示,现在小区的容积率是2.0,如果容积率达到2.5以上,那后面就能推动了。“让业主、开发商、政府都满意的关键因素就是容积率的问题。”

2023年9月1日,中央花园二期业委会表示“现在相关报告以及方案已经提交给街道办,正在等答复”。

2023年底,得到回复,暂不实施“自拆自建”。目前业主在做两手准备,争取重建的同时,也在着手申请旧改!

从上面可以看到,自拆自建涉及城市规划、建设资金、项目规划设计、施工建设组织、拆除重建期的人员安置、拆迁中纠纷的处理等等问题,既需要政策支持,政府引导,也需要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及监管体系。

另外还有一个最核心的问题,在于“沟通难度”,我们看成功的多为户数很少的小区或者单体建筑,如果住户多会导致沟通成本高、难度大,会无限拉长这个进程。

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老小区成功重建,这种模式越来越成熟,带来的居住环境提升和房屋增值都是能看的到的,阻力会小很多。

0 阅读:3
合肥班长来了

合肥班长来了

专注于合肥楼市,给买房人真实参考!